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蹒跚启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章 蹒跚启程

 

深褐色的梧桐树影在修缮过半的教学楼墙面上摇晃,陈默握着对讲机穿梭在施工现场。脚下的碎石子随着胶底鞋的碾压发出细碎声响,远处传来切割机刺耳的嗡鸣——这是江北工学院被收购后的第45天,曾经荒废的校园正经历着艰难的蜕变。

"陈总,图书馆的承重柱检测出钢筋锈蚀,必须全部加固。"戴着黄色安全帽的施工队长擦着汗递上检测报告,"预算要追加至少八十万。"陈默翻看报告的手指顿了顿,系统注入的资金虽有十亿,但老旧建筑改造的隐性成本远超预期。他转身望向正在搭建脚手架的主教学楼,新安装的纳米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那是咬着牙从德国进口的节能材料。

师资招募同样举步维艰。人才市场的展位前,年轻的招聘专员第三次被求职者拒绝。"民办院校?还是刚成立的?"戴着金丝眼镜的博士推了推镜框,"抱歉,我还是倾向985高校的稳定编制。"陈默攥着手机站在展位后,通讯录里躺着数十个未接通的号码——那是他连续两周,每天拨出上百通电话后留下的记录。

转机出现在某个闷热的傍晚。他在学术论坛上偶然刷到一篇关于量子材料的论文,作者林晚秋,一位因学术观点超前被边缘化的研究员。陈默连夜驱车三个小时,在城郊的老旧小区里见到了正在修补纱窗的女学者。"我能给您提供独立实验室,还有最前沿的实验设备采购权。"他将系统资料库中关于量子纠缠态的部分理论打印稿推过去,"您看这个方向,或许我们可以......"林晚秋推眼镜的手突然停住,镜片后的目光变得灼热。

王建国的加入则充满戏剧性。退伍军人事务局的档案库里,陈默在泛黄的文件堆中找到了这位军工专家的资料。当他出现在某机械加工厂的车间时,浑身油污的王建国正举着扳手拆卸机床。"您设计的坦克传动装置,让部队机动性提升了30%。"陈默大声喊着,压过车间的轰鸣,"现在,有群孩子等着您教他们造更厉害的东西!"飞溅的铁屑落在两人肩头,王建国抹了把脸,最终哼笑着接过了聘书。

招生工作启动时,陈默在本地报纸角落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广告。第一个报名的是陆鸣,这个总把自己缩在连帽衫里的少年,带着满是红叉的数学竞赛试卷和一台破旧笔记本。"我黑进了教育局的系统,看到你们的招生简章。"少年垂着眼帘,手指无意识着键盘,"但我没有高中毕业证......"陈默翻开他现场编写的算法程序,密密麻麻的代码里藏着远超同龄人的天赋。

苏小羽是被父母牵着手送来的。女孩戴着特制的声呐眼镜,白色盲杖轻轻点着地面:"我能听见超声波在物体表面的反射频率。"她仰起脸,睫毛在阳光下投下细碎的影,"听说这里能让我研究声学?"而李大山,这个背着蛇皮袋从山区赶来的少年,双手布满老茧,却能徒手画出拖拉机的精密结构图:"俺修过村里所有的农机,还改装过柴油机!"

开学第一天,陈默站在尚未完工的礼堂里。临时拼凑的座椅高低不平,头顶的吊灯还缠着施工防护网。"我们没有豪华的校舍,没有显赫的名声。"他看着台下参差不齐的学生和同样忐忑的老师们,"但这里有自由探索的权利,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机会。"话音未落,屋顶突然传来工人安装玻璃的碰撞声,引来一阵轻笑。

真正的挑战在课堂上显现。林晚秋抱着厚重的教材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擦都硬得像块砖;王建国的机械课,学生们只能围着一台从废品站淘来的老旧车床;陆鸣的编程课,二十台二手电脑有五台开机就蓝屏。但这些困难反而激发了意想不到的创造力——李大山用废铁焊了个简易黑板擦架,苏小羽教同学们用不同材质的物品敲击出节奏来记忆公式,陆鸣则带着大家编写程序优化老旧电脑的性能。

当夕阳把"星辰科技学院"的临时校牌染成金色时,陈默站在满是水泥灰的办公室里。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提示:【基础教学体系初步搭建完成,奖励文明点数500】。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窗外传来学生们讨论问题的声音,混着施工队的吆喝,在初秋的晚风里,渐渐编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0c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