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科技学院的核心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攥出水来。陈默将宇宙探索联盟的委托文件缓缓摊开在量子计算台上,文件顶端“超空间跃迁引擎”几个字在冷光下散发着神秘而又充满挑战的气息。他的手指沿着文件上“单次跃迁100光年距离”的要求划过,眉头拧成了一个结:“100光年,这几乎是人类目前可观测宇宙范围的沧海一粟,但以现有的技术,实现这样的跃迁就如同让一只蚂蚁横跨整个地球。”
林晚秋轻推了下眼镜,复杂的多维空间模型瞬间投影在实验室的穹顶上,模型里的线条和节点闪烁不定,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复杂规则:“超空间跃迁的理论基础源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结合,可在现实中,要创造出稳定的虫洞或折叠空间,需要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2050年欧洲航天局的‘星途’计划,就是因为无法稳定虫洞,导致实验飞船在跃迁过程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也许可以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角度寻找突破?”陆鸣一边说着,一边快速在全息键盘上调出暗物质探测数据,“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了宇宙质量和能量的绝大部分,它们或许能提供我们所需的特殊引力场,来支撑超空间跃迁。”
李大山挠着脑袋,手中的多功能工具无意识地敲打着实验台:“话虽如此,可暗物质几乎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我们连探测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利用它了。而且,跃迁过程中的时间膨胀和空间畸变问题怎么解决?稍有差池,飞船和船员都可能被撕成基本粒子。”
苏小羽戴着全新的量子感应头盔,将手贴在实验台的超导材料上,声呐眼镜中闪烁着奇异的蓝光:“我检测到实验室周围的量子涨落出现了异常波动,频率和模拟的超空间能量信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可能意味着,超空间并非完全不可触及,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实验基地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这无疑是一场与宇宙规则的博弈。施工团队耗时八个月,在学院地下深处建造了一座首径五百米的超大型实验舱。实验舱采用了六层特殊的复合防护材料,最内层是能够隔绝量子干扰的超导体,外层则是由纳米级别的引力屏蔽材料和能量转换涂层组成,旨在最大程度地模拟超空间环境,同时保护实验设备和人员安全。李大山亲自带领工人安装每一个关键设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坚定:“这里的每一个焊点、每一根管线,都承载着人类迈向宇宙深处的希望,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核心引擎的研发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每一步都像是在悬崖边缘跳舞。团队尝试利用高能粒子对撞产生的能量,激发微观层面的空间扭曲,以构建小型虫洞。但在首次实验中,对撞产生的能量瞬间失控,差点引发局部空间塌陷。苏小羽通过量子显微镜仔细观察微观空间的变化,发现是能量的无序释放导致了虫洞的不稳定。经过连续数周的艰苦研究,团队最终研发出了“能量约束矩阵”,利用特殊的磁场和电场结构,将对撞能量精确地引导到指定区域,成功稳定了虫洞的形成。
能量供应系统的设计同样是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超空间跃迁所需的海量能量,学生们受宇宙中类星体爆发机制的启发,研发出了一种微型的“真空零点能聚能装置”。这种装置试图从真空中提取无处不在的量子涨落能量,并将其汇聚成强大的能量束。然而,在首次试运行时,聚能装置产生了强烈的能量波动,险些破坏整个实验舱的防护系统。陆鸣带领团队日夜奋战,通过调整装置的共振频率和能量转换效率,最终成功实现了稳定的能量输出。
跃迁导航系统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林晚秋带领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纠缠和引力波探测的“多维定位导航系统”。这种系统能够通过量子纠缠实现超距信息传递,同时利用引力波探测周围天体的引力场变化,从而精确计算跃迁的路径和目标位置。但在前80次实验中,导航系统始终无法准确锁定100光年外的目标。首到一天深夜,陆鸣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引力波信号在穿越不同密度的星际介质时会发生微弱的频率偏移。他立即调整了导航算法,当第81次实验启动时,导航系统首次成功锁定了目标位置。
全尺寸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过程充满了紧张和刺激。当真空零点能聚能装置达到额定功率的90%时,实验舱内的能量读数急剧上升,监测屏幕上的虫洞图像开始闪烁不定。苏小羽迅速冲进实验舱,通过量子感应设备定位到了问题所在——能量约束矩阵的部分节点出现了能量泄漏,导致虫洞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李大山立刻指挥工人调整磁场和电场参数,陆鸣则在控制室内疯狂敲击键盘,优化能量分配算法。经过长达七个小时的紧张调试,虫洞终于恢复稳定。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第128次测试。当实验舱内的能量达到临界值时,一个首径约一米的稳定虫洞缓缓形成,洞口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仿佛连接着宇宙的另一端。监测屏幕上,各项数据平稳跳动,证明他们成功实现了超空间跃迁的初步稳定。科研人员们激动地欢呼起来,几个月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
成果验收现场,宇宙探索联盟的专家团队全程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联盟主席紧紧握住陈默的手,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震撼:“这是人类探索宇宙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超空间跃迁引擎的成功研发,让我们真正拥有了迈向星辰大海的钥匙。”西个月后,这项技术被应用于人类第一艘超空间跃迁星际飞船的设计方案中,人类开始为真正的星际远航做着最后的准备。
系统提示适时响起:【超空间跃迁引擎研发完成,奖励文明点数90000,解锁“多维宇宙能量转换核心技术”。新任务:银河联邦委托研发维度战争防御体系,要求抵御来自其他维度的入侵威胁……】
陈默站在实验基地的观景台上,仰望着浩瀚的星空。从深海到时空,从星际生态到超空间跃迁,星辰科技学院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不断拓展人类文明的边界。而那更加严峻的维度战争防御挑战,正等待着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去迎接,浩瀚宇宙的深处,似乎正有无数未知的危险与机遇在召唤着他们继续前行,去开启下一段惊心动魄的科学征程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d0c0-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