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窗纸时,苏晚晴是被水缸注满的哗哗声吵醒的。她揉着眼睛坐起身,透过土炕前的布帘望去,只见陆沉舟正放下扁担,额角的汗珠在晨光中闪着光。水缸里的水满得几乎要溢出来,旁边的柴火堆也码得整整齐齐,新劈的木柴散发出淡淡的松香味。
这是他们"契约结婚"的第三天。
陆沉舟在第二天就把西厢房收拾出来了。那原本是堆放农具的杂物间,他花了整整一下午清扫、通风,又从镇上买了新的铺盖。两屋之间只隔了一道布帘,夜里能听到彼此轻微的呼吸声。苏晚晴起初觉得尴尬,毕竟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同居"关系足以引发无数遐想,但陆沉舟却表现得极为坦荡,除了必要的交流,始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醒了?"陆沉舟擦了擦手,从口袋里摸出个油纸包,"后山的野莓子,熟了。"
苏晚晴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几颗圆润的果实,还带着晨露的凉意。她看着陆沉舟转身去灶房生火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从那天起,他似乎把"照顾"变成了一种习惯:清晨挑满水缸,傍晚劈好柴火,有时会带回山里的野果,有时是几株新鲜的草药。这些细微的举动,像春雨般无声地浸润着她的心。
"今天想吃什么?"她起身叠被,随口问道。
陆沉舟正在拉风箱,闻言顿了顿:"都行,你看着办。"他总是这样,对吃食从不挑剔,但苏晚晴知道,他偏爱带点辣味的菜。
她打开空间,取出一小把精米和几根排骨。自从有了灵泉水,空间里的作物长得越发旺盛,就连最普通的排骨,经灵泉水浸泡后也变得格外鲜嫩。她熟练地淘米、切菜,厨房里很快飘起米粥的香气。
陆沉舟坐在灶门前添柴,目光不经意间落在苏晚晴忙碌的侧脸上。晨光勾勒出她柔和的下颌线,几缕碎发被热气熏得微卷,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想起在香江埠初见时,她穿着精致的旗袍,眼神警惕而疏离,像只竖起尖刺的小兽。如今不过短短月余,她己能穿着打补丁的布衫,在土灶前从容地操持家务,仿佛天生就该属于这里。
"你的伤……"苏晚晴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最近好些了吗?"
陆沉舟下意识地动了动肩膀,那里的旧伤在灵泉水的调理下确实好了许多,只是他没说。"没事。"他言简意赅地回答,不想让她担心。
苏晚晴却没放过他细微的动作,她将一碗刚炖好的排骨汤放在他面前:"这汤里加了点党参,你多喝点。"她没说那党参是系统农场里培育的改良品种,药效比野生的强上数倍。
陆沉舟看着碗里清澈的汤色,又看看她故作随意的表情,默默端起碗。热汤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药香和浓郁的肉味,暖意一首熨帖到心底。他知道她的细心,也明白她的顾忌,于是不再多问,只将汤喝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契约同檐"生活,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微妙,但对苏晚晴和陆沉舟而言,却有着一种奇特的默契。白天,他去队里上工或是进山巡逻,她则跟着陆奶奶学做农活,偶尔用空间里的物资改善伙食;傍晚,他带回山货,她则备好温热的饭菜。两人分屋而居,却在同一个屋檐下,将日子过出了一种细水长流的温情。
这天傍晚,陆沉舟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鸟笼。笼子里关着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正叽叽喳喳地叫着。
"后山抓的,"他把鸟笼挂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上,"看着好看,给你解闷。"
苏晚晴惊讶地看着那只漂亮的鸟儿,又看看陆沉舟略显不自然的表情,忍不住笑了:"你怎么想起抓鸟了?"
"听翠花婶说你昨天在屋里待了一下午,"陆沉舟摸了摸鼻子,"山里闷,有个活物热闹些。"
苏晚晴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圈圈涟漪。她知道,他是看出了她这几天因为"结婚"的事有些闷,才特意去抓了这只鸟。这个看似粗犷的男人,心思却细腻得让人动容。
"谢谢你。"她看着鸟笼里活蹦乱跳的小鸟,嘴角扬起真切的笑容。
陆沉舟看着她的笑,眼底的冰山似乎融化了些许,他难得地扯了扯嘴角:"喜欢就好。"
晚饭时,陆奶奶看着院子里的鸟笼,笑得合不拢嘴:"看看,沉舟这孩子,就是会疼人!"老人说着就给苏晚晴夹了一筷子青菜,"晚晴啊,你俩就好好过,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苏晚晴红着脸点头,偷偷瞥了陆沉舟一眼。他正低头吃饭,耳根却悄悄红了。
夜里,苏晚晴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屋传来陆沉舟翻阅书籍的沙沙声。自从知道他识字,她便时常找些问题问他,从农具的使用到山里的草药,他总是耐心解答。有时她会故意问些刁钻的问题,想看他窘迫的样子,他却总能从容应对,偶尔还会反过来考校她几句,眼神里带着淡淡的笑意。
这样的日子,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也没有缠绵悱恻的情话,只有晨昏相顾的琐碎与温暖。苏晚晴渐渐明白,所谓的"契约",早己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细微的关怀与默契填满,变得不再是权宜之计,而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相守。
她翻了个身,看着布帘缝隙里透过来的微光,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或许,在这青石坳的岁月,有陆沉舟在身边,真的可以期待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而那只挂在院子里的小鸟,似乎也在叽叽喳喳地唱着,为这对契约夫妻的同檐生活,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注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dgei-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