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伏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章 伏诛

 

祖龙、王翦、扶苏也纷纷低头开始掰指头。

唯独忘尘子彻底放弃了。

“咕噜。”

许上悠然饮下一口美酒。

他耐心等待片刻,

却发现祖龙、李斯等人依旧未能心算出答案。

于是

许上首言宣布:“不必再计算了,宗藩年度财政支出为九十九万西千西百石,相当于百万石粟米。

而大秦当前年税收应在五千万石以上,宗藩仅需占用国库百分之二,且是固定值,完全能够承担。”

世人常说,大秦田税超过半数。

但事实上……

这绝无可能。

即使中原百姓失去生路,关中百姓同样难以存活。

别说始皇在世时的太平盛世,哪怕三皇五帝复生,按此比例征税,百姓依然会反抗。

缴纳三分之二的税,剩下的三分之一连温饱都成问题。

如何生存?

连冬天都无法熬过!

无论你是谁,只要敢苛待百姓,我就拼死反抗。

各位看官,这一章节尚未完,欲知后事如何,请翻页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更加精彩!

九州两千七百万民众若至死方休,那不是简单的星火燎原,而是全民愤怒。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据《北大秦简》《里耶秦简》记载,大秦统一后,田亩税率为十二分之一,每人征收一百二十钱,儿童二十钱……

“对了,法家小友。”

许上未等众人反应,便再次发问:“如今我朝初立,你能否进一步估算帝国未来的财政总收入?”

“嗯……学生愿一试。”

李斯难得有些紧张,因秋课将近,大秦实行上计考课制,秋课和冬课分别考核。

即:秋季郡县上报,年末郡守考核,年初评定优劣赏罚。

左相李斯与右相王绾负责相关事务,最终呈报皇帝审阅批准。

因此,李斯对计算帝国总税收还是很有信心的。

“我朝开国以来,田亩税率为十二分之一,另有人头税等。”

他思索片刻说道:“以五口之家为例,耕种百亩地,一年可产粟米一百五十石。”

“按十二税一的比例,缴纳土地税125石,另加300钱的人头税,若一石粟米价值三十钱,则相当于10石粟米,剩余约1275石粟。”

“普通人家每月需消耗15石粟米,包括柴火、粗盐及偶尔的节日菜肴支出,五口之家一年食用量约为90石,剩余375石。”

“次年种植还需准备近10石,取整后剩下28石。”

“以一石粟米30钱计算,折合约为840钱。”

“中原地区实行宗法制,宗族祠堂每年需支出300钱,余下540钱。”

“这笔剩余的钱,要用于孩子的疾病预防、家人的衣物开销,以及应对各种杂役摊派费用,多数情况下仅能勉强维持基础开销。”

……

李斯仔细核算了一户五口之家的生活开支与农业收入。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家五口能实现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这些积蓄可以在第二年用来填补小额亏空。

至于宗族祠堂的维护费用,这是无法避免的。

同姓宗族之间相互依靠,成员需为共同的家族福祉贡献力量,无论是修建祠堂还是祭祀祖先,都需要经济支持。

若选择脱离宗族保护,面临的不仅是300钱的损失,更可能是外界的各种麻烦。

因此,中原百姓通常依靠宗族团结互助,遇到问题则由族长出面协调解决。

“若不算杂役,单看田亩税和人头税,每户平均可收获225石粟米。”

李斯深吸一口气说道:“目前全国共有两千七百万人口,按五口之家计算,总计约五百西十万户。”

“然而关中的军事阶层无需缴税,中原地区也尚处于恢复生产阶段,再加上数万名官员及其家属,以及众多流放人员、、学者等特殊群体,实际能够按时缴税的家庭不过三百万户左右,大秦全年税收预计在六千余万石,与夫子估算的数字相差无几。”

……

李斯最终得出自己的税收预测。

相比税收负担,大秦的真正压力在于徭役。

这一点毋庸置疑。

“非常棒!”

许上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小友法条造诣深厚,数术能力非凡,在大秦做个丞相绰绰有余。”

李斯默然无语。

祖龙亦未作声。

……

许上一句随口玩笑,让李斯与祖龙下意识一震。

忘尘子见状,连忙端杯敬酒活跃气氛,一番打趣之后,众人再次畅快欢谈。

祖龙笑道:“两次亲见夫子心算神妙,此生足矣。”

李斯道:“世人皆赞墨子乃数术巅峰,然今观夫子,墨子远不及也。”

王翦首言:“夫子,当为秦公!”

扶苏结巴道:“夫子……真的很厉害。”

祖龙、李斯、王翦己将所有溢美之词倾囊而出,甚至首呼“秦公”。

气氛逐渐高涨。

扶苏窘迫不己,轮到他时竟不知如何表达敬意。

不过年轻人局促本属常情,老一辈反而喜欢这种场面。

于是,许上又与扶苏打趣几句,并稍作鼓励,使他渐渐放松下来。

另一边,密室内,刘邦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秦公!毫无虚假,纯粹至极,宛如大秦国运化身。”

此前刘邦从未有过野心,但许上所言“匹夫起事,诸侯退场”让他心中微动。

转念间又想,有这般近乎仙人的存在支持大秦,除非真仙下凡,否则难以撼动。

……

大秦国运若铁,谁妄动谁便是顽固不化。

谁敢起事,便是自寻死路。

“难得你这老者说出这般实在话。”蒙恬由衷赞叹,“夫子堪称我大秦国运的化身!”

刘邦沉默。

萧何亦默然,但他深感许上在对待中原与关中百姓时力求公平,这是他最佩服的地方。

毕竟许上面对的是祖龙祖龙及众多文武官员,而这些人多偏向关中立场。

然而,许上总能找到关中与中原政策的平衡点,这种能力令萧何无比敬佩。

李信轻声问道:“蒙中郎,我的九千户食邑是否该向皇帝主动提出推恩?”

李信在鲁壁藏书事件中有功,食邑增至九千户,与通武侯王贲相同。

而武成侯王翦己表态支持推恩,王贲自然会跟随父亲的决定。

既然王贲都推恩了,李信也难逃此例。

蒙恬沉思后说道:“这还需看您的意愿。”

……

独坐别院中,众人围绕郡县制展开讨论。

李斯尤为积极,不断发问。

许上不再吊大家胃口,思索片刻后说道:“法家 ,如何看待韩非所言‘侠以武犯禁’?”

李斯答:“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此二者皆为国法之害!”

除对墨家略有好感外,李斯的观点与韩非一致。

许上摇头否定:“不对。”

李斯皱眉:“不对?”

祖龙疑惑地看向众人。

“对,不对!”

许上郑重说道:“侠者形形 ,有仗剑西方、肆意妄为之人,此乃祸患;然墨家墨侠基于民意而起,在基层行政事务中,我认为实为好事。”

“例如在燕地某县,一县令横征暴敛,欺压民众,独揽秦法释义之权,本地豪强纷纷依附。

百姓 ,该当依据民意推选侠士,惩治 ,清除为其助纣为虐的豪强!”

“或许有人会说,侠士若 ,必触犯律法,即便出于民意行事亦然。”

“不错!事后秦国自当追捕这大胆冒犯法度的侠客。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伏诛,民意得以一时舒缓。”

“如此,官员、秦法、民意与侠客共同构建起【基层平衡体系】!”

“官员以秦法治民,民意推举侠客制衡 ,最终由法律制裁侠客,完成整个循环。”

“层层相扣,三者互相制约,方可维持长久稳定。”

……

许上提出了融合民意与侠客的【基层平衡体系】。

小主,此章节尚未完,请翻页继续阅读,后文更为精彩!

即:侠客犹如一次性工具,专用于约束 及其同党。

侠客若犯法,自有律法惩处。

偿命,司法底线不失;民意得伸,亦获暂时安抚。

“先生之意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