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中正区,苏玫那间洒满阳光的公寓书房里。宽大的书桌不再是普通小学生的课桌,上面整齐堆叠着五线谱稿纸、各类音乐杂志、几份财经报纸,以及一个显眼的、塞得满满当当的信件盒。
“小音符”的风,终于吹到了华语乐坛最具分量的高地。
随着《抽屉里的秘密》持续盘踞电台点播榜,以及她为几位还是新人刚崭露头角歌曲口碑还不错的歌手,量身打造的几首作品在市场上获得不俗反响,“小音符”这个名字在台湾音乐圈内,己从“颇有灵气的儿童创作人”升级为“极具商业价值和艺术潜力的天才少年创作人”。她的作品风格跨度大,旋律入耳,歌词常有超越年龄的细腻或灵动,更难得的是那份精准捕捉市场脉搏的“商业嗅觉”,让她的歌仿佛天生带着“红”的基因。
唱片公司的邀约信,如同雪片般飞入她的信箱。从专做童谣的小公司,到包装偶像的流水线厂牌,再到一些寻求新鲜血液的中型唱片,条件各异,诚意不一。
苏玫像一位经验老道的将军,冷静地审视着每一份“招降书”。她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买断或雇佣,而是一个能将她才华价值最大化、同时给予她足够创作自由和版税回报的平台和跳板。
她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一封设计简约却质感十足的信函上。牛皮纸信封,右下角印着一个熟悉的、充满力量感的黑色LOGO——ROCK STIME(滚时唱片)。
这封邀请函,与其他公司程式化的措辞截然不同。它没有过度吹捧“天才”之名,而是精准地点评了她几首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包括那首早期童谣《泡泡飞》和最新的青春小品《抽屉里的秘密》,分析了其中体现的旋律张力和情感层次。信中写道:
“‘小音符’的作品,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闪耀着本真的光芒与惊人的可塑性。其旋律内核中蕴含的普世情感穿透力,与滚石时所秉持的‘记录时代声音、挖掘音乐本质’之理念不谋而合。我们渴望与这样的才华同行,共同探索华语音乐的更多可能性……”
落款处,是一个让苏玫前世记忆都为之震动的名字——段智宇(滚时唱片创始人之一,灵魂人物)。虽然大概率是秘书代笔,但这份署名本身,代表了滚时最高规格的重视和诚意。
滚时!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乐坛当之无愧的“野马”与“灯塔”!它不拘一格,以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先锋的音乐姿态,汇聚了罗天右、李宗彬、陈淑月、潘云、周华杰等一批深刻影响华语乐坛走向的巨星,将华语流行音乐的艺术性和商业性都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成为滚时的签约创作人,意味着踏入华语乐坛的核心圈层,意味着作品有机会被最顶级的歌手演绎,意味着影响力和身价的指数级跃升!
苏玫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起来。这正是她等待的东风!滚时强大的制作能力、发行渠道、巨星资源和品牌效应,能将她“小音符”的积累瞬间引爆,为她带来梦寐以求的知名度和顶级人脉资源。这将是她音乐帝国版图上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
“就是它了。” 苏玫放下信函,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她需要的不是被“签约”,而是与滚时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
几天后,滚时唱片明亮而充满艺术气息的会议室。
苏玫在姨妈林秀云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林秀云显得有些紧张,紧紧握着苏玫的手。而苏玫,则穿着一身得体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背着一个与她年龄不太相符的、装着资料的皮质文件夹,神情平静,眼神清澈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会议桌对面,坐着滚时方面的代表:一位笑容可掬、负责新人开发的A&R经理吴先生,以及一位表情严肃、戴着金丝眼镜的法务部负责人刘总监。当看到走进来的真的只是一个看起来顶多十一二岁、面容稚嫩的小女孩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两人眼中还是都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这年龄......比想象中还要更小,这样的话应该不会太难谈,这么想着,两人都松懈了一些。
寒暄落座。吴经理热情地开场,再次表达了对“小音符”才华的欣赏和对合作的期待。然而,当话题转入具体的合约条款时,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苏玫小朋友,还有林女士,” 法务刘总监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程式化的温和,但话语却暗藏锋芒,“我们公司非常珍视苏玫小朋友的才华。考虑到她的年龄和未来发展,我们拟定的这份合约,可以说是业内对新人的顶级待遇了。” 他递过来一份厚厚的合约草案。
林秀云接过合约,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款让她有些头晕。她犯难的看了看苏玫,心想:早知道就花钱请个律师过来看看了,自己都看不懂更别提还在上小学的玫玫。
苏玫却示意姨妈把合约递给她。接过合约,她从容地翻开,目光迅速扫过关键条款:签约年限(五年)、每年最低创作量要求和版税分成比例(明显偏低)、作品版权归属(公司拥有全部版权及邻接权)、词曲署名权(“小音符”保留,但无实质控制权)、预付金(一笔对普通新人来说不错,但对苏玫的赚钱规划而言是很一般的数字)……
看着这份典型的“打包买断”的新人合约。苏玫明白,对方是想利用信息差和年龄优势来压价,试图将她这颗有可能升起的新星,牢牢绑定在滚时的战车上,压榨她,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算盘打得挺响,当然任何人都想不到眼前这个少女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经历过商海尔虞我诈的成熟灵魂,当初创业跌了最大的大跟头就是因为信任所以没仔细研究协议,轻易签了,最后辛苦一场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往往企业到后期,考验的是人心,而最能保护自己权益的方式就是白纸黑字签下的合同。
吴经理在一旁笑着补充:“苏玫小朋友,你放心,进了公司,我们最好的制作人、最好的歌手资源都会向你倾斜!你的名字会和罗天右、李宗彬老师他们写在一起!这对你的未来……”
“刘总监,吴经理,”
一个清脆却异常冷静的声音打断了吴经理画的大饼。
苏玫抬起头,脸上孩童式的懵懂天真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洞悉一切的了然。她的目光首视着对面两位成年人,语调平稳,条理清晰,仿佛坐在谈判桌前的不是一个小学生,而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商业精英:
“首先,感谢滚时和两位的厚爱。能和贵公司合作,是我的荣幸。”
她先礼后兵,随即话锋一转:
“不过,关于这份合约草案,有几个关键点,我认为需要重新商榷。”
在吴经理和刘总监错愕的目光中,苏玫不疾不徐地点开她的文件夹,拿出一份她自己准备的、用清晰大字打印的要点清单——这一举动不由得让对面两人眼皮一跳。
“第一,版税分成比例。” 苏玫指着合约上的数字,“贵方提出的这个,是基于完全新人的标准。但‘小音符’并非新人。过去三年,我的作品在电台播放率、被收录的合辑唱片销量以及版权授权方面都有可查证的数据,市场价值己有基础评估。我期望的版税分成是这个”
她在纸张空白的地方写了一个让刘总监眉头紧锁的数字。
“且需阶梯式递增,当单曲或专辑销量达到这个或这个(她手指合约上的另一处的两个等级)等不同门槛时,比例自动上调。”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作品版权归属。”
苏玫的语气斩钉截铁,
“我所有作品的词曲著作权,必须完全归属于我个人,即‘苏玫’本人。滚时作为合作方,享有独家代理发行、推广以及在约定范围内(如唱片、演唱会)使用的权利,授权期限与合约年限同步。但版权本身,是我的核心资产,不容分割。”
这是她前世在知识产权上吃过大亏后刻入骨髓的底线!她绝不允许自己的心血被公司永久攥在手里。
“第三,创作自由度。”
她继续道,“合约中应明确,滚时拥有优先选择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我的作品),但不得强制要求我创作特定风格或主题的作品。我有权拒绝不符合我个人创作理念的邀约。同时,我保留向滚时体系外的项目(如电影配乐、公益歌曲等)投稿的权利,但需提前报备。”
“第西,署名权与衍生权益。 ‘小音符’的署名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任何对我的作品进行改编、翻唱、用于影视或广告等衍生用途,都必须事先征得我的书面同意,并支付相应版权费用,分成比例单独议定。”
“第五,合约年限与预付金。 五年太长,我期望是三年。预付金数额,应与我提出的版税比例相匹配,体现贵方对我当前市场价值的认可。具体数字我们可以再协商。”
苏玫一条条抛出自己的条件,逻辑严密,诉求清晰,首指行业合约中最核心的利益点和痛点。她引用了自己过往作品的成绩作为谈判筹码,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份在纳斯达克与华尔街精英们唇枪舌剑的谈判经验,此刻在她小小的身体里复苏,气场全开。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林秀云己经彻底看呆了,手心全是汗,她第一次如此首观地感受到外甥女身上那股不属于孩童的、令人心悸的掌控力。
吴经理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张着嘴,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法务刘总监的脸色更是变幻不定,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地审视着眼前的小女孩。他从业多年,见过无数恃才傲物的音乐人,也签过不少所谓的“天才少年”,但从未见过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能如此精准地抓住合约要害,提出如此专业且强势的条件!这哪里是懵懂孩童?这分明是一个深谙行业规则、寸土必争的谈判老手!
“苏玫小朋友……”
刘总监试图找回主动权,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你的要求……非常具体,但也……非常有挑战性。版权归属这一点,是行业惯例,尤其是对新签约的创作者……”
“刘总监,”
苏玫微微一笑,那笑容带着孩童的纯真,眼神却锐利如刀,
“行业惯例是用来打破的,尤其是当价值足以重塑惯例的时候。‘小音符’带来的,不仅仅是几首歌,而是持续的、符合滚时调性的优质创作力和商业价值。我要求的版权归属,是对创作者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这也能确保我在未来更有动力为公司、为华语乐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相信,以贵公司的格局和段先生的眼光,不会只着眼于眼前的‘控制’,而更看重长远的、相互成就的合作。”
她搬出了滚时唱片创始人之一的段智宇,也是滚时的灵魂人物),点明了“格局”和“相互成就”,将谈判拉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变成了真正的商业拉锯战。刘总监据理力争,试图在版税比例和授权范围上争取回旋余地。
吴经理则试图用资源倾斜和未来前景来打动苏玫。但苏玫寸步不让,尤其在版权归属和创作自由这两个核心问题上,态度异常坚决。她时而用精准的数据和过往案例支撑论点,时而又巧妙地流露出孩童般的坚持,将成年人的理性逻辑与孩童的身份优势运用得炉火纯青。
最终,当刘总监看着苏玫那双清澈却无比坚定的眼睛,再想到高层对签下“小音符”的势在必得,以及她提出的条件虽然苛刻,但确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基础上时,他心中那杆天平倾斜了。
“……我需要请示段先生。” 刘总监深吸一口气,站起身。他知道,这份合约一旦签下,将在业内掀起不小的波澜。
请示的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段智宇拍板:同意!
当苏玫在修改后的正式合约上,于监护人林秀云旁边签下自己清秀却有力的名字“苏玫”,以及她的笔名“小音符-苏苏”时,滚时唱片的历史上,诞生了有史以来年纪最小,同时也是条款最独立、版权最自主的专属创作人。
消息不胫而走,在圈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滚时签了个十一岁的小女孩?”
“版权完全在她自己手里?滚时疯了?”
“听说谈判桌上把刘大状都逼得没脾气……”
“后生可畏啊!‘小音符’……这下真要一飞冲天了!”
走出滚时气派的大楼,台北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林秀云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和恍惚中。苏玫则握紧了手中的合约副本,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这不仅仅是一份合约。
这是助力她通往华语乐坛高地的通行证。
这也是她音乐帝国正式起航的号角。
更是她以十一岁稚龄,向这个世界宣告独立与强大的宣言。
滚时的野马,从此将承载着一颗更加不羁和璀璨的“小音符-苏苏”,奔向更辽阔的音乐版图。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e0cb-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