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养伤之际,谋划产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章:养伤之际,谋划产业

 

王昭靠在祖宅偏院的矮榻上,右臂缠着厚厚的布条,药草的味道混着柴火的气息,在屋内缓缓飘荡。他闭着眼,呼吸平稳,像是沉入了午后的倦意之中。

但他的心却未曾停歇。

剿匪一役虽胜,却让他看清了许多事。银面鬼背后有人接应,李存勖的名字被吐出那一刻,王昭便知,这场胜利不过是风暴前的短暂平静。而他,必须未雨绸缪。

“大人,族老们己经到正厅候着了。”赵三轻声禀报。

王昭睁开眼,目光微动:“他们愿意听我说话?”

赵三苦笑:“说是听听你一个伤员要说什么。”

王昭笑了笑,撑起身子,动作缓慢却不显虚弱。

“走吧。”

正厅中,几位年长族人围坐在案几旁,见王昭进来,皆是微微皱眉。

“小昭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开口,“你刚从战场上回来,本该好好休养。今日召集我们,所为何事?”

王昭拱手行礼,语气平和:“回族老,我确实负伤归来,但战事终归只是手段,家族之兴,还需根基稳固。”

另一位中年男子冷哼一声:“你说得轻巧。我们王氏虽非世家大族,但在河东也算一方豪强。这些年战乱不断,谁还顾得上什么‘根基’?”

王昭不急不躁,坐于席位之上,缓缓说道:“正因为战乱不断,才更需谋定而后动。如今各地兵荒马乱,粮价飞涨,军械紧缺,可有一样东西,却是人人所需,却少有供应——肥皂。”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肥皂?”那中年男子嗤笑,“你是说市井间那些粗制滥造的香团子?拿这个当产业?”

王昭点头:“正是。但这肥皂,若做得精良,便可成为贵族与军营中的必需品。尤其在这兵荒马乱之时,讲卫生、防瘟疫,己是军中常事。”

一位略显年轻的匠人坐在角落里,听得此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王昭继续道:“肥皂并非难制,关键在于配方与工艺。我曾读过古籍,其中记载一种以羊脂、草木灰与水熬制而成的皂物,不仅去污力强,且不易碎裂。若能改良配方,加入蜂蜜等粘性之物,便可制成适合携带与长期使用的成品。”

他顿了顿,扫视众人:“试想,若我王氏率先掌握此术,专供军营与大户人家,岂非稳赚不赔?”

老者沉吟片刻,摇头道:“听起来倒是。但你要知道,这等生意,终究是些小利,哪比得上战马、兵器来得实在?”

王昭笑道:“族老所言极是。但战马、兵器,皆为朝廷或节度使掌控,我们不过一介地方豪族,如何争得过?反倒不如另辟蹊径,以小搏大。”

沉默片刻后,那位年轻匠人忽然起身:“大人所言,是否己有具体配方?”

王昭看了他一眼,心中微动:“配方尚在试验阶段,但我己命人将祖宅偏院清理出来,设为试验坊。若诸位愿支持,我愿亲自督工,三日之内,必出样品。”

众人面面相觑。

最终,那位老者叹了口气:“也罢,既然你执意要做,我们就看看你的本事。但若三日内无果,此事便作罢。”

王昭拱手:“多谢族老信任。”

翌日清晨,王昭便带着几名匠人来到偏院。

此处年久失修,杂乱不堪,堆满了旧时留下的木箱、陶罐与残破器具。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下,灰尘在光柱中缓缓浮动。

“先把这里清空。”王昭下令,“我要最干净的地方做试验。”

匠人们开始搬运杂物,王昭亦亲自参与其中。赵三劝他休息,他却摆摆手:“伤的是右臂,腿脚还能动。”

搬至一处角落时,一名年轻匠人忽然停下脚步。

“大人,这箱子……有些奇怪。”

王昭走近一看,只见一只半掩在尘土中的木箱,表面刻着模糊不清的家徽,边角处还有干涸的血迹。

“打开。”

木箱吱呀一声被掀开,里面是一叠泛黄的账册,纸页脆薄,却保存完好。

王昭随手翻开一页,目光忽然凝住。

只见其中一页写着:

“王氏旧传制皂法,取羊脂三斤,草木灰五两,水二斗,文火慢熬,成膏状后冷却,可得皂块十枚。此法曾在贞观年间为长安贵人所用,后因战乱失传。”

他心头一震。

原来,这门手艺,竟曾在王氏先祖手中流传过。

“看来,我不过是拾起了祖宗丢下的东西。”王昭低声自语。

赵三站在一旁,神色复杂。

“大人,这是不是……天意?”

王昭没有回答,只是将账册小心收起,放入怀中。

“继续干活吧。”

接下来两日,王昭几乎寸步不离试验坊。

他指挥匠人按比例调配原料,反复试验不同的加热时间与冷却方式。第一次失败,成品太硬,气味刺鼻;第二次又太软,遇水即化。

王昭并未气馁,反而愈发专注。

“碱性太高,油脂太少。”他在纸上画出比例图,“下次试试减少草木灰用量,增加羊脂比例,并加入少量蜂蜜。”

一名年长匠人皱眉:“蜂蜜?那可是稀罕物。”

王昭淡笑:“但能让皂块更柔韧,也能掩盖异味。若能做出香气宜人的肥皂,何愁富贵人家不买?”

众人默然。

第三次试验,终于有了起色。

一块色泽温润、质地细腻的皂块被取出,散发淡淡清香。

“成了。”王昭望着手中皂块,眼中浮现笑意。

但他并未松懈。

“这只是第一步。”

夜幕降临,试验坊外虫鸣低响。

王昭独自坐在案前,翻看那本旧账册,手指轻轻着某一页上的字迹。

“pH值平衡……”他喃喃自语,声音低不可闻。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名老匠人缓步走入。

“大人,您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pH值平衡’?”

王昭回头,看着对方好奇的眼神,微微一笑。

“那是我前世学过的知识,关乎酸碱平衡。也许……将来,我可以教你们更多。”

老匠人怔了怔,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

王昭收回目光,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他知道,这一场仗,还未真正结束。

但他也在悄悄地,为未来埋下另一颗种子。

一颗,属于王氏的种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aaa-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