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听雨轩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悄然流逝。
转眼,己是深秋。
山谷里的景色,也从一片翠绿,变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放眼望去,南边的百亩耕作区,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哗哗作响,像是金色的海洋。
一株株高粱,涨红了脸,沉甸甸地弯着腰。
而那片试验田里,棉花也吐出了雪白的絮,一团团,一簇簇,像天边掉落的云朵。
空气中,弥漫着成熟庄稼特有的、醉人的香气。
丰收,就在眼前。
听雨轩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无法抑制的、混杂着期待和忐忑的喜悦。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在饥饿中挣扎,从未拥有过属于自己的一粒粮食。
而现在,眼前这片黄金遍野的景象,让他们第一次,对“富足”这个词,有了具象的理解。
“东家,能收了!”牛二从田里跑来,手里攥着一把得快要炸开的谷穗,激动得满脸通红。
白素素掐下一粒,用手指碾开,露出里面白胖的米粒,点了点头。
“是时候了。”她站上高台,看着谷中所有翘首以盼的“家人”,朗声宣布:
“听雨轩,第一次秋收,正式开始!”
白素素没有让大家乱糟糟地一拥而上。
她召开了听雨轩第一次“秋收作战动员大会”。
江淮,这位昔日的少将,第一次,将他真正的军事才能,用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将所有劳动力,进行了精细化的分组。
——“收割团”,由身手最灵活的年轻人组成,他们手持李大锤用新炼的铁打造的、锋利的新式镰刀,负责以最高效率收割作物。
——“运输营”,由力气最大的壮劳力组成,他们推着同样是新造的、带有轴承的独轮车,负责将收割下的庄稼,源源不断地运往打谷场。
——“后勤部”,由二丫带领的女人们和半大的孩子们组成,他们负责打谷、筛选、晾晒,以及为所有人准备充足的饭食和茶水。
每一个环节,都像军队作战一样,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开镰!”
随着白素素一声令下,江淮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收割团的成员们,如猛虎下山,冲入金色的麦浪。
他们排成一条首线,挥舞着镰刀,动作整齐划一,只听“唰唰唰”的声音不绝于耳,金黄的麦秆,成片成片地倒下。
运输营的独轮车,在专门开辟出的田埂路上来回穿梭,构成了一道流动的钢铁洪流。
打谷场上,更是人声鼎沸。
女人们唱着自编的、不成调的山歌,用连枷将谷粒从秸秆上奋力敲下。
金黄的谷粒,像下雨一样,飞溅开来,很快就在场地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孩子们则拿着小簸箕,在一旁帮忙筛选谷物里的杂质,小脸上沾满了灰尘和汗水,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开心。
就连小宝和铁丫,也放下了他们的研究,加入了劳动的行列。
小宝负责计数,他用他惊人的记忆力,精准地记着每一车运回来的庄稼数量。
铁丫则拿着她做的小工具,随时修理那些出现故障的农具和车辆。
整个山谷,都沉浸在一种紧张、忙碌,却又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的氛围之中。
所有人的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收割!收割!把每一粒粮食,都收回我们的粮仓!
三日后,所有的作物,都收割完毕。
听雨轩的中央广场上,堆起了三座如同小山丘般的谷堆——稻谷、小麦、高粱。
那金灿灿的颜色,几乎要晃花所有人的眼睛。
白素素下令,举行听雨轩第一次“称重仪式”。
李大锤用他最好的手艺,赶制出了一台巨大的杠杆秤。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一袋袋装满了谷物的麻袋,被抬上大秤。
小宝,则作为唯一的“记账先生”,拿着一块木炭,在他身后那块巨大的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每一个数字。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不懂什么复杂的计算,但他们知道,黑板上的数字越大,他们今年的冬天,就会过得越安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最后一袋粮食也称重完毕。
小宝踮起脚,在黑板下方,写下了三个最终的汇总数字。
白素素走到黑板前,看着那三个数字,即便是她,也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和自豪。
她转过身,面对着所有期待的目光,用她最洪亮的声音,宣布道:
“我宣布!听雨轩元年,秋收——”
“稻谷,亩产三百五十斤!”
“小麦,亩产三百一十斤!”
这个数字一出,全场先是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以为自己听错了。
三百斤?亩产三百斤?
要知道,在大乾王朝,即便是风调雨顺的上等良田,亩产也不过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之间。
而他们脚下这片被认为是“不毛之地”的土地,在白素素的带领下,竟然……竟然创造出了一个翻倍的神迹!
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的是山呼海啸般的、不敢置信的、狂喜的欢呼!
“老天爷啊!三百斤!我们发了!我们发了啊!”
“东家万岁!听雨轩万岁!”
牛二、李大锤这些庄稼汉出身的男人,更是激动得抱头痛哭,跪在地上,亲吻着脚下这片给予他们新生的土地。
这不仅仅是粮食。
这是奇迹!是神话!是他们所有人,在这个女人的带领下,亲手创造的,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神话!
粮仓,第一次被堆得满满当当。
看着那足以让他们所有人,安安稳稳、甚至有些奢侈地度过整个寒冬的粮食,所有人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的安全感。
他们,再也不是流民了。
他们,是有恒产、有余粮的,听雨轩的子民。
当晚,为了庆祝这史无前例的大丰收,白素素兑现了她的承诺,在广场上,燃起了巨大的篝火。
她下令,将那头最大的肥猪宰了,所有的粮食,都敞开了供应!
一场比上次更加盛大、更加狂放的“丰收篝火晚会”,开始了!
香喷喷的烤肉,金黄的米饭,甚至还有用新收的高粱酿出的、第一批浑浊但辛辣的土酒。
人们围着篝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放声歌唱,尽情舞蹈,宣泄着心中的喜悦。
白素素抱着小宝,静静地坐在稍远的地方,微笑着看着眼前这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
这,就是她想要的家。
然而,就在这片欢庆的氛围中,负责在外围巡逻的牛二,忽然快步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东家,”他压低了声音,递过来一样东西,“这是我们在谷口西侧的山路上发现的。”
那是一块被丢弃的、用来包裹昂贵瓷器的锦缎布料。
布料的一角,还印着一个特殊的徽记——一朵盛开的金边牡丹。
“我顺着车辙印看了一下,”牛二继续说道,“看样子,像是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在附近停留了至少一天。但奇怪的是,他们似乎没有进镇,也没有走官道,而是……绕着我们山谷的外围,转了一大圈。”
一支神秘的、富有的,还在窥探他们山谷的商队?
白素素接过那块锦缎,看着那个她从未见过的牡丹徽记,心中,升起了一丝警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g0ff-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