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各方拉拢,暗流涌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章:各方拉拢,暗流涌动

 

次日清晨,山风卷着昨夜未散的硝烟拂过营寨。王昭立于帅帐前,目光掠过眼前新收编的流民与兵卒。自黑狼寨一役后,他的名声如春雷般传开,不再是那个被人轻视的王氏旁支之子,而是能以奇谋破敌、以恩信服众的少主。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一道访客的身影出现在山道尽头时,王昭便己察觉。那人骑马而来,衣饰华贵却不失低调,腰间一枚铜牌在阳光下泛出冷光。王昭眯眼细看,那铜牌上隐约刻着一个“朱”字。

“来者不善。”他低声自语。

刘玉娘悄然立于其身后,素手轻挽袖口,露出手腕上一支暗银护腕。她虽未言,却己做好随时应对变故的准备。

来人下马,拱手作礼:“奉大梁某位大人之命,特来拜见王少主。”

王昭不动声色地点头,请其入内。席间茶水温热,香气袅袅,但气氛却似寒冰将凝。

“我主听闻王少主剿匪有功,欲赠黄金千两、良马百匹,以表敬意。”使者语气平稳,却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若王少主愿与我主结盟,更可保一方安定。”

王昭端起茶盏,轻轻吹去浮沫,目光微沉:“你主是谁?”

使者一笑,避而不答:“王少主只需知,我主乃当世英豪,若得你相助,必成一番大业。”

王昭放下茶盏,指节轻叩案几:“若我不愿呢?”

“那也无妨。”使者笑意不变,“只是错过了一次良机罢了。”

话音刚落,刘玉娘己悄然退至帐外,向守卫比了个手势。使者未察觉异样,只继续劝说,言语中夹杂着对李存勖的贬低与对王昭未来的“忠告”。

待其离去后,王昭召来心腹:“查此人来历,务必详尽。还有——”他望向那枚铜牌,“盯紧这‘朱’字背后的势力。”

夜色渐深,第二位访客悄然抵达。

他自称来自河中节度使麾下幕府,言辞谦和,举止有礼。然而,当王昭随口问起河中一带的风物时,对方竟答非所问,甚至将蒲州误称为泽州。

“阁下果真出身河中?”王昭不动声色。

“自然是。”那人依旧镇定,“只是多年未归,记岔了。”

王昭微微一笑,起身道:“天色己晚,不如暂歇偏院,明日再谈。”

待其被带离后,王昭立即命人搜查其随身物品。果然,在其怀中发现一封未署名的密信,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

“王氏不可久留,宜早图之。”

王昭眉头紧锁,将信收入袖中。他知道,这是某种试探,亦或是警告。

翌日清晨,军议召开。

王昭召集旧部与亲信将领,通报近来各方拉拢之事,并明确表态:“我们目前不会投靠任何一方,也不轻易拒绝任何人。广结善缘,择机而动,才是当下之道。”

众人纷纷颔首,唯有一人神色迟疑。

那是族中庶子王敬,年仅十五,平日沉默寡言。此刻他几次欲言又止,眼神不断飘向帐外,仿佛心中藏着什么秘密。

王昭不动声色地记下这一细节。

午后,王昭独坐书房,翻阅各方送来的礼物清单与书信。其中一份金箔包裹的文牒尤为引人注目——乃是一纸官职任命状,封号为“副将”,出自一位未曾露面的藩镇之手。

“他们都在试探。”王昭低声自语。

门外传来脚步声,刘玉娘轻步而入,手中握着一张纸条。

“那位自称河中幕僚的人,身份查清了。”她将纸条递上,“并非河中人士,而是从幽州方向潜入。”

王昭瞳孔微缩。

幽州……契丹?

他想起黑狼寨中搜出的那枚铜符,背面刻着的契丹文字至今未解。如今看来,背后或许牵涉更深。

“有人想借刀杀人。”王昭缓缓道,“让李存勖以为我与他人勾结,从而对我生疑。”

刘玉娘点头:“是否需要主动派人前往晋王府澄清?”

王昭摇头:“不必。此时越解释,越显得心虚。”

他站起身,走向窗边,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

“让他们继续试探吧。”他嘴角微扬,“等他们按捺不住,便是我们出手之时。”

暮色西合,夜风穿林而过,带来一丝凉意。

王昭站在庭院中央,抬头望向满天星辰。忽然,一名护卫急步而来,低声禀报:“西岭方向,有残党聚集迹象。”

王昭神色未变,只淡淡开口:“让他们聚吧。”

他转身步入屋内,取出那枚从铁面狼身上所得的铜符,置于烛火之上缓缓加热。

片刻后,铜符背面的文字逐渐浮现,竟是三个契丹小字。

他取出五代知识库系统提供的语言对照图,逐字辨认。

“阿古拉·巴图。”

翻译成汉文,是“战狼”的意思。

王昭眼中闪过一道寒芒。

“原来如此。”

他将铜符收起,提笔写下一封信,命人连夜送往李存勖处。信中并未提及任何具体情报,只写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乱世之中,唯有知己,方能胜敌。”

夜色沉沉,山风呼啸。

而在远方,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王昭静静伫立,仿佛早己预见未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eaaaa-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