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十六计》之胜战计里的“以逸待劳”。《三十六计》那可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而胜战计是在我方处于优势时使用的策略,“以逸待劳”便是其中极为精妙的一计。“以逸待劳”,简单来说,就是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待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予迎头痛击。这一计的核心在于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让敌人疲于奔命,而自己则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应对。咱们先从历史故事里看看“以逸待劳”是如何发挥巨大威力的。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对峙。秦国派白起为将,赵国则以廉颇迎战。廉颇深知秦军士气正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他命令士兵们加固营垒,深挖壕沟,无论秦军如何挑衅,就是按兵不动。秦军长途跋涉而来,急于速战速决,可廉颇就是不接招。时间一长,秦军士兵疲惫不堪,士气逐渐低落。而赵军在营垒中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虽然最后因为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替换了廉颇,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但廉颇最初“以逸待劳”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赵王能坚持让廉颇指挥,说不定战局会是另一种走向。再把目光投向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再次北伐,派陈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的雍州刺史郭淮准备带兵反击。此时,蜀汉的姜维料到郭淮会有此行动,便让陈氏继续攻打二郡,自己则率领一支军队在半路设伏。郭淮带着魏军日夜兼程赶来,一路上人困马乏。当他们进入姜维的埋伏圈时,姜维的军队以逸待劳,突然杀出。魏军毫无防备,被打得落花流水。姜维成功地运用“以逸待劳”之计,帮助陈式顺利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以逸待劳”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想象一下,有两家同行企业,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急于打开市场,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另一家老牌企业则按兵不动,密切关注新公司的动向。新公司在前期的高强度运作下,资金逐渐紧张,员工也疲惫不堪。这时,老牌企业看准时机,推出了一款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口碑,迅速占领了市场。老牌企业就像是以逸待劳的一方,等待新公司露出破绽,然后一击制胜。“以逸待劳”这一计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时,不要盲目地急于行动。比如在学习上,当我们面对一场重要的考试时,不要临近考试才开始日夜苦读,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是应该在平时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积累知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就能以轻松、自信的姿态应对,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以逸待劳”是一种大智慧,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要冷静分析,掌握主动权,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无论是在战争、商业还是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计,都能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结果。好了,今天关于“以逸待劳”的解读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从这一计中有所收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0hi-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