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记者会的闪光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7章 记者会的闪光灯

 

省冶金局的会议室被记者挤得满满当当,镁光灯“咔嚓咔嚓”响,跟车间的冲床似的,震得人耳膜疼。冯靖远捏着话筒的手沁出细汗,CIA散布的“技术窃取”谣言像层油污,泼得他满身都是——台下第三排,有人举着“华耀抄袭R国专利”的标语,红得刺眼。

“1987年3月12日,你在实验室改的第一版合金参数,我记着呢。”沈若雁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轻得像片羽毛,却稳稳落进他心里。她递来的纸条边缘卷着毛边,铅笔写的日期下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笔尖戳破了纸背,露出点白花花的纤维,像她藏不住的温柔。

冯靖远展开纸条时,台下的喧哗声突然小了半拍。他的指尖划过“0.03%铌元素”的字样,那是他刚穿越时改的第一组数据,沈若雁当时在旁边画图,铅笔尖在参数旁打了个小小的勾。“R国的专利申请于1989年,”他的声音比轧机的轰鸣还稳,“而我们1987年的实验记录,现在就在省档案馆——就像这太阳,谁也没法说它是偷来的。”

沈若雁站在他侧后方,军绿色的工装熨得笔挺,手里攥着三线厂的专利登记簿。有记者突然喊:“沈小姐是冯工的妻子,证词不算数!”她往前迈了半步,高跟鞋“咚”地踩在地板上:“我是军工厂出身,父亲参与过三线建设——我们家的规矩,数据比血缘靠谱。”她举起登记簿,1974年冯飞的签名在闪光灯下亮得像枚勋章。

冯靖远忽然想起三天前,沈若雁在档案室翻出这册记录时,手指冻得发紫,却笑得跟个孩子:“你看这铌元素含量,比R国专利早了整整十二年——他们抄谁还不一定呢。”此刻她站在灯光里,眼里的光比镁光灯还亮,像他实验室那盏总亮到深夜的台灯。

“有人说我们的抗硫钢技术来自CIA泄露,”冯靖远的目光扫过台下,“那我请问,1972年三线厂的高炉事故记录,难道也是CIA送的?”他举起沈若雁找的事故报告,纸页泛黄,上面的“硫含量超标导致炉体爆裂”字样,被红笔圈得清清楚楚,“我们不过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把教训变成了技术。”

台下的骚动渐渐平息,有记者开始翻华耀提供的检测报告。沈若雁悄悄握住冯靖远的手,掌心的汗混在一起,却暖得像团火。“你看,”她的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听见,“老档案比未来证明管用吧?”他低头时,看见她耳尖红得像被高温烤过的铜件,纸条上的小太阳,正透过指缝对着他笑。

散场时,李铁带着几个老技工堵在门口,手里举着“华耀技术硬气”的牌子,红漆是用车间的防锈漆刷的,有点掉渣,却比任何标语都实在。“冯工,咱的铣床作证,这技术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李师傅的大嗓门震得走廊嗡嗡响,手里还攥着他1987年的操作记录,纸角被汗水浸得发皱。

坐进车里时,冯靖远才发现沈若雁的纸条被他捏成了团。展开来,小太阳的轮廓还在,旁边多了行小字:“回家给你煮姜汤,老规矩。”车窗外的玉兰树落了片花瓣,粘在玻璃上,像给这兵荒马乱的一天,盖了个温柔的邮戳。

“你画的太阳,”冯靖远忽然笑了,指尖蹭过纸面上的褶皱,“比你标导弹参数差远了。”沈若雁捶了他一下,拳头落在他胳膊上,软得像团棉花:“就你能耐——刚才是谁攥着纸条不放,跟攥着救命稻草似的?”车开出老远,冯靖远还捏着那团纸,纸条里的小太阳,像住进了他心里,暖得能化开所有冰霜。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c0c-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