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吕不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吕不韦

 

随行医者告知,太后因受 过大,积郁成疾,需多陪伴、宽慰,还需外出散心。

一时之间,祖龙也不知如何开口,但他对自己的决定毫无后悔,例如处决嫪毐,并将其两子绑于马后拖死,这些手段虽极端,却必要。

赵姬曾期盼他能心存些许仁慈,至少饶过那两个无辜的孩子。

但祖龙却说:“虎狼之心,无需仁慈。”于是,他对那两个弟弟施加了严酷的惩罚,这也成为赵姬忧思成疾的根源。

即便重新选择,祖龙仍会毫不犹豫地重走这条路。

“母后,儿臣己到。”嬴 身凝视着赵姬,而她也渐渐清醒,声音沙哑地说:“你不再是我的儿子,你只是祖龙。”

世人皆称祖龙为天之血脉,人间神明。

赵姬只记得在邯郸时的祖龙是她的孩子,回咸阳后,他便仅是祖龙。

对此,祖龙无话可说,他肩负大秦六代基业东扩的重任,注定是祖龙。

因此,他定要除掉嫪毐,清除两个弟弟,废黜吕不韦,毫无仁慈与情分可言。

“母后,儿臣接您回咸阳。”祖龙起身道:“今后,您只是太后。”赵姬沉默无语。

此时,夕阳余晖透过窗棂洒入,光影落在两人之间。

昔日邯郸的居所同样昏暗寒冷,如今虽环境相似,却再难寻昔日母子之情。

“来人,为太后梳妆更衣!”祖龙迈步出门,侍女们随即快步入内伺候。

赵姬似己放弃挣扎,任由她们摆布。

片刻后,祖龙与太后的车驾抵达宫门,沿途押解着数十名 。

祖龙轻掀车帘……

蒙恬拱手为礼,随即察觉祖龙的目光示意。

“除郭开外,余人皆杀。”

祖龙携太后登车离去。

蒙恬迅速抽出青铜剑……

无一丝惨呼,无半点哀号。

蒙恬与卫尉们掩住数十名异邦谍者的口……

先断喉,后斩首,动作干净利落!

……

次日正午,百官出城迎接。

祖龙与太后赵姬回咸阳。

同时,王城颁布御令:

太后受奸佞误导致大错,今奸佞伏法,法纪得以匡正!

关中秦民知悉。

当晚,祖龙设宴款待群臣,与太后赵姬共席,与众卿同餐。

祖龙认真履行忠孝礼仪的每一步。

朝堂诸公态度不一,冯氏为首的关中勋贵置身事外。

华阳太后与昌文君大力支持祖龙决策,并备下厚礼,如产于燕北扶余的百年参王,专供赵姬补身。

另,昌平君出使楚国,扰乱山东六国合纵联盟;其弟昌文君乃楚系秦臣派系核心。

再看嬴族宗亲,察觉到一丝危机。

原因显而易见:

太后赵姬归咸阳,最喜悦者莫过于吕氏门人及半途遇阻的外客干才。

昔日,赵姬掌国,吕相主政,二人某种程度上是政治盟友。

太后归来,许多人以为祖龙可能,重新任用吕不韦。

吕不韦若东山再起,外客干才派系定会全员召回!

这无疑让嬴族宗亲近期驱逐外客的努力显得荒唐。

此局面绝非嬴族宗亲所能容忍。

于是,在御宴落幕之后……

渭阳君率宗室重臣呈报郭开所供赵国秘事,称其与曾为娼妓的结识于青楼。

郭开与往来密切,承诺若能重返赵国邯郸,愿作秦之内应。

祖龙有意让郭开归国,但也需谨慎应对。

随后,渭阳君转向正题,提议以吕不韦为嫪毐叛乱主责,请求处决吕不韦以正国法。

群臣附议,要求严惩吕不韦。

祖龙则表示,吕不韦虽有过失,但在平定嫪毐之乱中亦有贡献,仅革职为庶人即可。

嫪毐攻打吕府时,吕不韦凭借门客之力成功防御,未参与叛乱,故不应处死。

祖龙警告道,若与嫪毐有关者皆须受罚,则朝中大臣将大量被杀,甚至包括未出关中的宾客。

如此行事恐影响秦国东扩大计。

渭阳君听后无言以对,其他宗亲亦面露难色,无人敢提议杀害太后,最终议定维持原判。

渭阳君顺势提议道:“王上,不如即刻令吕不韦离开咸阳,前往洛阳封地颐养天年,不可再有丝毫拖延。”

吕不韦若不离开,嬴族宗亲便难以安枕。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毕竟谁也不愿留隐患于侧。

不彻底解决对手,稍有迟疑,反噬的可能是自己。

渭阳君并非真心想要吕不韦性命,而是借此试探祖龙的态度。

一旦祖龙拒绝,他便趁势提出将吕不韦驱逐出咸阳,这正是典型的“掀屋顶”之计——祖龙既然第一次未拒绝,那么第二次便更无推脱的理由。

“好,孤今晚便下旨,命吕不韦即刻启程前往洛阳。”祖龙果断表态。

渭阳君与诸位嬴族重臣齐声称赞祖龙英明果决。

待宗室离去,祖龙靠在案几边,抚额轻叹。

一夜未眠让他身心俱疲,但他明白,这些麻烦终究是不得不面对的。

实际上,吕不韦本就在迁封之列,只是渭阳君等人担心夜长梦多,才设下此局。

咸阳城中,太后与吕不韦不能共存,否则朝局难免动荡不安。

祖龙闭目片刻后,亲自起草诏书,命吕不韦即刻出城前往洛阳……

半个时辰后,东门城墙上,祖龙凝视着吕不韦渐行渐远的马车,心中五味杂陈。

吕不韦不仅是他的仲父,更是自幼陪伴他成长的重要人物。

自邯郸时期起,他们便相识。

后来祖龙十岁时随父王嬴异人入咸阳,异人改名为嬴子楚,并认华阳太后为嫡母。

可惜异人在位仅三年便去世,祖龙十三岁时继位,成为祖龙。

然而,这段继位之路并不平坦。

当时华阳太后属意的是公子成蟜,而吕不韦则全力支持祖龙……

这本质上是楚系秦臣与赵系秦臣围绕王储之位的争夺。

双方势均力敌,关键时刻,渭阳君选择支持祖龙,助其登基。

为何楚系秦臣未被清算?答案在于华阳太后的政治智慧。

她从不孤注一掷,既扶持成蟜,又让昌平君和昌文君支持祖龙。

如此一来,无论哪位公子继位,楚系秦臣都能保有影响力。

后来祖龙十五岁时迎娶了昌平君之女芈华及齐国公主离秋,二人均为国夫人。

祖龙终身未立皇后,以防外戚势力坐大。

这时,小扶苏奶声奶气地出现,他是芈华所生,视昌平君为外公,华阳太后为嫡曾祖母,其班底多为楚系秦臣。

“这么晚了还不休息?”祖龙将扶苏抱起。

不远处,雍容的华阳太后走来,“是本宫让扶苏先去探望赵姬,再来看你。”祖龙行礼,华阳太后示意免礼。

华阳太后原为孝文王后,孝文王仅在位三天便驾崩,随后庄襄王继位亦不久离世,如今轮到祖龙。

因此,祖龙对华阳太后仍需尊称祖母太后。

虽辈分极高,但华阳太后实际年仅西十多岁。

“这是吕不韦托人送来的。”华阳太后递过竹简,祖龙阅后得知吕不韦之意。

吕不韦期望华阳太后劝导祖龙遵循《吕氏春秋》所规划的国策,逐步实现对山东六国的兼并,而非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

这反映出两人在战略方向上的深刻分歧。

即便吕不韦己失势,他仍希望祖龙沿用其既定方针。

面对询问,祖龙未表露立场,而华阳太后则含糊应对,表示一切取决于王上之意。

她深知当前局势,昌平君与昌文君势头正盛,自己不宜轻涉朝局,至少在外人面前不会明确表态。

然而,她话锋一转,提及一位新近入宫的农家学者,此人对迎回赵姬之事提供了重要建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