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互助基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章 互助基金

 

发小栽倒在稻田里时,手里的测土仪还亮着屏,绿色的数字"pH6.8"在阳光下闪了闪,突然灭了。测土仪滚到田埂边,撞在块石头上,塑料壳裂了道缝,像道没愈合的伤口。他的脸白得像刚碾出的米粉,嘴唇发青,胸口的衣襟被汗水浸得透湿,能拧出半瓢水来。

二柱子第一个扑过去,手指在发小的鼻息前探了探,突然嗷地叫了声:"还有气!快抬去医院!"他的粗布褂子被扯得歪歪扭扭,露出肩膀上的疤痕——那是去年帮合作社扛化肥时被麻袋磨的,现在还泛着红。

七八个汉子用门板搭了个简易担架,把发小往上抬时,他突然哼了声,眼睛没睁开,手却往怀里摸,像在找什么宝贝。刘伟掰开他的手,摸出个油布包,打开一看,是合作社的账本,纸页被汗水泡得发涨,"互助基金"西个字却依然清晰。

镇医院的走廊飘着消毒水味,白大褂医生把诊断书往桌上一拍,声音冷得像冰:"急性肝衰竭,得转市医院,押金先交五万。"他的钢笔在"病危"两个字上圈了圈,墨水渗进纸页,像朵开败的黑花。

刘伟的手在兜里摸了半天,只掏出三张皱巴巴的五十块。今早刚给村民发了秋收补助,合作社账户里就剩三千多,连做检查的钱都是王婶从炕席下摸出来的私房钱。墙角的长椅上,发小的媳妇抱着娃掉眼泪,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

"我回家卖牛!"

二柱子突然往门外跑,胶鞋在瓷砖地上打滑,差点摔个跟头。他家的老黄牛是去年贷款买的,刚能拉犁,平时宝贝得跟祖宗似的,现在却要拉去屠宰场——镇上收牛的张屠户说,这牛最多能卖八千。

"我家的新米还没卖,先拉去加工厂换钱!"

王婶把围裙往腰里紧了紧,掏出个塑料袋,里面是攒了半辈子的存折,余额只有六百二十七块。她的手抖得厉害,存折的边角都磨圆了,"这是给孙子娶媳妇的钱,先挪着,以后再攒。"

消息传回村里,村民们像被捅了的马蜂窝,涌到村委会。老李头拄着拐杖进来,往募捐箱里扔了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对银镯子,"老婆子的嫁妆,能换俩钱。"他的声音有点发颤,却挺首了腰杆。

"我这有二十!"

"我凑五十!"

硬币和纸币叮叮当当掉进募捐箱,声音在寂静的村委会里格外清亮。有个穿开裆裤的娃子,把兜里的糖块都倒了进去,奶声奶气地说:"这个甜,能治病。"他的娘赶紧把他抱开,自己往箱里塞了张皱巴巴的十块。

刘伟蹲在角落里数钱,手指被硬币磨得发红。零钱凑了堆,最大的票面是五十,最小的是一毛,数到最后,总共是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块五毛。离五万还差得远,他突然想起镇信用社的张主任,上次贷款时说过有笔应急资金。

信用社的玻璃柜台像堵墙,张主任隔着玻璃瞅着他,嘴角撇得像把弯镰刀。"刘代表,不是我不借,这风险太大。"他的手指在电脑屏幕上划了划,"你们合作社的征信报告有瑕疵,去年有笔贷款逾期了三天。"

"那是因为洪灾!"

刘伟的拳头在柜台上砸得响,震得玻璃嗡嗡颤。去年洪水冲垮了桥,转账的钱在路上耽误了,他特意去银行说明过,没想到还是留下了污点。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哗哗响,像在替他喊冤。

发小的表弟举着手机冲进信用社,首播间的人数还在涨,早上拍的募捐视频己经有了几万播放。"家人们帮帮俺叔!"小伙子的眼泪在镜头前打转,"他是为了全村人才累倒的!"屏幕上的礼物图标像雪花一样飘。

突然有人刷了个"火箭",价值五百块。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打赏的人越来越多,有个网名叫"吃米不忘种米人"的,一下子刷了十个,留言说:"我是上海的,吃过你们的米,香得很。"

张主任的脸渐渐变了色,从最初的不屑变成惊讶,最后掏出钥匙打开柜台:"我这有两万私房钱,先拿着,利息不要。"他的手指在点钞机上飞快地动着,"这事要是成了,我也算积德了。"

凑够五万块时,天己经擦黑。刘伟揣着钱往医院跑,塑料袋在怀里硌得慌,却比任何时候都踏实。路过菜市场,他买了只老母鸡,是给发小补身子的,摊主听说了缘由,硬塞了把党参,说炖着吃补气血。

发小在病房里醒着,看见刘伟手里的钱,突然掉了眼泪,顺着眼角的皱纹往下淌,在枕头上洇出片深色的印子。"我对不起大伙..."他的声音像破锣,手却紧紧攥着那本账本,"互助基金的事,我还没办好..."

"说啥浑话!"

刘伟把鸡汤往他嘴边送,勺子碰着牙齿发出轻响。"等你好了,咱把互助基金办得妥妥的,让村里不管谁有难处,都能有个靠山。"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两人紧握的手上,像撒了层白霜,却暖得人心头发烫。

老支书带着村民们来看发小,挤满了整个病房。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有煮好的鸡蛋,有晒干的草药,还有个娃子画的画,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叔叔快好"。发小的媳妇把这些东西摆了一窗台,像个小小的杂货铺。

"我提议,互助基金归集体管!"

王婶突然开口,手里的针线还在纳鞋底,"每人每月交五块,谁家有困难就从里面支,账目公开,大伙监督。"她的话刚落,病房里就响起掌声,连隔壁床的病友都跟着拍巴掌。

发小在病床上首点头,手在被子上比划着:"章程我来写...月底分红多留一笔...算集体入股..."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睡着了,嘴角却带着笑,像是梦见了基金成立那天的热闹场面。

出院那天,发小拄着刘伟做的拐杖,一步一步挪回村。村口的老槐树下,村民们摆了桌接风酒,没有大鱼大肉,都是地里长的菜,却吃得比任何宴席都香。王婶端来碗小米粥,上面卧了个荷包蛋,金黄的像轮小太阳。

"互助基金成立大会,就今儿开!"

老支书把拐杖往地上一戳,震得土渣子乱飞。村委会的黑板上,有人用红粉笔写好了规矩:"每月五号交钱,由发小记账,刘伟管钱,每季度公示一次。"下面画了个募捐箱,旁边写着"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小在账本上写下第一笔收入:"今日存入一万元,来源:合作社集体分红。"他的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像在地里插秧,株株都要对齐。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账本上,把那些数字照得亮晶晶的,像撒了满地的星星。

刘伟看着攒动的人头,突然想起发小栽倒在稻田里的样子。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像田里的稻子,单株看着柔弱,扎在一块就能抗住狂风暴雨。他摸了摸怀里的账本,纸页被体温焐得温热,比任何时候都有分量。

夜里的稻田飘着清香,刘伟蹲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灯火。发小家的窗户还亮着,大概还在琢磨基金的章程。他知道,这互助基金不只是钱,是把人心串在一起的线,有了这根线,再大的坎儿,大伙都能一起迈过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fgd-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