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拿到U盘里的关键证据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巧妙地利用了市议会的力量,将那个长期充当里约城黑帮保护伞的警察局长彻底扳倒。
很快,托雷就被任命为代理局长,正式接手了这个风雨飘摇的警察局。
骆聪一出警局,就立刻联系了远在东国的父亲骆明达。
他将南美发生的一切,包括雅各布家族的合作意向,都详细地汇报了过去。
骆氏集团在成功拿下非洲铜矿项目后,南美市场再次吃下一块肥美的烤肉。
在骆氏集团庞大、合法且利润丰厚的商业合作计划诱惑下,雅各布家族内部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逐步转型。
他们开始收缩那些见不得光的灰色业务,尝试将部分资源和影响力投入到合法生意中来。
“摇篮”组织和赵天成在南美精心构筑的网络,如同被砍倒了一棵参天大树。
扎克·雅各布这个关键节点的死亡,让这张网出现了巨大的破洞和混乱。
然而,大树虽倒,其深埋地下的根系——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隐藏的成员、
以及尚未被斩断的利益链条——依然顽强地存活着。
杨墨很清楚,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斩草除根。
他的下一个目标,指向了潘帕斯高原上的国度——那里也是那位闻名世界的足球巨星的故乡。
临行前,刚刚升任代理局长的托雷亲自开车将杨墨送到了机场。
“然,下次再来南美,”托雷用力握住杨墨的手,真诚地说,
“我一定请你吃最正宗、最大份的烤肉!不带血的!”
两人握手告别。
机场明亮的灯光下,托雷胸前崭新的局长警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他看着杨墨转身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人的眼睛,深邃得仿佛藏着整个宇宙的秘密。
登机后,李威显得格外兴奋。
他脑子里想的,似乎全是那位传奇的足球先生。
“陈静应该不看足球吧?”
李威转过头,兴致勃勃地问杨墨和骆聪,“然哥,聪少,你俩看不看球?”
杨墨的经历与足球狂热基本无缘。
学生时代忙于学业和兼职,工作后又被周扒皮压榨,他哪有时间和闲情去追球星?
不过,那位足球先生的名字,全世界恐怕没人不知道。
骆聪的反应则完全不同。
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随即掏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递到李威眼前。
“卧槽!聪少,真的假的?你跟他合过影?”
李威看着手机屏幕,眼睛瞪得溜圆,一脸难以置信。
“这算什么!”
骆聪收起手机,语气中带着富二代特有的炫耀。
“他之前来东国参加活动,我去了粉丝见面会。家里还有他签名的全套装备——球衣、球鞋、足球,都有。”
“你丫真是‘畜生’在罗马啊!”
李威故意把“出生”说成“畜生”,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飞机上的旅程,就在李威对足球先生的各种惊叹和骆聪偶尔的“凡尔赛”中度过了。
下午16点51分,飞机平稳降落在潘帕斯高原国家的首都国际机场。
与上次在巴国不同,这次的潘帕斯高原之行,杨墨一行没有遭遇任何“欢迎仪式”。
扎克·雅各布的死讯以及随后雅各布家族与骆氏集团的合作消息,
如同一记重锤砸在赵牧的神经上,让他暴跳如雷却又束手无策。
更让他憋屈的是,父亲赵天成几乎将“摇篮”组织能动用的所有资源都倾注到了“归零协议”上。
导致他在南美根本拿不出像样的力量来反击杨墨。
他只能下令:南美所有“摇篮”成员即刻转入静默状态,取消一切预定计划,
尽可能隐藏起来,祈祷不要被杨墨这只“瘟神”找到。
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些手下能藏深点,死得慢点。
尽管有初一和星瞳的“远程支持”(对于“执链者”距离其实没有意义),
但探测到的信息还是非常模糊,只能大致锁定一些区域。
安第斯山脉山脚下的某个牧场小镇上,这是“摇篮”组织一个重要据点。
与其在广阔的高原上大海捞针般寻找分散的成员,不如首接去这个据点守株待兔。
这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小镇不大,西个陌生的东方面孔同时出现,目标太过显眼。
西人分散,各自伪装:
杨墨:住进镇上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馆。
他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换着不同的餐馆品,尝当地著名的牛肉——原产地确实便宜啊!
陈静:租了一辆自行车,背着一个专业相机,俨然一副摄影爱好者的模样。
她每天骑车穿梭于小镇和周边的山野,拍摄安第斯山脉壮丽的风光——景色确实令人心醉。
李威:充分发挥他自来熟的本领,混迹于镇上的各个野球场。
他很快就和当地热爱足球的年轻人打成一片,话题自然离不开那位他们共同崇拜的足球巨星。
骆聪:则彻底释放了富家少爷的本性。
他出入小镇上最高档(其实也很有限)的酒吧、唯一的赌场,甚至去参观附近的酒庄。
出手之阔绰,让小镇居民咋舌,毫不夸张地说,他一个人的消费额,抵得上当地场所经营半年的收入。
万恶的资本家!
西人约定,每天傍晚八点,在一个当地人聚集看球的啤酒馆碰头,交换各自一天的情报。
这个时间点,啤酒馆里挤满了结束一天劳作、喝着啤酒看球赛的居民,
嘈杂的环境恰好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掩护。
。。。。。。
第五天傍晚。
杨墨第一个走进啤酒馆。巨大的幕布上正播放着一场欧洲杯预选赛。
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了杯啤酒,目光似乎专注在球赛上。
没过多久,陈静骑着自行车抵达。
她将车停好,走进酒馆,很自然地坐到了杨墨旁边的桌子,点了一杯德式黑啤,
也“专注”地看起了球赛。
接着,李威和他新结识的一帮“球友”勾肩搭背、谈笑风生地走了进来。
他们占据了吧台前最宽敞的位置,点了一大扎啤酒,
一边看球一边大声争论着比赛细节,气氛热烈。
就在这时,酒馆老板眼睛一亮,满脸堆笑地迎向门口:
“哟!骆先生来啦!快请进!”
骆聪在老板殷勤的招呼下,被首接引向了酒馆里唯一的一个小包间
——这包间是老板特意为这位出手阔绰的“财神爷”准备的。
耳机里传来轻微的电流声,确认通讯畅通。
陈静抿了一口黑啤,目光依然停留在球赛上,
像是自言自语地低声说(声音清晰地传到其他三人的耳机中):
“西边那座石桥附近,今天确认了第4个‘摇篮’的人。”
骆聪在安静的包间里,说话更方便些:
“我这边今天发现3个,在赌场和酒庄。
他们好像没怎么刻意隐藏身份,手上的‘摇篮’印记露得很明显。
目前总数是11个。”他补充了累计数字。
吧台边的李威正和朋友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他操着不太熟练但足够沟通的当地语大声说:
“不对吧!我记得明明是进了14个球才对!
哦,你说那场啊?是3比2对吧?”
他故意把“14”这个数字说得特别响亮清晰。
杨墨在心里快速计算:
陈静4个,骆聪11个,李威14个,加上他自己今天在小镇不同角落观察到的第8个,
总数是37人。
差不多了。
他放下喝了一半的啤酒杯,站起身,慵懒地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般嘟囔了一句:
“唉,这场没悬念了,可以提前结束了。”
声音不大,但足以让耳机那头的同伴听清。
他转身,不紧不慢地朝酒馆外走去。
推开门,一阵带着安第斯山脉特有草木清香的晚风迎面吹来,夜色渐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c0f-5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