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酒店顶层的行政酒廊,一个更私密、视野极佳的角落。
程砚舟换了一身干净的衬衫,领口依旧一丝不苟地扣紧。他面前放着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邮件和法律文件摘要。手边是一杯新的黑咖啡,热气袅袅。
他并没有立刻投入工作。他靠在高背椅中,目光投向窗外。柏林城在脚下铺展开来,车流如织,阳光为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边,充满活力,却又带着一种与他此刻心境格格不入的疏离感。
林薇最后离开咖啡厅时那挺首的、带着疲惫却绝不弯折的背影,清晰地映在他脑海中。还有她那双眼睛——在会议室里燃烧着骄傲的火焰,在走廊爆发时盛满屈辱的怒火,在咖啡厅质问时带着困惑与决绝,最终归于平静的疲惫。
“无可挑剔……”
“精准有力……”
“无可替代……”
这些冰冷的评价在他精密运转的逻辑核心中回响。他承认她的能力,远超最初的预期。那份在极限压力下诞生的最终译文,其严谨、其力量、其对法律精神的精准把握,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了他预设的框架。她不仅接住了他抛出的所有苛刻挑战,甚至在某些节点上,进行了漂亮的反击。
这种“势均力敌”的感觉,对他而言,极其罕见。并非指职位或资历,而是那种在专业领域狭路相逢、刀锋相撞时迸发出的火花和压力。它令人疲惫,却也……带着一种奇异的、被激活的兴奋感。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终于遇到了一个能让他凝神屏息、全力以赴的对手。
风险依旧存在。情感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林薇显然是一个情感充沛且极具韧性的个体。凌晨三点送稿的方式确实过于粗暴,效率虽高,但副作用巨大,几乎引爆了这颗“优质工具”。他需要更优化的方案。既要确保文本的绝对安全,又要维持工具的稳定性……或者说,维持这个难得“棋逢对手”的平衡。
他端起咖啡,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刺激着味蕾,也刺激着思维。
助理悄无声息地走近,低声汇报:“程律,香港并购案的前期资料己经整理完毕,对方希望我们尽快介入初步尽调。另外,施密特先生那边发来了感谢函,特别提到了林翻译的出色表现,希望后续项目能继续合作。”
程砚舟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电脑屏幕上。他修长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调出香港项目的简要概述。
“回复施密特,合作愉快。”他的声音低沉平稳,“香港项目,”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屏幕上某个需要高强度精准翻译的环节停留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如同敲击棋盘落子,“联系林薇。”
助理有些意外:“现在吗?她应该还在休息……”
“等她休息结束。”程砚舟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通知她项目概要、时间节点和……我的要求。”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她,我需要她保持最佳状态。”
“是。”助理记下,准备离开。
“等等。”程砚舟再次开口。助理停住脚步。
他端起咖啡杯,看着杯中深褐色的液体,仿佛在凝视着某种未解的方程式。几秒钟的沉默后,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却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近乎命令式的……“提醒”?
“下次准备会议资料,”他清晰地说道,“记得给我……也给她带一杯黑咖。”
助理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好的,程律。明白。”
程砚舟不再说话,目光重新聚焦在电脑屏幕上。香港项目的复杂结构图在他深邃的瞳孔中映现,如同一个等待破解的精密迷宫。柏林的硝烟暂时散去,但新的棋局己在远方悄然布下。而那个能与他棋逢对手的“翻译官”,注定是这盘棋上,他无法忽略、也绝不会轻易放过的关键一子。
窗外的阳光炽烈,照亮了他冷峻的侧脸,也照亮了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等待着被“推敲到天亮”的字句。未来的交锋,己在无声中拉开序幕。而那句关于“两杯咖啡”的奇特约定,成了这场永不停歇的专业博弈中,一个带着硝烟味的、意味深长的注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h00i-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