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上海,梅雨如泣如诉。潮湿的雾气裹挟着黄浦江的腥气,将整个城市浸润得黏腻而压抑。霞飞路的法国梧桐在细雨中垂首,叶尖的水珠坠落,在青石板路上敲出深浅不一的墨痕。人力车夫佝偻的背影在雨幕中穿梭,旗袍店飘出的苏合香、街角茶馆的龙井香,与弄堂里飘来的煤球味交织,酿成独特的沪上气息。街边报童的叫卖声混着电车轨道的哐当声,勾勒出这座城市表面的繁华与暗流涌动。
清晨七点,绣云阁的铜铃准时响起。学徒阿福踮着脚擦拭玻璃橱窗,金丝框里陈列的孔雀蓝织锦旗袍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那件旗袍的领口处,九枚盘扣用赤金缠线勾勒出并蒂莲纹,在雾气中隐隐流转着金属冷光。老板娘沈玉如身着月白色真丝睡袍,指尖夹着支翡翠烟嘴,倚在二楼雕花栏杆上,烟圈袅袅升腾,在她眉间晕开朦胧的雾气。她望着楼下伙计们忙碌的身影,目光却突然被街角闪过的藏青色长衫吸引——那身影腰间挂着的黄铜怀表链,与二十年前那个雨夜的记忆重叠。沈玉如下意识着心口的翡翠扣,冰凉的触感里仿佛渗进了当年父亲遇害时的寒意。
沈玉如轻抚心口新镶的翡翠扣,冰凉触感让她想起昨夜保险柜里泛黄的账本。扉页夹着的旧照片上,父亲沈鹤年站在翡翠矿洞前,身旁穿长衫的赵德海笑容满面,两人身后背着木箱的苦力,汗水混着箱缝渗出的暗红液体,在泥地上蜿蜒成溪。她对着镜子调整珍珠耳坠,镜中倒影与记忆里父亲遇害那夜的场景悄然重合——当时他胸前的翡翠扣,和自己现在佩戴的一模一样。梳妆台上的座钟发出齿轮转动的声响,提醒着她与某个神秘约定的时间临近。
上午十点,绣云阁迎来首位贵客。戴着珍珠面纱的妇人在两名保镖簇拥下走进店铺,沈玉如亲自上前接待。妇人摘下手套的瞬间,沈玉如注意到她虎口处的老茧——那是常年握枪留下的痕迹。“沈老板,听闻您这能做出会呼吸的旗袍?”妇人露出腕间祖母绿镯子,翡翠的光泽与沈玉如胸前的扣子遥相呼应。沈玉如微笑着请她进试衣间,指尖拂过裁床时,目光不经意扫过墙角那盆枯萎的文竹——那是约定的暗号。三日前,她在文竹花盆底发现了用血写的“玄鸟己至”。试衣间的雕花木门关上时,沈玉如敏锐地察觉到保镖们的站位形成了封锁出口的阵型。
试衣间的雕花木门吱呀一声关上,沈玉如为妇人换上新裁的墨绿织金旗袍。“太太请看,这领口的盘扣是用银丝缠的并蒂莲。”她边说边将翡翠扣系上,突然瞥见妇人袖中露出的半截纹身——是一只展翅的玄鸟。就在这时,试衣间外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妇人猛地扣住沈玉如手腕:“翡翠扣交出来!”沈玉如反手抓起裁衣剪刺向对方,布料撕裂声中,翡翠扣应声而落,滚到墙角阴影里。混战中,她看到妇人耳后有道月牙形疤痕,与父亲遇害现场留下的血指纹形状惊人相似。沈玉如在挣扎间摸到旗袍内衬暗袋里的氰化钾胶囊,却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
当学徒阿福撞开试衣间门时,只看到满地狼藉。沈玉如倒在血泊中,胸口的翡翠扣不翼而飞,右手死死攥着半枚绣着金线云纹的盘扣。鲜血顺着旗袍下摆蔓延,在苏绣牡丹上晕开暗红的花斑。阿福尖叫着冲出店铺,打翻了门口的青瓷花瓶,碎裂的瓷片倒映着沈玉如逐渐失去生机的面容。她瞳孔里最后的影像,是妇人弯腰捡起翡翠扣时,露出的怀表链上那枚玄鸟徽章。而在沈玉如染血的指甲缝里,还嵌着从对方衣物上抓下的特殊丝线——这种混纺着金属丝的面料,正是玄鸟会高级成员的标识。
巡捕房的人来得很快,皮鞋踏过满地碎瓷的声响惊醒了整条街。探长张德发叼着香烟,皮鞋尖挑起那半枚盘扣:“这玩意儿看着眼熟。”他身后跟着几个穿灰布长衫的警员,正用牛皮纸袋收集证物。“张探长,死者手中的盘扣与绣云阁账本记录不符。”年轻警员推了推眼镜,“按账本记载,这批新做的旗袍用的都是珍珠母贝扣。”张德发的目光突然被沈玉如染血的指甲缝吸引——那里嵌着墨绿色碎屑,凑近一闻,竟带着海水与铁锈混合的腥气。他蹲下身子,发现死者鞋底沾着码头特有的红泥,而裙摆褶皱里还藏着半片被揉碎的洋文船票。
“把现场封了,通知霍砚白。”张德发将半张船票塞进证物袋,票根上模糊的“南洋”字样让他想起上个月查获的走私案。当霍砚白戴着金丝眼镜,黑色风衣下摆扫过警戒线时,张德发正在查看试衣间地板上的血渍。那些血迹呈喷溅状分布,却在靠近窗台处突然中断,形成诡异的空白区域。“霍先生,死者是被利器刺穿心脏,但现场没有凶器。”张德发递来尸检报告,“更奇怪的是,她左手攥着盘扣,右手却有防御性伤口。”霍砚白注意到死者脖颈处有细微的勒痕,与心口致命伤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三分钟。
霍砚白蹲下身,放大镜下沈玉如右手虎口处的伤痕清晰可见,像是与凶手搏斗时留下的。就在这时,一个纤细的身影从围观人群中挤出来。阮月笙穿着月白色棉布旗袍,发髻上别着银簪,手中抱着个红木绣盒。她的目光扫过尸体时,瞳孔突然剧烈收缩——沈玉如指间缠绕的金线,与她脖颈处火印疤痕的纹路如出一辙。“我是绣云阁的绣娘,这是沈老板未完成的设计图。”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霍砚白注意到她手腕内侧有一道淡粉色疤痕,形状恰似展翅的飞鸟。当阮月笙的指尖触碰到沈玉如旗袍的瞬间,一段记忆碎片突然涌入脑海:年幼的自己被关在潮湿的地窖里,头顶传来玄鸟会成员讨论翡翠走私的对话。
阮月笙俯身查看尸体,指尖轻轻抚过沈玉如染血的旗袍。鲜血渗入的绸缎突然泛起涟漪,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看到沈玉如将翡翠扣藏进梳妆台暗格,听到妇人冷笑:“当年你父亲藏起半块翡翠,现在该物归原主了。”当阮月笙的鲜血滴落在旗袍上时,更可怕的画面浮现——沈玉如在临终前,竟对着空气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同时将半枚盘扣塞进掌心。画面深处,还闪过一个戴圆框眼镜的男人身影,正在远处的街角冷眼旁观。
“她是故意的。”阮月笙声音发颤,“沈老板早就知道会有人来杀她,那枚盘扣是留给我们的线索。”霍砚白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那幅《百鸟朝凤》苏绣上。画中领头的凤凰,翅膀上的纹路与盘扣上的云纹完美契合。更惊人的是,当他用放大镜查看绣线时,发现某些丝线里竟混着金丝,在紫外灯下显现出“鹤鸣九皋”的字样——那是沈鹤年当年商号的暗语。而在画框背面,还藏着用墨汁写的一串数字,对应着黄浦江某段江堤的坐标。
夜幕降临,绣云阁被警戒线围得严严实实。霍砚白和阮月笙在不远处的咖啡馆里复盘案情。“沈玉如的翡翠扣价值连城,但凶手拿走的却是半枚普通盘扣。”霍砚白在笔记本上画着关系图,突然注意到阮月笙的异样——她正盯着窗外的黄包车夫,那人腰间系着的玄色腰带,编织纹路与盘扣的金线完全一致。阮月笙打开绣盒,取出一枚未完工的盘扣:“这种云纹是我们绣云阁的机密纹样,只有老板娘和几位资深绣娘知道。而且......”她突然凑近霍砚白,压低声音,“我在沈老板的账本里,发现了二十年前翡翠走私案的蛛丝马迹。账本最后一页夹着的照片上,赵德海的袖口露出半枚玄鸟徽章。”此时,咖啡馆角落的电话突然响起,一个神秘的女声警告他们不要再追查下去。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一辆黑色轿车急停在绣云阁门口,几个黑衣壮汉跳下车,首奔店铺。霍砚白和阮月笙对视一眼,同时起身。“他们是来销毁证据的。”霍砚白掏出勃朗宁手枪,“跟紧我。”两人悄悄绕到店铺后门,透过门缝,看到黑衣壮汉正在翻箱倒柜。为首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把所有账本都找出来!”他怒吼道。阮月笙认出他是青帮堂主赵德海的贴身保镖,心中一紧——三天前,她曾在城隍庙看到此人与古董商林鹤年密会。而在壮汉们的交谈中,还提到了“玄鸟计划即将启动”的关键信息。
霍砚白深吸一口气,猛地踹开门冲了进去。枪声在狭小的空间里炸响,木屑纷飞。阮月笙趁机扑向裁床,在抽屉里翻出一本用油纸包着的账本。就在她拿到账本的瞬间,身后传来破空声。她本能地侧身一躲,匕首擦着她的脸颊划过,在墙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混战中,霍砚白注意到保镖的皮鞋底沾着潮湿的泥土——那是来自外滩码头的红泥。而保镖身上携带的怀表,表盘上同样刻着玄鸟图案,与霍砚白父亲遗留的怀表形成诡异呼应。
“快走!”霍砚白抓住阮月笙的手腕,两人从侧门逃出。身后,绣云阁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阮月笙望着手中的账本,封面上“玄鸟会”三个烫金大字在火光中忽明忽暗。她翻开账本,在1912年的记录里,发现父亲沈鹤年的字迹:“赵德海勾结洋商,以翡翠为饵,实则运送军火。玄鸟会势力己渗透租界......”更令人震惊的是,夹在纸页间的老照片上,幼年的阮月笙站在沈鹤年身旁,手中抱着一只玉雕玄鸟——而那只玄鸟的眼睛,正是用与沈玉如翡翠扣相同的玉石雕琢而成。照片背面还有一行小字:“笙儿,玄鸟之眼藏着打开命运之门的钥匙”。
回到霍砚白的侦探事务所,两人仔细翻看账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翡翠走私的时间、地点和人员名单。在1912年的某一页,阮月笙突然发现了一行用血写的字:“鹤年己死,玄鸟重生。”旁边画着一只展翅的玄鸟,翅膀纹路与盘扣上的云纹完全重合。霍砚白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呓语:“玄鸟衔珠,血祭黄浦江......”他打开保险柜,取出父亲遗留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的玄鸟图案,与账本上的标记如出一辙。怀表内部还藏着微型胶卷,记录着玄鸟会在码头交易军火的画面。
阮月笙的手突然颤抖起来,她摸到脖颈处的疤痕,那是儿时被火印留下的印记。在账本的夹层里,她发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年幼的自己站在沈鹤年身旁,手中抱着一只玉雕玄鸟。照片背面用朱砂写着:“笙儿,记住玄鸟的眼睛。”而沈玉如遇害现场那枚翡翠扣的形状,分明就是玄鸟的眼睛。此时,阮月笙的疤痕传来灼烧般的疼痛,在月光下泛出诡异的红光,指引她翻开父亲留下的《刺绣密典》。密典中暗藏的夹层里,藏着用苏绣针法绣成的地图,终点指向城隍庙深处的一座废弃戏楼。
窗外,暴雨愈发猛烈。霍砚白和阮月笙在昏暗的台灯下继续拼凑线索。霍砚白在父亲的日记里找到1912年的记录:“今日在码头见到玄鸟会交易,翡翠箱底藏着枪支零件,沈鹤年似己察觉危险。”阮月笙则在绣云阁账本的边角发现用绣线绣成的密码,解开后竟是一串坐标——指向城隍庙附近的一条巷子。与此同时,百乐门的霓虹灯依然闪烁。陆婉清在后台补妆,镜中映出她耳后与凶手相似的月牙形疤痕。她取出贴身收藏的半枚翡翠,与记忆里父亲沈鹤年的玉佩碎片比对,泪水突然夺眶而出。而青帮堂主赵德海正在书房看着燃烧的账本,火光照亮墙上的合影——照片里,沈鹤年身旁站着的年轻女子,面容与阮月笙有七分相似。
霍砚白的怀表突然发出异常的震动,表盘上的玄鸟图案开始转动。阮月笙的疤痕也传来灼烧般的疼痛,她翻开父亲留下的《刺绣密典》,在夹页中找到一张泛黄的图纸。图纸上绘制的玄鸟图腾,与沈玉如旗袍上的暗纹、盘扣的云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地图。地图的终点,正是城隍庙地下密室。深夜的城隍庙,雾气弥漫。霍砚白和阮月笙小心翼翼地靠近,却发现密室入口早己敞开。地上散落着新鲜的脚印,指向黑暗深处。霍砚白握紧手枪,阮月笙则将银针别在发间。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的,不仅是玄鸟会的秘密,还有二十年前那场灭门惨案的真相,以及阮月笙身世的终极答案。而在他们身后,一双双眼睛正隐藏在黑暗中,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赵德海的爪牙、神秘的玄鸟会成员,还有那个戴着珍珠面纱的神秘妇人,都在暗处蛰伏,准备随时出手,将所有秘密永远埋葬在黄浦江底。在城隍庙的阴影里,一场关乎上海滩命运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d0egg-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