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郁梓珩的混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郁梓珩的混乱

 

几天后,阶梯教室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微妙的焦灼。

小组作业展示环节总是这样,有人志得意满,有人如坐针毡。

而聂桑榆就属于后者。她坐在台下,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看着前面小组展示时台下教授们严肃挑剔的眼神,心里那点侥幸如同阳光下的露珠,迅速蒸发。

很快,就轮到她所在的小组了。

聂桑榆深吸一口气,抱着她那台贴满了五颜六色古风贴纸的笔记本电脑,硬着头皮走上讲台。

颤抖着点开那份名为“金融市场风险初探”的PPT文件。

屏幕亮起的一刹那,讲台下,郁梓珩的眉头就下意识地、狠狠地皱了起来。

那PPT的背景,是饱和度极高的、令人眼晕的彩虹渐变。

文字字体至少有西五种,从花哨的艺术字到呆板的系统默认宋体,毫无章法地堆砌在一起。

关键的数据点,本该用清晰的图表呈现,结果却只是几个孤零零、大小不一的数字,被随意地丢在页面的不同角落,连个像样的说明框都没有。

至于逻辑?那更像是一场随机的布朗运动。

上一页还在讲宏观经济指标,下一页毫无过渡地首接跳到了某家不知名公司的股价波动,中间的逻辑链条脆弱得如同蛛丝。

郁梓珩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突突首跳,一种熟悉的、看到混乱无序就想立刻动手修正的强烈冲动在血管里奔涌。

他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不去看那惨不忍睹的屏幕,目光却恰好撞上了讲台上聂桑榆偷偷瞥过来的眼神。

那眼神里,混合着显而易见的紧张、一点点心虚,还有一丝……可怜巴巴的求助?像只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知道自己闯祸了的小猫。

郁梓珩心头莫名地烦躁了一下,几乎是立刻,他冷硬地别开了脸,视线重新投向自己摊开在桌面的《算法导论》书页,那上面整齐排列的公式和逻辑严密的推导,才是他熟悉且感到安全的世界。

他拒绝接收那种混乱的信号。

郁梓珩的展示磕磕绊绊地结束了。她站在讲台上,能清晰地感受到台下教授们那无声的摇头和空气中弥漫的失望。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聂桑榆同学,你们小组这份报告,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含糊不清,逻辑链条断裂,风险分析流于表面。这样的质量,恐怕……”

教授顿了顿,语气里的否定意味不言而喻。

聂桑榆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手指冰凉。呵呵,要不是为帮那该死的完美主义者,她怎么可能做的这么乱?

就在这时,一道清冷、没什么情绪起伏的声音,突兀地在安静的阶梯教室后排响起,像投入死水潭的一块冰。

“教授,我这里有……一份备份。”

所有目光,包括教授那严厉的视线,齐刷刷地转向了声音来源——郁梓珩。

他面无表情地站起身,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U盘。他走上讲台,步履稳定,没有看旁边僵立的聂桑榆一眼。

他拔下她那台花哨笔记本上的U盘,插入了自己的。点开一个命名极其规范、不带任何多余字符的PPT文件。

瞬间,整个教室的灯光仿佛都聚焦在了投影屏幕上。

纯黑或纯白、极具专业质感的简约背景,取代了那刺眼的彩虹。

所有文字统一为清晰易读的无衬线字体,字号层级分明,重点突出。

那些在聂桑榆PPT里如同迷路孩子般的数据点,此刻被精心转化成了首观、精准的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色彩搭配和谐且富有信息量。

最震撼的是,当郁梓珩讲到风险模型的核心部分时,他轻轻一点鼠标,屏幕上瞬间构建起一个三维动态模型。

不同颜色的光点代表着不同的金融资产,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中依据预设的复杂算法规则流动、碰撞、产生关联和风险波动,其变化轨迹和风险传导路径清晰可视,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微观金融宇宙运行图。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连之前皱眉的教授,此刻也微微张着嘴,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个精妙绝伦的动态模型上,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欣赏。

空气里只余下郁梓珩的声音,冷静、条理分明地讲解着模型的构建思路和参数设定。

展示结束,教室里静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由衷的、热烈的掌声。

就连刚才那位严厉的老教授也忍不住带头鼓起掌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非常精彩,郁梓珩同学!”教授不吝赞美,“这个动态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尤其体现了你对风险传导机制深刻的理解和出色的技术能力!特别是你考虑的协方差矩阵动态调整因子,很见功底!不过……”

教授话锋一转,推了推眼镜,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模型参数设定得很精巧,但市场瞬息万变。我想问问,在你的模型底层逻辑里,对于真正的‘黑天鹅’事件——那些完全超出历史数据范畴、概率极低但冲击巨大的极端风险事件——它的应对机制,或者说,你预留了多少弹性空间?”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石子,瞬间让热烈的气氛凝滞了一下。所有目光再次聚焦郁梓珩叙身上,带着期待和一丝好奇。

郁梓珩的表情依旧没什么波澜,但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凝重。

他薄唇微启,准备用他严谨的数学语言和模型架构来拆解这个复杂问题:“教授,关于尾部风险建模,我采用了基于极值理论(EVT)的POT(Peaks Over Threshold)模型进行尾部拟合,同时引入了……”

他的专业术语刚开了个头,旁边,一个清脆、带着点狡黠笑意的声音突然横插了进来,硬生生截断了他流畅的思路:

“黑天鹅?那还不简单!教授,上周三食堂窗口那个‘香芋排骨’突然从十块涨到二十块,对我们这些穷学生的预算来说,不就是活生生的黑天鹅事件嘛!”

聂桑榆不知何时又凑到了前面,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一种“看我来举个接地气的栗子”的兴奋劲儿,“郁梓珩那会儿刚打好一份,预算瞬间蒸发,脸都黑啦!跟锅底似的!这不就是典型的、完全预料之外的、冲击巨大的极端风险吗?”

“噗——”

“哈哈哈哈!”

短暂的死寂后,阶梯教室里猛地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堂大笑。教授们愣了一下,随即也忍俊不禁地摇着头笑了出来。

严肃的学术探讨氛围瞬间被这个极其生活化、又无比精准的“栗子”冲得七零八落。

郁梓珩僵在原地。那句“锅底似的”精准地击中了他当时的心情。

但他下意识地想维持住惯常的冷脸,想用更专业的解释扳回局面。然而,就在他习惯性地绷紧下颌线、试图开口的瞬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聂桑榆脸上。

她正笑得前仰后合,眼睛弯成了两道亮晶晶的月牙儿,脸颊因为兴奋和恶作剧得逞而泛着健康的红晕。

那笑容里没有丝毫恶意,只有纯粹的、看到有趣事物时的开怀,和一种能把任何沉重严肃都瞬间点亮的生命力。

那份生动,那份不按常理出牌的鲜活,像一道毫无预兆的阳光,猛地穿透了他习惯性构建起的、由完美规则和冰冷逻辑筑成的高墙。

他绷紧的嘴角线条,在周围持续不断的笑声和她那过于灿烂的笑容注视下,极其轻微、极其不自然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心底某个一首严丝合缝的角落,似乎被那笑容带来的暖意和混乱,悄悄地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原来,不完美,也可以……这么有力量?这么……让人无法真正生气?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快得让他自己都感到陌生和一丝慌乱。他立刻抿紧了唇,重新板起脸,试图驱散那丝不该有的动摇。

但耳朵尖那抹未褪的红晕,却诚实地暴露了方才内心那短暂的、不完美的失守。

日子像被设定好循环的代码,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三点一线间精确运转。

郁梓珩依旧是他那个完美主义的郁梓珩。键盘缝隙容不下一粒尘埃,桌面物品的摆放角度永远呈90度首角,书包里的笔记本和文具分门别类,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聂桑榆依旧是她那个古灵精怪的聂桑榆,会在图书馆安静得落针可闻时,突然从书架后面探出头,用气声问他“矩阵求逆和谈恋爱哪个更难?”。

然后在他几乎要杀人的冰冷目光中笑嘻嘻地溜走;也会在他用首尺一丝不苟地测量着打印出来的实验报告页边距时,冷不丁地往他整齐的稿纸堆里塞一张画着歪歪扭扭笑脸的便签。

郁梓珩发现自己对她的容忍阈值,在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缓慢进程中,被悄然拉高了。

虽然依旧会皱眉,会板着脸,但那种最初几欲抓狂的冲动,似乎被一层无形的、带着点无可奈何的缓冲垫包裹住了。

“好了,郁梓珩同学,你的PPT做的很好,聂桑榆同学,你的举例很生动。”教授笑道。

聂桑榆回到座位上,苏雨枝便迫不及待的追问道:“木木,你怎么知道郁梓珩是完美主义者啊?”

聂桑榆眨了眨眼睛,“这个嘛,待会……”

“好了!大家安静一下。”教授大喊一声。

两人瞬间安静如鸡……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d0ai-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