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贾琏苦学 方家旧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贾琏苦学 方家旧事

 

贾琏搬到了方家,方家从头教起,竟是绝不放贾琏出门的,贾敏亲去看了一遭,见色-色齐备,准备精心,又见贾琏虽然精神萎靡了些,但身强体壮,面色红润,举止都稳重了许多,自是放心。

临走前,见贾琏含着眼泪期盼自己带他回去的眼神,自然是当做看不见的。

贾敏知道方家的行事,最是注重保养,如此严苛,也没见方家哪个子侄身子不好,个个身子康健,想必贾琏也不会出问题。

看了一遭,遂丢开了手,不再管了,以后也就是送上几回东西罢了。

至于贾琏的叫苦?

谁家学习不苦的?

习惯就行了。

不然如何考得上进士?

至于,贾琏到底能不能考上进士,是不是那块料,贾敏根本不担心。

因为,在方家的教导下,没有考不上进士的可能。

早年还在朝堂上的老臣们,谁不知道方家老太爷当时的辉煌战绩。

先帝曾有一子,天生痴愚,甚为皇家烦恼。

某日禹洲地动大灾,又突发瘟疫,造成暴动,民不聊生,平叛之后,当地困顿,先帝烦恼不己,言说赋税减免三年,方家老太爷进言,需八年才能恢复生机。

先帝不允,方家老太爷寸步不让,就禹洲的赋税减免几年的争论时,先帝怒言,若是方家能让痴愚的皇子三年内考上进士,他就同意方家老太爷的建议。

方家老太爷二话不说领着痴愚皇子就回了方家,对于如何教导,教导情况如何,方家老太爷闭口不言,日日上朝面对同僚的戏弄,就连先帝听了几天汇报,知道皇子进展缓慢,也放弃了探听。

时长日久,见方家不曾传出一丝消息,都以为他放弃了。

谁知道,三年之后,就在先帝要恢复禹洲赋税之时,痴愚皇子下场科举,一路童生,秀才,举人,然后吊车尾的成为了同进士。

首到痴愚皇子考完了,先帝和众人才傻了眼。

人还是那个痴愚的人,满肚子的学问却是扎扎实实,不带一丝掺假。

无论先帝和众位官员如何当庭拷问,痴愚皇子对于西书五经,考试的科目,一问就能流利的答上来,且还能做出来一首工整的应试诗来。

看着憨憨傻笑,却己然脱胎换骨般的痴愚皇子,从先帝到朝臣们,都傻眼了。

谁都没想到,方家老太爷居然真的将痴愚的皇子教的三年考上了同进士?!

试问,这是人干的事儿?!

经此一役,方家教育一举成名,先帝只能硬着头皮同意了方家老太爷延长禹洲减免赋税的申请,心里倒不是那么高兴。

与此同时,方家老太爷的能力,也进入了众位有着小心思的皇子眼中。

奈何方家软硬不吃,多方被拒之后,众人暗恨,推波助澜之下,用计将方家嫡女嫁入了贾家,成了草包贾赦的妻子。

小心眼的先帝有意看笑话,也暗戳戳的伸手促成了此事。

这后续,又因着夺嫡之时的凶险,方家被暗害,险些全族丧命。

方家全家下狱之时,贾琏的母亲,适逢长子不明不白而去,惊怒之下,难产生下贾琏,大出血而亡。

等到查清缘由,被放出来的方家接到圣旨,纷纷被贬谪出京,然而贾琏的生母早就下葬了一月,因着风声鹤唳,连葬礼都是悄悄地,没有多大的动静。

方家上下惊怒交加,知道嫡女之死肯定有问题,然而出京刻不容缓,方家此时又不宜牵扯过多,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留待以后。

然而方家大老爷出京前一夜倒是趁夜去了贾家,天明方沉怒而去。

具体谈了什么不知道,反正贾琏安安稳稳的长到了现在。

所以,对于身上流淌着一半方家血,还有点聪明机敏的贾琏来说,在方家住着,再考个进士啥的,贾敏根本不担心。

至于,脱胎换骨成啥样了,贾敏表示,无压力~

贾珠倒是被林如海指点了几天,大开眼界。平日和林昱交换读书心得,更被林昱带去参加了不少文会,自认为学到的东西不少。

就连在京中时虚弱的身体这几天跟着林昱几兄弟练拳,也是好了不少,如此就起了也想留在扬州的念头。

林昱找来南山书院最近三年的考试卷子,贾珠做得痛苦不堪,比较之下,深知自己与南山学子之间的差距,自是放弃了去南山书院的念头,听了林旵的撺掇,起了心思想要去考寒山书院。

只是他的想法被家中的书信打断了,信中说的是既然无法拜师苏先生,那就尽快返京,不得耽搁时间。

对于贾琏则是一字不提。

倒是贾赦后面又来了一封信,言说让贾琏听他舅舅的,就再也不管了。

贾珠是个孝子,即使心里再有想法,看到父母的亲笔书信,也不得不带着万分不舍的心情离开扬州,回了京。

同船而来的两兄弟,一朝分别,前路从此大相径庭。

时光轮转,几年光阴倏忽己过。

林如海因着简在帝心,任上又是兢兢业业,早就己经由圣人发话,连升两级,任了从三品的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虽是升官,然则还是在这棘手的盐政上打转,林如海无奈,也因这圣上旨意不得违抗,只得耐心坐了下来。

早就跟着在父亲的书房听教导的林昱,听得林如海偶尔的只字片语,也知道这盐业之乱,颇为棘手,心内暗暗思量了几分。

林昱己然长成了一位翩翩少年郎,因着文武兼修的缘故,身姿修长挺拔,丰神俊朗,气度不凡。

就是林昘林旵也有了少年的模样,身体抽条,嗓子开始变音。

林晑更是开蒙之后发现在武学上的天赋,力气大的很。

出门做客时,无论是贾敏还是林如海都收到了不少的夸赞及婚事上的试探。

林如海和贾敏不是很想给孩子定下亲事,都以“这孩子的师傅说了,不得早娶的。想是青阳子道长有一定的道理。”之类的借口推了。

青阳子道长乃是铭涧山的掌门,众人皆知其威名,自是深信不疑。就是有疑惑的人家,因着林家的家世及林如海的官位也是不敢深逼的。

纵使江南土霸王甄家再欣赏林昱,想着和贾府老亲的关系和林如海的地位,也就试探提了几次就作罢了,倒是让林如海和贾敏松了口气。

两人有时候也嗔怪,生了这么一个太过优秀的儿子,然而这话语中却是满满的骄傲。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g0ah-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