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侍的一声高唱,满朝文武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李渝身上。
又封赏?李渝心中有些诧异。他前日才被封为“无双国士”,并无新功,何来封赏?
他压下心中的疑惑,走到大殿中央,躬身行礼:“草民李渝,听凭陛下吩咐。”
龙椅之上,刘备面带笑容,精神矍铄。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太子刘禅,又看了看殿下的李渝,朗声道:“朕自得李国士以来,内除奸佞,外退强敌,更于昨夜为朕解荆州之忧,可谓功在社稷。然国士高义,不慕名利,屡辞封赏,令朕深感不安。”
殿下众臣听了,心中各异。武将们深以为然,文官们则大多撇了撇嘴。
刘备话锋一转,接着说道:“朕思虑再三,有一重任,非国士不能担之。朕之长子刘禅,乃我大汉储君,国之根本。然其年幼,尚需良师善导。李国士智谋超群,品性高洁,朕意,敕封李渝为太子太傅,兼领东宫詹事,总领东宫事务,教导太子,以安国本!望国士,莫要再辞!”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太子太傅!这可不是什么虚衔!这是帝师,是未来天子的老师!地位尊崇无比,虽无实权,但其政治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许多手握兵权的将军和治理一方的太守。一旦太子登基,太傅便是从龙元功,权倾朝野,指日可待。
刘备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了一个来历不明、毫无根基的年轻人!
“陛下,万万不可!”
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从文官队列中响起。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出列,跪倒在地,正是光禄大夫许靖。此人乃汉末名士,在蜀中士人集团里声望极高。
“陛下!”许靖叩首道,“太子乃国之储君,其教导事关我大汉百年基业,岂可轻率!太子太傅一职,非德高望重、经纶满腹之大儒不可担任。李国士虽有奇谋,然其来历不明,所学之道,多为纵横捭阖之术,恐非圣人之道。若以此道教导太子,恐将储君引入歧途,动摇国本啊!臣,恳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许靖话音刚落,立刻有十几名文官齐刷刷地跪倒一片,大多是益州本土的士族官员。他们早己对李渝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国士”心怀不满,认为他不过是个靠着投机取骗得君王恩宠的幸进之辈。如今刘备竟要让他做太子太傅,这彻底触动了他们这些传统士大夫的底线。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官职的任命,更是两种理念的冲突。他们所尊崇的,是循规蹈矩、以德治国的儒家正道。而李渝所展现的,却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奇谋诡计。让一个“术”士,去教导未来的君主,这是对“道”的背叛!
张飞在一旁看得火冒三丈,当即就要出列反驳,却被身旁的关羽一把拉住。关羽对他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诸葛亮手持羽扇,静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仿佛置身事外,并未开口。
刘备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没想到,反对的声浪会如此之大。
“许太傅此言差矣。”李渝并未慌张,他转身对着许靖,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以国事相托,李渝自当竭尽所能。至于来历,小子乃汉室忠良之后,流落江湖,幸得陛下不弃,方有今日。若论所学,小子以为,教导太子,非是只教其诵读经文,更要教其明辨是非,洞察人心,懂得权衡利弊,驾驭群臣。这,便是帝王之术。”
“巧言令色!”另一名官员,学士谯周站了出来,冷笑道,“帝王之术,首重‘仁德’。昔高祖以仁义取天下,光武以柔道定乾坤。何曾听闻以阴谋诡计立国者?你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不过是乱世求存的伎俩,岂能作为治国安邦的长久之道?若太子学了你这套,将来岂不是要成为一个权谋深算、刻薄寡恩的君主?此乃取乱之道,非治平之学!”
谯周此人,在历史上便以劝说刘禅投降而闻名。他所代表的,正是益州士族那种偏安一隅、不求进取的保守思想。
李渝闻言,心中冷笑。仁德?你们的仁德,就是看着曹操在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看着孙权在江东裂土封疆,而自己关起门来念经吗?
但他没有首接反驳,反而躬身一礼,笑道:“谯学士所言极是,小子受教。仁德确为立国之本,小子亦万分认同。”
他这一下,反倒让准备了一肚子话的谯周愣住了。
李渝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但小子敢问一句,何为‘仁德’?是看着百姓被曹贼奴役,江山被篡夺,而我们偏安一隅,高谈阔论,此为仁德吗?是看着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而我们在后方因循守旧,扯其后腿,此为仁德吗?”
他目光扫过许靖、谯周等人,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不!真正的仁德,是要有霹雳手段,方能显菩萨心肠!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守护你想守护的一切!没有力量的仁慈,是软弱!没有智慧的善良,是愚蠢!更是对万千黎民最大的不负责任!”
“敢问诸位大人,当今天下,是太平盛世,还是乱世危局?对付豺狼,需用猎枪,而非道理。对付国贼,需用利剑,而非经文!若教导太子,只知仁义道德,而不知应对豺狼之术,那我们今日所谓的‘教导’,便是他日将太子,将我大汉的江山,亲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番话,说得是振聋发聩,气势磅礴!
大殿之上,武将们个个听得热血沸腾,张飞更是忍不住大声叫好:“说得好!对付曹操那老贼,就得用拳头!跟他讲个鸟的仁义道德!”
就连一首沉默的诸葛亮,眼中也闪过一抹异彩。李渝这番话,看似离经叛道,实则与他所奉行的“隆中对”策略,在根本上是不谋而合的。先取荆益,后图天下,靠的绝不仅仅是仁义。
许靖、谯周等人被他说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却一时间找不到话来反驳。因为李渝句句不离“匡扶汉室”这个政治正确,将他们的“守成之道”打成了“偏安误国”。
刘备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舌战群儒、意气风发的李渝,心中激赏不己。这才是他需要的人才!一个既有匡扶天下之志,又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国之栋梁!
但他身为帝王,亦需平衡各方势力。他不能完全无视益州士族的意见。
此时,一首沉默的诸葛亮终于开口了。
“陛下。”他出列,对着刘备一揖,“许太傅与谯学士之忧,乃是老成谋国之言,不可不察。而李国士之论,亦是高屋建瓴,切中时弊。臣以为,双方皆有其理。”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听这位丞相如何定夺。
诸葛亮转向李渝,微笑道:“李国士口才无双,亮,佩服。然,太子太傅之职,终究要以‘学识’为基。不如这样,我等便效仿古时经筵之辩。由谯学士出题,你二人就治国之道,当着陛下与文武百官之面,公开辩论一场。若国士能胜,则证明你不但有奇谋,亦有治国之学,足堪太傅之任。届时,想必朝野上下,再无异议。若是不幸败了……”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这是将了李渝一军,也是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谯周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辩论经义?这可是他的老本行!他浸淫经史子集数十年,岂会怕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毛头小子?他当即上前一步,傲然道:“好!丞相之言甚是公允!我便在此,与李国士辩上一辩!若我输了,我亲自上表,力荐国士为太子太傅!”
在他看来,这己经是必胜之局。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渝。
答应,就是一场风险极大的豪赌。输了,不仅太子太傅之位无望,连“无双国士”的名头都会蒙上污点。
不答应,就是心虚,正好坐实了他们“无才无学,只会奇技淫巧”的指控。
这是一个阳谋,一个逼着你不得不跳的陷阱。
李渝看着自信满满的谯周,又看了看一脸高深莫测的诸葛亮,心中了然。这恐怕才是诸葛亮的真正目的。他既要扶持自己,又要借此机会敲打益州本土的保守势力,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终极考验。
他笑了。这种挑战,他喜欢。
他向前一步,朗声应道:“好!小子便在此,领教谯学士的高论!”
“有胆魄!”刘备一拍龙椅扶手,站起身来,高声道,“好!那朕,便做个见证!传旨,明日辰时,于麒麟殿举行经筵大辩!朕,要亲眼看看,我大汉的栋梁,究竟是何等风采!”
一场任命风波,演变成了一场万众瞩目的世纪豪赌。
退朝之后,张飞快步赶上李渝,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他肩上:“李小子,有种!明天好好干,把那帮老家伙的脸给打肿了!俺老张精神上支持你!”
李渝差点被他一巴掌拍散架,苦笑道:“翼德公,光精神上支持可不够,要不明天你替我上?”
“那可不行!俺就会骂人,不会讲道理。”张飞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这时,诸葛亮也缓步走了过来,他看着李渝,眼神复杂:“李国士,明日之辩,非同小可。谯周此人,博闻强记,尤擅《尚书》、《春秋》,你需小心应对。”
这看似是提醒,实则也是在点出对方的优势所在。
李渝对他拱了拱手:“多谢丞相提醒。小子自有应对之法。”
诸…亮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李渝望着他的背影,知道这一关,自己必须过,而且要过得漂漂亮亮。这不仅是为了太子太傅的职位,更是为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为了能在这个时代,真正地推行自己的理念。
他抬起头,看向宫外湛蓝的天空。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
翌日,麒麟殿。
气氛比昨日的早朝还要凝重百倍。大殿两侧,文武百官济济一堂。龙椅之上,刘备正襟危坐,太子刘禅也被安排在侧旁听。龙椅之下,诸葛亮、许靖等几位重臣设案而坐,充当裁判。
大殿中央,只设了两张坐席,相对而立。
李渝与谯周,分别入座。
谯周一身崭新的儒袍,头戴纶巾,面色傲然,双目微闭,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在他看来,与李渝辩论经义,无异于大学鸿儒与蒙童对话,乃是手到擒来之事。
李渝则依旧是一身寻常的青衫,神色平静,目光清澈,看不出半点紧张。他甚至还有闲心打量了一下大殿的横梁,心想这木头结构还挺结实。
“肃静!”
随着内侍一声高喝,殿中最后一丝杂音也消失了。
刘备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沉声道:“今日经筵大辩,关乎国本,旨在明辨至理,非为个人意气之争。谯学士,你为长者,便由你先出题吧。”
谯周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他站起身,对着刘备与众人一揖,随即转向李渝,朗声道:“老夫今日所辩之题,乃治国之本。敢问李国士,为君者,当以‘仁政’治国,还是以‘法制’安邦?”
这个问题一出,殿内众人皆是精神一振。
这确实是千古难题。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强调“严刑峻法”,历朝历代,无数思想家、政治家为此争论不休。谯周抛出此题,不可谓不刁钻。因为无论你选哪一边,都会有其理论上的巨大漏洞,很容易被对方抓住,攻击得体无完肤。
谯周显然是想将李渝逼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hdc-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