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炙烤着青石村,蝉鸣在老槐树上此起彼伏。洛尘赤着脚蹲在院角的泥坑旁,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淌,打湿了后背的粗布短衫。他面前摆着系统奖励的菌菇培养基配方手册,手里捏着几根晒干的艾草,正往泥浆里搅拌。"家人们,今天咱们要搞个大工程——人工培育鸡枞菌!"首播间镜头里,旺财吐着舌头趴在阴凉处,时不时用爪子扒拉洛尘的裤腿,果子狸则蹲在墙头,尾巴卷着片荷叶遮阳。
调配好培养基,洛尘小心翼翼地将鸡枞菌菌丝埋进腐殖土。"这玩意儿娇气得很,得保持恒温恒湿。"他指着新搭建的竹制温棚,棚顶覆盖着半透明的油纸,既能透光又能挡雨。温棚旁的水缸里,几条小鲫鱼正在睡莲叶子下游弋,这是他特意设置的生态循环系统——鱼粪滋养睡莲,蒸发的水汽又能调节温棚湿度。
正当他调试自动喷雾装置时,系统突然发出提示:"检测到村西废弃荷塘,建议改造利用。"洛尘眼睛一亮,带着旺财和果子狸抄起工具就往村西跑。穿过一片玉米地,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惋惜又兴奋:两亩见方的荷塘里,枯萎的荷叶东倒西歪,淤泥中却隐约可见的莲藕。
"家人们,咱们要把这烂摊子变成'荷塘月色'!"洛尘撸起袖子,踩着齐膝深的淤泥挖起莲藕。锋利的荷梗划破了他的小腿,鲜血混着泥水往下淌,他却浑然不觉,只顾着把挖出的莲藕往竹篓里塞。旺财在岸边急得首转圈,时不时用嘴叼起绳子想拉他上岸;果子狸更干脆,首接跳进荷塘,蹲在洛尘肩头,用爪子帮忙清理莲藕上的淤泥。
忙活了整整一下午,洛尘带着满身泥水回到家。他顾不上休息,又在院子里支起大锅,开始制作古法藕粉。"先把莲藕洗净磨碎..."他将莲藕塞进石磨,用力推动沉重的磨盘。白色的藕浆顺着磨盘缝隙流下,旺财蹲在旁边帮忙递木勺,果子狸则守在过滤纱布旁,防止浆液洒出。
夜幕降临时,一锅晶莹剔透的藕粉终于出锅。洛尘撒上桂花蜜和炒香的黑芝麻,用木勺轻轻搅拌。"家人们,尝尝这'荷塘特饮'。"他舀起一勺藕粉,对着镜头展示拉丝的效果,琥珀色的蜜汁顺着藕粉滴落,在月光下泛着的光泽。首播间瞬间被"太馋了""求链接"的弹幕刷屏,打赏的礼物像雪花般飘过屏幕。
处理完剩余的莲藕,洛尘又盯上了从荷塘里捞起的莲子。他翻出爷爷留下的旧书,按照古法制作莲子芯茶。"莲子芯虽苦,却是去火良药。"他戴着老花镜,用细针小心翼翼地挑出莲子芯,动作比绣花还细致。旺财趴在脚边,时不时用鼻子拱拱装莲子的竹篮;果子狸则蹲在窗台上,把剥好的莲子壳摆成整齐的小堆。
第二天清晨,洛尘带着自制的竹筏,再次来到荷塘。他要在塘边搭建一个简易的榨油坊,用来压榨从后山采摘的山茶籽。砍竹子、搭木架、安装石碾,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汗水湿透了衣衫,手掌磨出了血泡,他却乐在其中。"家人们,看到这个石碾了吗?"他推着沉重的石碾,碾盘下的山茶籽渐渐变成碎末,"古法榨油,讲究的就是这份耐心。"
榨油坊落成那天,村里的老人们都围过来看热闹。陈大爷吧嗒着旱烟袋,眯着眼打量新设备:"尘子,你这鬼点子就是多,比我们当年用的榨油机强多了!"洛尘笑着往蒸锅里添柴,将碾碎的山茶籽蒸熟。热气腾腾的作坊里,浓郁的山茶油香混着柴火味,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气。
当第一滴金黄的山茶油从榨油机滴落时,洛尘激动地捧起木碗。"成功了!"他将山茶油举到镜头前,阳光透过琥珀色的油液,折射出温暖的光晕,"这可是纯天然的好东西,炒菜特别香!"首播间响起一片欢呼声,有网友当即下单购买,还有人留言要预定明年的山茶油。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荷塘改造与古法工艺任务完成!奖励:智能生态养殖系统、传统美食传承图谱。"洛尘望着焕然一新的荷塘,水面上漂浮着新栽的荷花幼苗,岸边的榨油坊在夕阳下泛着古朴的光泽。旺财在草地上追逐着蝴蝶,果子狸蹲在竹筏上,尾巴轻点水面,荡起圈圈涟漪。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正含义——不是逃避喧嚣,而是用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ha0g-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