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冬眠笔记》,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向傅雪声内心风暴之眼的窄门。
没有日期,没有规则。字迹时而潦草急促,时而工整却透着刻骨的麻木。里面没有阳光,只有无边无际、深入骨髓的阴冷、疲惫和自我厌弃的漩涡。每一页都凝结着一个在阳光下完美扮演 “太阳”,却在独处时支离破碎的灵魂最后的呼救和无声的呐喊:
“又撑过了一天…… 掌声在哪里?呵,我真该去当演员。脸上的肌肉笑得好酸,喉咙却干涩得像吞了砂纸。林月说她失恋难过得要死,我用尽力气讲笑话逗她。可看着她哭红的眼睛,我只想抱着她一起哭…… 不,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好羡慕她能这样哭出来。”
“今天在社团活动上,又是我调动气氛…… 他们都说‘雪声你真有活力’、‘雪声是大家的充电宝’。充电宝…… 呵,我的电早就耗尽了。他们只需要插上插头,谁会关心充电宝本身是不是己经报废了?”
字迹开始变得扭曲,“好累好累好累好累好累好累好累!!!!!!!!!为什么?!!!为什么连说一句‘我好累’都那么难?!!!!”
“爸爸问学费够不够,我秒回:‘够!还剩!爸你放心吧!’挂了电话,看着银行卡余额只有两位数了。下个月家教的钱还没结。不想找家里要…… 我是‘懂事的乖女儿’啊…… 懂事…… 懂事……”
“凌晨 3 点,又醒了。心脏像被一只手攥住,好沉。打开手机刷短视频,全是搞笑的。我也跟着屏幕里的人笑。笑着笑着,眼泪不知道为什么就流下来了。可我该睡觉了,明天还要元气满满呢。”
“给月月发信息:‘小月月咋样啦?今天阳光超好!一起出去浪?’……又在最下面,写下很小的字:外面的阳光好刺眼。感觉它像刀子,一点点刮掉我的伪装…… 好痛。月月,我多想告诉你,我怕光。”
“导师说那个项目对我的保研很重要。其实…… 我对那个方向一点兴趣都没有…… 但导师对我期望很高,不能辜负。同学们也期待我的表现…… 他们都说‘雪声肯定能拿优秀’…… 我得拿优秀…… 我得优秀……”
字迹越来越淡,最后几页几乎难以辨认,透着令人窒息的自厌自毁。
“我讨厌镜子里那个人。永远在笑,永远在说话。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玩偶。真正的我在哪里?可能早就死在某个假装大笑的瞬间了。”
“雀声…… 小麻雀…… 我能做到吗?安静地待着…… 不发光…… 不发出声音…… 哪怕只有一天…… 会有人允许我‘不在线’吗?”
“太阳…… 也会熄灭的吧…… 我好想休息…… 想长长地睡下去…… 永不醒来……”最后半页,只有两个字被反复描了无数次,力透纸背,仿佛用尽最后生命刻下的痕迹:
“好沉” 字周围被晕染开一片模糊的痕迹,是眼泪?
笔记在此处戛然而止。没有日期,但内容里提到 “保研项目”、“结课” 等字眼,时间线应该贯穿大三上学期,首至坠楼前不久。坠楼前她是否还写过什么?是来不及写,还是最终的绝望让她放弃了任何形式的表达?
“好沉”。
这沉重的,何止是心脏的负荷?是整个生命无法承载的、为他人制造的 “阳光” 假象所带来的巨大消耗!她是被自己亲手制造的光明累死的!
这本笔记,就是傅雪声无声的呐喊、凝固的心跳、最确凿的自我证供。它彻底推翻了 “稀松平常” 的自杀结论,揭示了 “内情远非如此简单” 的真相 —— 这是一场缓慢进行的、被阳光掩盖的、由阳光抑郁症引发的心理崩溃与自杀。
我和绪清长时间沉默。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和沉重。绪清轻轻合上笔记本,将它轻轻推到我面前,他的手指也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
真相找到了。
可委托人呢?那个匿名寄信、提供巨额资金、精准指引方向的神秘人?短信号码无法追踪。银行卡开户信息是个死胡同 —— 一个用假身份办理的账户,交易记录被多次复杂清洗,追查异常困难。
“寻找‘冬眠笔记’?ta很可能知道傅雪声有这个记录本,甚至…… 可能看过或者部分了解内容!” 我低声分析,试图打破令人窒息的沉默。
“动机是什么?” 绪清的声音同样低沉,“如果是关心傅雪声的人,为什么不敢现身?如果是想揭开真相,他现在应该知道了。而且……” 他抬头,眼神锐利,“他指引我们去发现的真相,沉重到…… 足以击垮一个关心她的人。ta为什么要让我们做这个揭示残酷真相的执行者?”
褚绝澜最终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没有阴谋论,没有凶杀,只有对一个年轻生命在 “阳光抑郁症” 重压下无声挣扎首至湮灭的详尽剖析。它完整呈现了傅雪声在社会角色中扮演的好学生、好朋友、开心果与内心真实需求疲惫、悲伤、想被允许脆弱的撕裂中,如何在内外双重的压力对他人期待的无法拒绝、社会对 “正面形象” 的单向追捧、个体无法袒露真实的心理困境下走向了崩溃。
如何交给委托人?褚绝澜和祝绪清进行了艰难而坦诚的沟通。褚绝澜认为:报告是委托人要求的结果,也是傅雪声无声的证言,理应送达。这真相虽残酷,但若能揭开 “阳光抑郁症” 的冰山一角,唤起一些人对身边那些 “阳光型” 朋友的真正关注,也许能给傅雪声的悲剧赋予最后一丝意义。委托人付了重金,有权利知道。
祝绪清却担忧,动机不明。这份报告对真心爱护傅雪声的人,不亚于在心口再捅一刀。我们是否成了传递这种痛苦的冰冷工具?他更担心褚绝澜在完成这单委托后内心的压抑。
最终,他们将报告的最终结论?傅雪声身患严重阳光抑郁症自杀?及相关有力证据(《冬眠笔记》的摘要分析作为核心支撑)的电子加密文件,发送到了一个委托人用特殊指令提示过的匿名云端。委托人可以选择看与不看。
褚绝澜站在事务所的窗前,窗外己是华灯初上。傅雪声的笔记让她深刻理解了 “伪装” 对真实灵魂的伤害。她轻轻抚摸着桌上绪清给她泡的温牛奶,他坚持用这个替代她的咖啡烟酒。她转向绪清,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绪清,案子结了。” 但内心深处,傅雪声最后的 “好沉” 二字和那个 “雀声” 的渴望,将长久地刻在她心里,成为她对人性复杂性、脆弱性认知的一部分。
祝绪清没有过多追问结果。他走上前,从背后轻轻环住褚绝澜略显单薄的肩膀。“辛苦了。” 他能感觉到她身体的微微紧绷和卸力,那是在委托人短信到达后从未有过的状态。“以后,累了也可以像现在一样,安静地待在这里,我一首在。” 他敏锐地察觉了此案对她价值观的冲击,他的存在,此刻就是对抗那无边沉重的最大安全感。
“绝绪事务所” 门口的宣传架侧边,悄然多了一个设计简约的铭牌小标记:关注心理健康,警惕阳光下的阴影。
褚绝澜的目光最后落回窗外城市璀璨而冰冷的光流,轻声呢喃:“雪落无声…… 原来不是不想有声,而是…… 耗尽了自己,也再发不出一丝声响。”
“雪声…… 你的雀声,我们听见了。”
此时,事务所的电话突然响起,褚绝澜拿起听筒,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你们的报告我收到了,接下来,我想请你们调查一件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案件……” 音色熟悉又陌生,带着某种难以捉摸的深意,仿佛是之前委托人的延续,又似是全新的未知挑战。褚绝澜手中的笔停在纸上,一个新的故事,或许正悄然拉开帷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beih-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