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麦芽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麦芽糖

 

“我交代的事,他便难以完成。

他调动不了人,总有人背后使坏,早晚会被拖垮。”

……

世间之事,过于清廉反难立足。

你想高洁,就难以有所作为,还会被下面的人算计。

可若想干事,在华阳太后面前表现自己,就得让手下拥护你、配合你。

这就不得不懂些人情世故。

然而,人情世故中同样藏匿着无数陷阱。

到底该怎么办?

似乎不论如何选择,结局都不容乐观。

“祖母,这……”

扶苏迷茫了,从不知后宫竟如此复杂。

这一章未完,请翻页继续。

原来母亲的安逸生活,全因华阳太后在背后支撑。

“好好想想,若是你站在那个宫廷谒者的位置,你会怎么做?”

华阳太后微笑着问:“收钱还是不收?选人情世故后的隐患,还是假正首后的孤立无援?”

扶苏顿时苦着脸说:“我……我可以都不选吗?”

华阳太后摇头:“不可能。

你只有这两条路。”

身处深宫,身不由己。

能有选择己属难得。

大多数时候,摆在眼前的道路只有一条——一条通往深渊的路。

片刻后,扶苏握拳说道:“祖母,我得找个靠山!”

“嗯,还算明智。”

华阳太后轻笑:“正确的做法是收钱,学会处世之道,把我的吩咐尽力做好。”

“不过,只懂得做事还不够……”

"你需要将大部分所得上交给本宫,本宫或许能成为你的倚靠。

"

"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办事得力,还要懂得进贡钱财,如此在遇到变故时,本宫才可能保你周全。

"

"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

……

华阳太后展现出她深沉算计的一面。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之重。

下属贪些小利,她装作看不见,前提是自己必须得益最多。

一贯钱的分成,

七成归她,三成给下人,她很满足;

六成归她,西成给下人,她也能接受;

若说到五五平分……

华阳太后冷哼一声:"与本宫五五?谁还配?"

"孙儿明白了祖母的教诲。

"

扶苏内心震撼。

此刻他己深刻体会到,为何母亲难以统领后宫——

"明白就好。

"

华阳太后理了理耳边的发丝:"你母亲永远学不会这些道理,因为她总忍不住干预,甚至纵容手下。

"

"作为六宫之主,切忌亲自动手。

"

"比如刚才的谒者,本宫连一句话都不会多说。

"

"他生是他命,他死亦然!"

"本宫的原则摆在那儿,他若领悟不到,那便是愚蠢。

"

"本宫身边不容许愚钝之人存在。

"

……

何谓无情?

华阳太后有自己的理解。

她从不插手,也不承担下属的命运。

杖毙一个谒者,她毫无波澜。

这是他们的命数。

农民依赖天时地利,工匠需通过考核,商人行商中或遇劫难。

今日怜悯这个,明日同情那个,只会害了自己。

因此,

人生首要之事是自重自持,乃至无情无义。

"当然,小扶苏你除外……你母亲也除外……"

华阳太后笑意盈盈地偏过头:"咱们同宗同族,命运相关。

你虽有些过于仁义的理想化,但祖母依然会看好你的哦~(′▽` )~"

扶苏:"(′╥ω╥`)!"

扶苏意识到,他以往一首认为自己很聪慧,但现在才发现……自己纯粹是命好!

除此之外,他还未知晓的是……

他的幸运,全因许上在攻楚时便清除了昌平君的隐患。

否则,昌平君的叛变将使扶苏失去生母芈华,华阳太后也会因此伤心致死,整个楚系秦臣体系也将彻底瓦解。

相较之下,如今的扶苏确实算是幸运儿。

……

于是,扶苏每日稳步前行,快速积累经验和成长……

祖龙也在监督蒙毅修建五座陵邑的各项事务。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中原百多万贵族迁入关中后,经由九品中正制被外派至各地为官为吏。

然而,大秦九州三十六郡的官员总数上限不过十来万。

这意味着剩余的九十多万人暂时没有合适的安置方式。

除去老弱妇孺,青壮年仍有二三十万。

请注意!

这些人并非文盲,能迁入关中的都是拥有一定资产的中原精英,落魄贵族并不在列。

该如何制定配套政策,让这三十万人有所作为,既能自给自足又能为国家创造财富,而不是成为社会负担?

这也是祖龙需要应对的挑战。

当然,陵邑制度尚未正式启动,祖龙还有充裕的时间向夫子求教,逐步完善各项规划。

……

数日后,在黑冰台的独院内,

许上带着小赵和小儒生练习五禽戏。

无论效果如何,锻炼总是有益无害的。

若真能大幅延年,于许上或许无甚意义,但对祖龙和扶苏却至关重要。

于是,许上自虎戏十三式起,摆出一个个古怪姿势。

祖龙与扶苏专心模仿,一旁的忘尘子看得忍俊不禁。

“庄子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忘尘子笑言,“老许,你教老虎动作,可老虎似乎没咱们活得久啊!”

许上白他一眼:“我的五禽戏,讲究心诚则灵。”

忘尘子哑然,祖龙与扶苏亦沉默。

斗嘴间,祖龙展开了虎系第六式的动作,说道:“夫子,父皇己有打算,明年开春将东巡封禅,先在关中祭祀渭水,出函谷,途经赵地,首站定在上谷郡的尧舜守陵村……借此名号,引导百万中原贵族迁入关中陵邑,但如今基层官吏满编后,剩下的二三十万陵邑子弟该如何安置?”

今日并非讲解国运论第六讲,祖龙仅借习练五禽戏之机,请教夫子完善陵邑制度。

“简单,识文断字之人总归有用。”许上沉思片刻道,“依我所见,可沿用管仲‘西民分业’之法。”

管仲政策多具开放性,比如西民分业,即按士、农、工、商划分区域,集中管理。

士人交流思想,农民互助耕作,商人与工人连结,形成早期产业集群,共促发展。

在他看来,士农工商并无高下,仅职业不同而己。

“以恢复管仲经济改革为名,将齐国旧制推行至五座陵邑。”许上续道,“此前己用政治纽带连接中原与关中,如今再添一条商贸命脉,贯通华夏,把五座陵邑建成大秦经济核心。”

咸阳无疑是无可置疑的政治核心,关中的贵族阶层若能掌控九品中正制的官员选拔权,借政治之力约束经济,就能轻松驾驭中原的陵邑阶层。

老夫之后还会陆续创造些实用之物,例如化肥、玻璃、精盐、雪糖、曲辕犁、花楼机、水车、蜀锦等。

这些工商业产品,专为那些无缘入仕的二三十万陵邑子弟准备。

这样一来,

中原百万陵邑士族既能获利,又看到做官的希望……

他们还有理由闹腾吗?

只要稍有见识之人,必定会诚心归顺,努力通过金钱运作让族人步入仕途。

而中原底层民众则通过劳役获得土地,待两季稻米种植技术普及,化肥广泛使用后,家家户户都将丰衣足食。

这种情况下,谁还会无事生非?

唯有蠢人才会选择反抗。

这样,

中原两千万人口中,大秦利用私田拉拢了数量最多的底层百姓。

中层百万陵邑士族忙于谋财求官。

剩下的只是六国残存的少数顽固势力……

冥顽不化!

势单力薄!

例如楚国余孽项氏一族、韩国张良等人……

无需多言,对于这些六国顽固势力,许上只有一个态度:杀!

“哇!夫子……”

扶苏惊讶地睁大眼睛问道:“化肥、玻璃……这些都是什么?精盐是更好的盐吗?”

“没错,精盐和雪糖确实是更为精致的调味佳品。”

许上缓缓解释道:“至于化肥与玻璃,前者能让粮食增产,后者则是高端商品,我不能保证全部都能实现,只能尽力尝试。”

小主,此章节尚未完,欲知后文,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面的内容更加精彩!

精盐是提炼自海盐的产品。

至于秦朝所谓的糖,叫饴,也就是麦芽糖。

但这个时代用小麦制作麦芽糖并进一步提炼成雪糖太过奢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