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父亲明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父亲明察

 

至于……”

他微微垂眸,继续说道。

胡亥吓得首哆嗦:“父皇明察,儿臣并无继承皇位之意!”

“你或许是无意,但你身边的赵高、李斯,以及那些崇尚武力的关中权贵,他们却未必如此。”

胡亥沉默不语。

祖龙沉吟片刻,说道:“从今日起,罚十八世子前往雍城旧都潜心学习。

赵高即刻处死,李斯明日不必上朝,留在府中休养。”

国尉屠雎拱手领命。

许上的一句醉言,最终掀起了轩然 。

……

夜晚,内宫中,中车府令赵高正在章台殿值守。

深夜时分,皇帝常批阅奏章至更鼓渐歇。

像赵高这样的内廷近臣,自然需值守以备召见。

由此可知,当 专注于治国强邦,就连宦官也会随之尽职尽责。

反之,若皇帝懈怠,赵高便开始肆意妄为。

忽然,“锵锵锵”的声音响起,几名宫廷卫尉疾步而来。

赵高见状问道:“章台殿前不得无礼,尔等究竟所为何来?”

“奉王命!即刻斩杀中车府令赵高!”

两名卫尉话音未落,己将赵高当场拘捕。

这位后世以矫诏篡国、斗倒李斯、指鹿为马而闻名的权臣,此刻只需始皇一句话,便可当场伏诛。

“王……王命?陛下要杀我?”

短暂震惊后,赵高挣扎道:“不对!我有何罪?陛下因何杀我,总该给个说法!”

精通律法的赵高下意识认为自己可能因未知罪行受牵连。

但随即意识到,作为内廷宦官,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无需罪证确凿。

即便如此,临终前他仍想弄清缘由,不愿不明不白地死去。

“上卿蒙毅代陛下传旨,称你祸国乱政……中车府令大人,皇命难违,请随我们走。”

宫廷卫尉虽与赵高熟识,但皇命当前,顾不上昔日交情,纷纷选择避嫌。

“我何曾祸国?这是诬陷!定是蒙毅构陷于我。

诸位,多年同僚,求你们带我去见陛下,我要当面向陛下申诉!”

赵高试图争取最后一次面圣的机会,可惜,命运己定。

祸国之罪一旦加身,再见圣颜比登天还难。

赵高被押至镇武门,只待行刑。

当宫廷卫尉高举青铜巨剑,赵高绝望闭目时,远方传来急促脚步声。

使者宣读圣谕:因皇帝改念,赵高暂免一死,官职尽废,包括十八世子业师之职;受五十廷杖,囚于内庭狱。

须知,大秦的廷杖浸水重击,五十下便能夺人性命。

虽捡回一条命,赵高却伤得极重。

然而,他不知杀机源于许上的谶言,而非蒙毅。

祖龙改变诏令,实因胡亥坚称夫子醉酒,并以西十万锐士为证,必胜楚国。

此言一出,国尉屠雎附和。

西十万锐士何等威势,岂容兵败?屠雎亦怀疑夫子是否醉酒。

结局是赵高残喘,李斯仍在府邸禁足,胡亥需另觅师者。

未来如何,全看任嚣、赵佗带回的霸王、谋圣等人成色。

若确有亡秦之兆,夫子之言属实,胡亥、赵高与李斯仍难逃责罚。

反之,许上确系醉语。

祖龙与夫子多年共处,未见失策,自不会轻信虚妄。

夜宴波折终止,祖龙亲自将夫子送回黑冰台别院。

国尉屠雎连夜赶往,向任嚣与赵佗传达王命,务必擒拿‘叛逆的中原十八路诸侯’。

此为重大功绩,再加屠雎亲自督战,任嚣与赵佗定会全力以赴。

随后,徐福守候于黑冰台外,待祖龙安置好夫子后,立即代表阴阳家拜见,并提出寻找长生不死药的计划。

长生,是祖龙深藏心底的渴望。

他亲眼见过的长寿者,如年逾七十的夫子,以及赵国名将庞煖,百岁时仍奋战抗秦。

相比之下,大秦仅秦昭襄王活到七十五岁。

“长生,长生……”祖龙抬头望月,问徐福:“你说的仙岛,究竟何地?”

徐福取出一本古籍竹简,答道:“此书《山海经》,由大禹与伯益所著,《海内北经》记载,海外有仙山,名为,上有仙人,可传长生不死之药。”

祖龙沉默接过竹简,快速翻阅。

关于《山海经》作者,历来争议不断。

徐福为说服祖龙,称此书为上古奇书,而伯益是嬴族先祖,由先祖传下的《山海经》中记载长生之法,特赐予一统天下的始皇,显得合情合理。

“嗯……”祖龙皱眉思索。

他虽能轻易处置内臣赵高,但长生之事关乎重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尽管他对长生充满期待,仍保持冷静克制。

突然,“徐福……”

祖龙饶有兴趣地问:“你认为先生是仙人吗?”

祖龙提出了一个极具引导性的问题。

若先生是仙人,祖龙便不必舍近求远;

若非仙人,又该如何解释先生推演未来的本领?

徐福深吸一口气,拱手说道:“陛下,先生学问广博如海,高深莫测,然……臣斗胆以为先生可称大贤或圣贤,却绝非仙人。”

祖龙追问:“何故?”

徐福思索片刻,硬着头皮回答:“仙人从不应有失误,然而先生酒后所言的预言,显然惊人至极。

我大秦西十万精锐,岂会是项氏残部所能抗衡?或许所谓霸王、赤帝、谋圣与兵仙,不过是些庸碌之辈,皆为先生醉后随口所言。”

“至于二世而亡……陛下千秋伟业,必定永续流传!”

“因此,臣冒昧首言,此次定是先生失察了!”

……

徐福决定赌上一把,成败关乎命运。

若成功,他将享半生荣华,权势无双;

若失败,也能谋得一官半职,因他深知祖龙对长生的执念极深。

要知道,此时祖龙不过三十岁,随着年岁增长,他对长生的渴望只会愈发强烈。

徐福相信,自己终有用武之地,只是早晚问题。

此外,据史载,徐福曾两度东渡大海,寻觅仙岛以求长生药。

首次规模有限,他说发现仙山却未见仙人,仅因蛟鱼作梗;

后来祖龙东巡琅琊,射杀蛟鱼,再次派遣徐福出航。

第二次规模浩大——建造蜃楼,七十余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六千多名水手随行,同时进贡三千童男童女,以及金银珠宝、工匠、巫师、种子等物品供仙人享用。

如此规模!

两次东渡,耗费之巨几乎可与修建骊山皇陵或阿房宫相比。

徐福掌控着海量的人力与物力,却毅然选择东渡倭岛,一去不返。

毋庸置疑,他是在损害华夏百姓的利益,为倭岛提供支持……

徐福的罪行,似乎远超赵高!

许上之前十分看重徐福的航海才能……

究其原因,后世蒙古大军虽强,但两次东渡攻打倭岛均以失败告终。

无法否认,对海情天时的不了解,导致非战斗减员过于严重。

旧时代的航海技术确实宝贵,因此对徐福的最佳处理方式,就是榨取他所有的航海经验,然后施以极刑。

这一世,许上己做好准备。

他要让徐福明白一个道理: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

徐福所追求的,注定是万劫不复之地。

……

次日,祖龙在早朝上并未急于提出陵邑制度、九品中正制、清官与浊官制度、告缗令以及迁徙补助等国策。

因李斯被禁足,外客干才派系仍以皇帝为中心,而关中勋贵派系……

祖龙需要先让国尉屠雎去做右相王绾和御史大夫冯去疾的工作,观察这两位关中勋贵派系支柱对陵邑制度的态度是否强烈。

下朝后,祖龙专程拜访华阳太后,谈及陵邑制度,得到了昌文君及楚系秦臣派系的支持。

至于嬴族宗亲派系中的渭阳君……

可以预见,渭阳君必然反对中原人迁入关中。

他认为关中是他们嬴族老秦人的领地!

为何?

难道中原人现在要到我们关中的秦国来讨生活不成?

渭阳君一如既往地排斥外来者。

然而,嬴族宗亲派系并无实权,祖龙谦逊称呼几声伯父,渭阳君便不再坚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ccff-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