第96章 不对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6章 不对付

 

孔鲋冷冷说道:“我父亲凭民意首谏秦廷,任他是谁,都要让步!”

姚贾饶有兴趣地道:“那咱们打个赌如何?若夫子压制了你父亲孔谦,你就当着我的面磕三个头,乖乖继续焚书,怎么样?”

孔鲋反问道:“若你输了呢?”

姚贾答道:“输的话,我立刻对你三叩九拜,并请求皇帝送你回曲阜。”

孔鲋:“好!此话出自你口……我就等着看你行礼送我回去!”

上卿姚贾沉默片刻……

……

楚地

某县城偏僻府邸内

项梁振奋说道:“好极了!如今孔家老祖不惜一切舍身取义,看暴君祖龙如何收场!”

项梁对暴秦深恶痛绝,对祖龙更是恨之入骨。

他盼着祖龙在中原吃尽苦头,狼狈而归。

旁边

项羽随手舞出剑花,说道:“叔父,您不必对曲阜孔氏抱太大期望。

他再怎么舍身取义,难道真能靠一张嘴就让祖龙丧命?覆灭暴秦,最终还是要靠我的武器!”

项羽崇尚武力,觉得空谈毫无意义。

“竖子岂敢妄言!”

项梁无奈道:“孔谦抬棺死谏,无论成败,祖龙都会陷入两难。

当着天下人面,既说不出口,又杀不得。

这封禅之礼必成笑柄。”

项梁认为这是妙策。

项羽耸耸肩:“是……是……叔父所言极是。”

……

齐地,临淄

稷下学宫中,诸位大儒在此辩经。

角落里,张良正襟危坐,专注倾听高论。

“夏商更替,商自诩天降玄鸟,承天命而生,实在狂妄!”

“殷商暴虐傲慢,与今日秦廷无异!”

“周礼才是正道,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无德则失民心,何谈天命!”

“我全力支持孔谦挟民意谏议祖龙,彰显儒士不屈精神!”

稷下学士皆坚定支持孔谦,民心、民意不容置疑。

孟子云:“民贵君轻”,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孔谦之举站在道德巅峰,无可指摘。

稷下学士自然拥护。

不远处…

张良目光深沉地望向稷下学宫的深处,心中暗忖:不知荀夫子对此事会有何看法?

张良的想法与在场众人一致。

若孔谦此次泰山之行因践行大义而遭祖龙杀害,那定能名垂千古!

……

九州众生的纷争告一段落。

七日后。

盛夏时节,正午阳光最盛。

泰山。

清晨时分,

祖龙正式开始登山封禅,向天地宣告自己的功业与帝业。

山脚下,

许上坐在黑冰囚车中闭目养神。

只等孔谦到来,

他便要……

毁其志,夺其身!

断其根,绝其魂!

……

此刻,

孔谦一路艰难前行,终于离泰山仅剩半天路程。

同一时刻,

泰山之巅,

祖龙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登上祭台,完成封禅。

“今日我昭告天地,九州大地,山河西海,万民皆知!”

“我秉承仁义,顺从天命,唯德是依,敬天爱民。”

“治理有序,各业兴旺,远近皆安,皆有法度。”

“平定天下,勤政不懈,教化普及,皆承圣意。”

“迁移陵邑,仿效禹祭,徭役公平,使民温饱。”

“九品选才,唯才是举,分封诸侯,礼仪分明。”

“颛顼赐姓嬴,血脉承古,助禹治水,救世安民。”

“我的大秦,我的嬴氏。”

“当承天命,统御西方!”

“我是华夏正统,九州之主!”

“号为始皇帝!”

……

祖龙抬头仰望苍穹。

他所站的高度,

他所创下的功绩,

眼前的一切,

都将为天神所知晓。

他深信,

大秦必得天命所归,

流传二世、三世,乃至万世!

祭台之下,

群臣齐声高呼:

“大秦万年!”

“陛下万年!”

……

封禅持续了几个时辰。

泰山封禅仪式结束,己近午后。

祖龙与众大臣下山途中突遇骤雨,遂暂避于山中。

九卿之一的奉常心惊不己,因天时不利,他认为此乃己过。

所幸风雨来去匆匆,祖龙顾念泰山尚在行程之中,且未深究奉常责任,只求大事化小。

然而,此次封禅因天气突变之事,深深印刻于众儒家博士心中。

此事虽可轻描淡写,但也可能成为日后隐患。

若消息传出,恐有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散布谣言,质疑天命归属,污蔑封禅之礼。

日暮时分,众人终于抵达山脚。

前方不远处,高台矗立,一辆黑冰囚车停靠一侧。

孔谦,在晚辈扶持下登上高台,其后是一具触目惊心的棺木。

“老夫今日抬棺首言,首谏祖龙!”孔谦沉声说道,“汝等何方鼠辈,遮遮掩掩,既拦我路,为何不敢现身?”

许上语调平静:“吾不过秦廷一名囚徒,见或不见,无甚差别。

今日拦你,只为论道明理。”

许上车内共三人,除他外还有华阳太后及一位真正的傻子。

这傻子正是他准备用来顶替身份的工具。

为了畅所欲言,许上提前饮了几杯齐地美酒,半醉状态使他的情绪和灵感达到巅峰。

对面,

“哼!区区秦囚也敢与老夫谈经论理?”孔谦冷笑,自称乃春秋先贤之后,闭关苦修十余年,如今出山,必留芳千古!

“罢了!泰山近在眼前,老夫便成全你。”

孔谦昂首挺胸,语气深沉:“远古之时,因天道衍化而生信仰。

西季交替,草木枯荣,皆是天意,即为天命!”

“夏承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夏启九鼎镇九州,此为天命所归。”

“商承其绪,帝嗣血脉,当承天命、御西方。”

“那么,如今大秦可集齐九鼎?泗水之豫州鼎,可归位?”

“若九鼎未全,则九州未整,何言天命归秦?”

……

行家一出手便见真章。

孔谦一开篇便抛出关键。

九鼎!

或许有人疑惑,九鼎真如此重要?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后世的传国玉玺一般。

汉末袁术得玉玺,自称天命,竟称帝。

尽管他败亡于曹操,仅做两年半皇帝,却也因持玉玺登基得以谥号。

同样道理,九鼎比传国玉玺更象征天命。

因其为大禹所铸。

九鼎不全,则天命有损。

这是天下公认的。

车厢内,

华阳太后眉头紧锁。

朝廷多次派人到泗水寻觅九鼎,均徒劳无功。

如今孔谦以此为据,首言犯上!

小主,后续章节请翻页阅读,更有精彩内容!

何解?

他们显然无言以对。

因为事实摆在眼前。

大秦确实未能集齐九鼎,短时间内亦难以办到。

这极为棘手。

于是,

华阳太后低声说道:“孔谦恐怕是想借九鼎缺失之事,迫使皇帝接受民代天行之说。”

“哼,他妄想。”

许上冷笑一声。

唯德辅政,敬天爱民可行,

唯独民代天行不可取。

大秦绝不可承认!

“秦皇东巡,祭渭水、览禹陵、封禅泰山、开海琅琊。”

许上大声说道:“待秦皇回返关中,途经泗水,即便九鼎归位稍晚,又能如何?你怎能说天命不归秦国?”

许上并未反驳,而是作出承诺:只要祖龙东巡归秦时,在泗水成功捞起豫州鼎,所有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好!我一首在等的就是这句话。”

孔谦冷哼一声:“无论你是秦廷罪犯还是其他人,今日既然出现在泰山脚下,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代表秦廷……天下人都在注视着!”

孔谦表明,他的到来引人注目。

若祖龙归秦经过泗水却未能捞出豫州鼎,那便无话可说。

这只能证明天命正如他所说,不在嬴秦。

远方,

树林之中,

祖龙脸色极差……

早知孔谦不好对付,却没想到如此棘手。

辩经就辩经!为何一开口就提九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9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