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何以治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章 何以治国

 

他见李渝不语,以为他被问住了,不禁露出一丝得色,继续道:“老夫以为,圣人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乃金玉良言!为君者,当以身作则,施以仁德教化,使万民知礼仪,懂廉耻,则天下自然大治。若一味依赖严苛法令,虽能收一时之效,却会使民心离散,积怨成疾,终成祸患。秦朝之速亡,便是前车之鉴!不知李国士,以为然否?”

一番话说得是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引得许靖等一众文官连连点头。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李渝,看他如何应对这经典的儒家论调。

只见李渝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却不首接回答,反而问道:“请问谯学士,您家中可有良田?”

谯周一愣,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但还是傲然答道:“老夫蒙陛下厚恩,薄有田产百顷。”

“那敢问学士,对待良田,是该用‘德’来教化,还是用‘法’来耕种?”李渝再问。

此问一出,满场皆是愕然。这是什么古怪的问题?田地,跟德、法有什么关系?

谯周眉头一皱,斥道:“一派胡言!田地乃死物,何来教化之说?自当是顺应天时,以水利、农具、人力等‘法’度,勤加耕耘,方能有所收获!”

“说得好!”李渝抚掌大笑,“学士说得太好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国家,便如这田地!百姓,便如这禾苗!君主,便是那农人!仁政,是农人希望禾苗茁壮成长、获得丰收的‘心愿’!而法制,则是农人用来灌溉、施肥、除草、驱虫的‘工具’和‘手段’!敢问学士,一个农夫,光有丰收的心愿,却不去辛勤劳作,不去使用工具,他能得到粮食吗?”

“这……”谯周语塞。这个比喻,简单粗暴,却又形象得让他无法反驳。

李渝不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追击:“学士方才所言‘秦之速亡’,大谬不然!秦亡,非亡于法制,而是亡于滥用其法,严苛过度,失了‘仁心’!好比农夫,为求速成,过度施肥浇水,反倒烧死了禾苗!错不在工具,而在使用工具的人,心坏了!”

“我大汉初立,高祖皇帝以‘约法三章’而定天下,这‘法’,难道不是法制吗?文景二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此乃‘仁心’。但同时,他们也严惩贪官污吏,打击豪强,此乃‘法’!正因仁心为本,法制为用,二者相辅相成,方有‘文景之治’!”

李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振聋发聩。

“今日之天下,曹贼窃国,孙权割据,便如良田之中,生出了无数的恶草与害虫!我们身为农人,是该对着这些恶草害虫念叨‘仁义道德’,指望它们自行了断?还是该拿起我们手中名为‘法度’的锄头,坚决地将其铲除,以保护我们的禾苗?”

“所以,小子以为,仁政与法制,从来就不是对立的!仁政是目的,是方向,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法制是手段,是保障,是我们实现目的的唯一途径!空谈仁政而无法制,是为空谈,是自欺欺人!只用法制而无仁心,是为暴政,是自取灭亡!”

“为君者,当胸怀仁政,手持法剑!对百姓,施以仁爱,如春风化雨;对国贼,行以法度,如雷霆万钧!如此,方可内安黎民,外攘强敌,成就不世之功业!这,便是我对治国之道的理解!”

一番话说完,李渝对着刘备深深一揖,坐回席上,再不多言。

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李渝这番前所未有的论述给震住了。他没有陷入儒法之争的窠臼,而是跳出了框架,将二者完美地统一了起来。“仁政为体,法制为用”,“仁心为本,法剑在手”,这些提法,新颖、大胆,却又无比贴合当下的时局,充满了强大的说服力。

武将们听得是热血沸腾,他们最能理解这种“对敌人如严冬,对同志如春天”的逻辑。

诸葛亮抚着羽扇的手,微微一顿,看向李渝的眼神中,充满了激赏与……一丝震撼。他自诩通晓百家,亦在尝试融合儒法之长,却从未想过能有人将这其中的关系,阐述得如此清晰、透彻、首白!

许靖等老臣,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他们穷经皓首一生,也未曾有过如此见地。

而站在殿中的谯周,则是面如死灰,浑身颤抖。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脑中一片空白。李渝的理论,自成体系,逻辑闭环,根本无懈可击。他引以为傲的经义学识,在对方这套实用而宏大的治国理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噗通”一声。

谯周双腿一软,颓然坐倒在地,失魂落魄地喃喃道:“仁政为体,法制为用……老夫……老夫输了……”

他这一认输,便宣告了这场经筵大辩的最终结果。

“好!好!好啊!”

龙椅之上,刘备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猛地站起身,连叫了三声好!

“胸怀仁政,手持法剑!说得太好了!”刘备快步走下龙椅,亲自来到李渝面前,双手扶起他,眼中满是欣赏与倚重,“先生之才,不止在沙场,更在庙堂!不止能安邦,更能兴国!朕今日方知,何为‘无双国士’!有先生为太子太傅,乃我大汉之幸,社稷之幸!”

他转过身,面对满朝文武,声如洪钟地宣布:

“朕意己决!即刻起,李渝,便是我大汉的太子太傅!总领东宫事务!但凡有关太子教导之一切事宜,皆由太傅决断!若有不从者,以违逆君上论处!”

这一次,再无一人反对。

许靖、谯周等人,皆面带愧色地低下头。他们输得心服口服。

武将们则个个与有荣焉,笑逐颜开。

李渝,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彻底征服了蜀汉的朝堂。他不但赢得了太子太傅的职位,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治国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了这座大殿之上,烙印在了君王和百官的心中。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才算是在这个时代,真正地站稳了脚跟。

退朝之后,李渝走在宫道上,只觉得阳光格外明媚。他今日并非全凭口才,而是将后世数千年政治哲学演变和国家治理的经验,浓缩成了最精华的观点。这是一种跨越时代的降维打击,谯周焉能不败?

正走着,他忽然看到前方不远处的长廊下,一抹熟悉的淡绿色身影一闪而过,躲到了柱子后面,却又偷偷探出半个脑袋,向他这边望来。

是刘凝霜。

她那双美丽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骄傲、喜悦和毫不掩饰的崇拜。

李渝心中一暖,对着她的方向,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导那个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注定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但此刻,他充满了信心。

因为他知道,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hdc-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