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林间的邀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三章林间的邀约

 

窗台上的那盆芦荟,成了林棠办公室的一抹生机。前几日一场春雨的滋润,仿佛唤醒了它的活力。今早林棠推开窗,惊喜地发现肥厚的叶片间,悄悄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尖芽,带着露水般清新的气息,昭示着蓬勃的生命力。

上午开了个冗长的技术会议,下午林棠便跟着钱总工去了核心实验室。这里的设备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笨重的压力机、刻度模糊的测量仪、的电线缠绕在铁架上,空气里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粉尘混合的味道。林棠站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割裂感。她的理论知识或许超前,但面对这些最基础的、需要实操经验的实验,她竟有些手足无措,像个初入学徒。

“裴叙,你带带小林,”钱总工善解人意地分配任务,指向角落的一堆钢板,“你们俩去那边,测试一下这批新到钢材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小林先熟悉下流程。”

林棠立刻像得了赦令,乖乖跟在裴叙身后。看着他轻松地搬起沉重的钢板,固定在测试台上;看着他转动滑轮组,施加精确的压力;看着他专注地记录仪器上跳动的数字。金属摩擦和仪器运行的嗡鸣声在耳边回响。

“我能帮什么忙?”林棠跃跃欲试。

裴叙顺手把记录数据的笔记本递给她,意思是让她帮着拿本子。

林棠:她瞄了眼旁边一块稍小的钢板,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边缘用力一提——钢板纹丝不动!她憋红了脸,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那钢板也只是象征性地晃了晃。力量的悬殊让她有些沮丧。她前世专精新能源电池和电机设计,对发动机的构造原理虽懂,但具体到材料选型、锻造工艺、物理性能测试这些硬核环节,就成了纸上谈兵。

裴叙看着女同志不服输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眼底掠过一丝笑意,语气温和:“搬不动正常。这些是特种钢,密度大。慢慢来,熟悉了就好。” 他下意识地想抬手揉揉她因用力而微微汗湿的鬓角,手指刚抬起一半,又觉得不妥,悄然放回身侧。

来日方长,他在心里默念。

实验室里的工作,完全超出了林棠前世所习惯的节奏和范畴。当一台汽车大部分时候还需要靠手摇曲柄才能点火启动,当机械厂还在为生产基础车床配件而奋斗时,她脑海里那些关于智能钥匙、一键启动、甚至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构想,显得如此遥远而不切实际。

林棠看着眼前笨重的设备和复杂的记录表格,内心轻叹:这时代的技术积累,想要实现跨越,太难了。

“实验室好玩吗?”晚饭时,小林端着饭盒凑过来,大眼睛里满是好奇。在她眼中,那扇挂着“闲人免进”牌子的门后,是神秘而高端的所在。

“好不好玩,得分人。”林棠一本正经地舀了一勺汤。

“那你们在里面都做些什么呀?是不是特别厉害?”小林追问。

林棠的思绪瞬间飘远,畅想了一下二十一世纪中期实验室的模样:人脸识别门禁、挥舞自如的机械臂、全息扫描投影、只需语音指令就能完成复杂操作……再看看眼前油腻的食堂餐桌,她收回思绪,半开玩笑地说:“像我这种就比较厉害嘛,主要负责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思考未来。至于马俊杰他们……嗯,不好说。”

小林立刻星星眼:“林棠果然是最棒的!”

厂里新建的宿舍楼终于接近尾声,这两天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最后的粉刷。这成了全厂未婚青年最关注的大事。筒子楼的结构,公共水房和厕所,每间房面积不大,白墙水泥地,但在大家眼里,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家”。小林和马俊杰下班后迫不及待溜进去看过,回来时兴奋得小脸通红。

“我想要靠近楼梯口左边那间!”小林兴致勃勃地在宿舍里比划,“离楼梯近,出门方便!斜对面就是水房,以后早上洗脸、晚上做饭,多近啊!”

宿舍里,随着小林的婚事将近,未婚的只剩下赵秀娟和林棠了。熄灯前,几人躺在各自的床上,七嘴八舌讨论着选房经。

林棠听着小林的描述,心里忍不住嘀咕:离楼梯近?晚上人来人往、上下楼咚咚响,多吵!离水房近更糟,大清早五六点就有人哗啦啦洗漱,还让不让人睡懒觉了?她们宿舍现在就有一个女同志,每天天不亮就醒,怕影响别人,硬是躺到五点半才敢起床。不过人各有志,林棠只是默默听着,并未出声反驳。她自己也喜欢朝南的屋子,阳光充足,晒衣服方便。虽然楼下规划了公共晾衣区,但贴身的衣物,还是在自己屋里晾着安心。

“林棠,你和裴工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呀?”小林突然把话题转向她。

黑暗中,几双耳朵都竖了起来。林棠最近确实在为此事纠结。

“这个嘛……不好说啊。”半晌,林棠才含糊地应了一句。

“这有啥不好说的!”赵秀娟快人快语,“结就结,不结就不结,爽快点!”

为难就为难在:林棠对裴叙,不讨厌,相处也算舒服,但那种小说里描绘的、让人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特别喜欢”的感觉,似乎还差了那么点火候。关键是,裴叙也从未明确提过结婚的事。他到底是没考虑好,还是最近项目太忙,把这事搁置了?林棠心里没底。

第二天晚上,两人照例在操场上散步。最近的话题围绕着文学名著展开,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聊到《巴黎圣母院》,又谈到《百年孤独》。林棠很多只是囫囵吞枣看过一点,没想到裴叙竟对这些著作如数家珍,见解深刻。

“裴叙!过来打球啊!”周全那特有的大嗓门又一次准时响起,如同每晚的保留节目。

裴叙看向篮球场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意动。林棠见状,推了推他胳膊:“去吧,我在旁边给你加油。”

林棠找了个视野好的地方坐下。球场上,几个高大的身影奔跑跳跃,动作矫健,投篮姿势标准,命中率颇高。裴叙在其中尤为显眼,他身形灵活,辗转腾挪间步伐稳健,无论是带球突破还是防守拦截,都带着一种游刃有余的力度感,对手很难从他手里占到便宜。

“好球!”一个漂亮的空心入网引来一片喝彩。

裴叙下意识地回头看向场边,正对上林棠含笑的目光。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动力,他接下来的进攻更加迅猛犀利,接连几个漂亮的突破上篮得分,动作干净利落,引得围观人群阵阵叫好。相比之下,他的队友们连球都很难摸到,更别提进球了。

“不玩了不玩了!”周全几人很快败下阵来,喘着粗气摆手,“你这家伙,今晚吃兴奋剂了?火力全开啊!”

裴叙也微微出汗,随手把球抛给队友,撩起汗湿的衣襟下摆擦了擦额角,朝林棠走来。紧实的腹肌线条在路灯下一闪而过。

“这么久没玩,手一点没生啊!”周全跑过来,一把揽住裴叙的脖子,挤眉弄眼,“啥时候请哥们儿喝喜酒?喜糖总该发一发了吧?”

“快了。”裴叙的回答简洁,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周全嘿嘿一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转头对林棠爽朗地喊:“弟妹,有空来我们车间指导工作啊!”这声“弟妹”喊得自然无比,林棠脸上微热,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好在周全打完招呼就抱着球跑远了。

两人又在操场边安静地走了一会儿,首到夜色渐深,才踏着九点的铃声往回走。

厂委关于成立电机研究小组的决定正式下来了。这个项目之前因缺乏相关人才和技术储备,一首停留在纸面上。因为林棠之前的提议,钱总工再次力推,并积极与京大、华大等高校接洽,希望能引进几位电机领域的专业人才。

随着林棠工程师的职位正式确定,她暂时退出了发动机组的核心实验跟进。这几天工作相对清闲,她便琢磨着给自己那盆日益壮大的芦荟做点“配套设备”——一个小型的过滤器。做芦荟护肤膏需要把芦荟肉里的凝胶过滤出来,原理类似于微型化的洗衣机甩干桶。

当然,她也有更“崇高”的想法:如果这个小过滤器好用,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放大版,安装在公共水房旁。工友们洗完衣服放进去甩一甩,能大大缩短晾干时间,在阴雨天尤其实用。

画图纸并不轻松,轴承的尺寸精度、内部转筒的平衡性、过滤网的孔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计算和推敲。

周日,按惯例是和裴叙去市里的日子。这次没骑自行车,坐的公共汽车。到了市里,两人也没再去别处,在市图书馆泡了一下午。林棠沉浸在电机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书籍资料里,裴叙则安静地在一旁看着大部头的专业著作。

或许是运气好,来回的车上乘客都不算多。两人一前一后坐着,裴叙看着前方林棠微微晃动的发梢,心里隐隐有些说不上来的失落——他原本计划好的“项目”似乎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推进。

回到厂里吃过晚饭,林棠满脑子还是下午看到的几个关键数据,想着赶紧回宿舍把思路记下来。刚走出食堂,却被裴叙叫住。

“林棠,”他的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去林子里走走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ecag-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