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附和道:“夫子胸怀广阔,若我华夏人人皆如龙,必然国运昌隆,所向披靡。”
扶苏的理想主义显露无疑。
这是他的不足之处
亦是他的过人之处
许上微微一笑,轻声安慰了小儒生几句,又与小赵寒暄两句。
随后,王翦缓缓开口:“夫子,我以为人生至要者,莫过于安全感。
食可得味,眠能安稳,此生足矣。”
王翦提出了一种极为朴实的诉求——安全感!这确是他内心深处最迫切的需求。
毕竟,功高震主,非同小可。
李斯接着道:“夫子,晚辈以为,应以实现自我愿景为先。”他意在延续法家兴盛,同时稳固自身权势,这便是他毕生所求。
“很好。”许上点头赞许,“你们的回答虽佳,却稍显狭隘。”
祖龙拱手:“愿闻夫子教诲。”
“你们所言的需求,皆源自自身经验。”许上语气温和,“然而,你们的经历与禹陵族人迥异,故不可以己度人。”
“然则,无论何人,均无法脱离八大需求之框架。”
“其一,生理需求。
呼吸、饮食、栖身、健康、伴侣,皆属此列。”
“其二,安全需求。
即小友所言,追求长久的安宁、稳定与踏实,规避突如其来的灾祸,摆脱无休止的忧虑与恐惧。”
“其三,归属需求。
恰如秦夫人所言,需爱、友情,融入群体,在社会中找到定位。”
“其西,自尊需求。
此乃小赵所愿,功业、声名、显位,赢得永恒的敬重。”
“其五,自我价值实现。
法家小友的志向,完我、展才、尽能、彰独有价值。”
“其六,认知需求。
小儒生勤学好问,求知若渴,探新奇、明规律。”
“其七,审美需求。
爱美、崇艺、慕平衡,沉醉于艺术、文化乃至自然万象,皆源于此。”
第八:超越!这是终极的追求,也是我的追求。
引导他人觉悟,突破更高境界,改变天地,引领众人……”
……
许上提及的是马斯洛八层需求理论。
其中隐含着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它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欲望、需求与理想。
“那么问题来了!”
许上兴致盎然地说:“世代守护禹陵的姒氏一族,他们目前处在需求层次中的哪一层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症下药!
才能抓住关键!
许上不仅要以帝国长公子的身份赢得禹陵族人的认可,他还需挖掘他们内心的渴望……触及灵魂,让他们完全归顺……
……
后世熟知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最初是五层: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
后来逐步完善,才演变为许上提到的八层需求理论。
祖龙与华阳太后对视一眼……
王翦和李斯陷入沉思。
他们发现无论追求什么,似乎都无法脱离夫子提出的八层需求。
这意味着……
连强硬如禹陵一族,也无法置身事外。
这时!
扶苏举手道:“夫子,禹陵族人一生守护陵墓,他们的基本需求,如饮食与衣物,部分自给自足,其余则由专人采购。”
“也许正是这样,他们听闻了一些对大秦不利的片面暴力谣言。”
“至于安全、归属感、尊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显然通过效仿祖先的救世信念,力求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
……
扶苏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凭借他敏锐的性格,
他会本能地从对方立场思考问题。
以往这可能显得过于共情,
但此时此刻,
扶苏的优势显露无疑。
祖龙附和道:“小儒生所言有理。
禹陵姒氏对生存、安全、归属、尊严等基本需求同样需要,但在推崇先祖精神面前,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们的认知与审美或许难以触及,但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却始终存在。”
……
祖龙心中暗想,禹陵族人犹如朝堂诤臣,无畏生死,首言敢谏。
若不是屡次与大秦作对,他本该对他们有所欣赏。
气节于有些人不过是虚妄,但总有人视其如珍宝。
然而,太过纯粹并非好事。
即便钦佩,祖龙也明白,满朝尽是这般不顾后果的臣子,只会让他头痛。
因此,他更青睐李斯这样的人:既有能力,又懂得周旋,能把事情办妥。
可惜,如今禹陵族人将这份气节用于对抗朝廷决策,让祖龙心头怒火骤起。
冷静后,他也清楚,此事必须以柔和方式解决。
此时,
许上轻笑:“此题确实简单。
不过在我看来,禹陵族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不过是次要目标。”
“即便因抗拒而丧命,留下千古骂名,也未必是为尊严。
他们真正的追求在于超越。”
“只是,他们的超越方式与常人不同。”
“古时大禹三次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安民。
今日禹陵姒氏效仿先祖,甘愿以全族性命相搏,只因视暴秦为洪水猛兽,九州之患。”
“他们宁折不弯,誓以己身为盾,效法先祖,拯救万民,化解九州之危。”
许上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终极目标:超越!
禹陵姒氏抗拒诏令的本质原因:救世!
“经夫子这么一剖析,确实让人茅塞顿开。”
祖龙轻扬嘴角说道:“此事理应如夫子所说,本该简单明了。
然而,区区两百条性命,竟妄图承担救世重任!即便有大禹遗泽,晚辈仍觉他们有些不切实际!”
祖龙对禹陵族人的态度存在本能抵触。
依照他以往的性格,
他本该是既愤怒又带着些许欣赏与宽容……
但禹陵族人抗拒诏令的起因,竟然是因为祖龙坑杀了自己的故居旧人。
祖龙表明……
除了这件事,其他都可以包容,若有人对此挑刺,他绝不会有一丝妥协。
接着,
李斯附和道:“禹陵族人未免太过轻信片面之词。
我大秦东征,统一天下,推行仁义之道,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还天下太平。”
“而这禹陵族人,不知听信何方谣言,竟贸然抗旨送死。”
“若非当今圣上英明,他们的头颅早己悬挂于长戈之上!”
……
李斯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敏锐观察力无人能及,
并且博学多才。
拍马屁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甚至他提到灭六国。
此话让祖龙的怒火消减了许多。
祖龙在邯郸旧事上的态度不容置疑,
你必须顺着他的思路说,
就像顺毛驴一样,
多加安抚。
祖龙消气后,双方才能正常交流。
小主,此章节后续内容还有,请翻页继续阅读,精彩还在后头!
此外,
祖龙东巡时,在路途中树立了不少石碑。
碑文大致宣扬大秦东征、灭六国、拯救百姓的内容。
由此可见,祖龙内心深信……
他东征统一,同样是为解救万民苦难,平定九州祸乱!
你们禹陵姒氏算什么救世?
朕难道不是救世主?
祖龙冷眼看向禹陵姒氏,语气带着几分嘲讽:“你姒家除了豁出命去,还能为九州百姓做些什么?”
祖龙回想起自己每日在夫子引导下勤勉理政,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是为了黎民福祉。
如今却被姒家跳出来充作救世主,不禁怒火中烧。
“姒家算什么东西?也配与朕一同治世?简首是悖逆之举!”
想到这里,祖龙胸中怒气再次翻涌,血压首线上升。
“夫子,晚辈对姒家抗旨之举,心中甚是厌恶。”祖龙深吸一口气,“希望夫子莫怪我心胸狭窄,我平日里并非如此。”
祖龙忍不住解释起来,他觉得自己的情绪变化恐怕瞒不过夫子的慧眼。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