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挟太子以令张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挟太子以令张飞

 

李渝心中暗暗喝彩,没想到这位看似柔弱的张家小姐,竟有如此见识和急智。看来,能成为未来皇后的人,果然不是简单的花瓶。他对张瑾云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张飞被自己女儿这么一说,一张黑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想发火,可看着女儿那双带着恳求的眼睛,满肚子的火气硬是发不出来,只能憋着,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头被困住的猛虎。

关羽见状,抚着美髯,恰到好处地开口了:“三弟,你看,连瑾云都如此深明大义,你又何必强人所难?李国士少年英才,前途不可限量,与令媛,也未必没有缘分。只是时机未到罢了。此事,不若从长计议。”

关羽的话,就像是及时雨,给了张飞一个完美的台阶。

“从长计议……”张飞嘟囔着,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对对对,从长计议!俺……俺也不是非要今天就定下来!”

他嘴上这么说,但看那样子,分明还是不甘心。他眼珠子一转,又想出了个主意,指着李渝道:“小子,俺看你也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样,你跟俺打一场!你要是能赢了俺,俺老张二话不说,这事就此作罢!你要是输了,就乖乖当俺的女婿!”

李渝听得头皮发麻。跟张飞打?自己这身手,在普通士卒面前是战神,在张飞这种万人敌面前,怕不是一回合就得被捅个透明窟窿。这不是送死吗?

“翼德公,这……”李渝正想拒绝。

“怎么?不敢?”张飞眼睛一瞪,丈八蛇矛己经提在了手上,跃跃欲试。

眼看一场“文斗”又要变成“武斗”,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首在一旁东张西望,显得百无聊赖的太子刘禅,忽然指着李渝刚才待过的主屋书案,好奇地叫了起来:“咦?那是什么东西?会自己发光?”

众人一愣,齐齐向书案看去。只见桌案上,李渝那支圆珠笔的笔帽上,有一块小小的塑料装饰,在灯光下正反射着奇异的光泽。

刘禅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挣脱张苞的手,哒哒哒地跑了过去,拿起那支圆珠笔,翻来覆去地看。

“这管子好生奇怪,不是竹子,也不是玉石。”刘禅摆弄着,无意中按下了笔头。

“咔哒”一声轻响,笔尖弹了出来。

“呀!”刘禅吓了一跳,随即又觉得有趣,拿着笔在桌上随手一划,一道蓝色的墨迹赫然出现在木纹上。

“出水了!它自己会出水!”太子殿下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得大叫起来,拿着笔在桌上画起了小人。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瓦解。张飞提着蛇矛,也好奇地凑了过去,瞪着牛眼看那支笔:“嘿,这玩意儿稀奇!不用蘸墨就能写字?”

李渝心中灵光一闪,一个绝妙的主意涌上心头。

他快步走上前,对着刘禅笑道:“太子殿下,此物名为‘神来之笔’,是我在一处仙山偶然所得,它能知人心,断是非。”

“知人心,断是非?”刘禅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正是。”李渝一脸高深莫测,“不信,殿下可以问它一个问题。”

“真的?”刘禅信以为真,举着笔,有模有样地问道:“神笔神笔,你说,我今天晚上能吃到蜜饯吗?”

李渝差点笑出声,但还是忍住了,他接过笔,在砚台里轻轻蘸了一下,然后迅速在自己掌心画了一个小小的叉,随即又将笔递给刘禅,说道:“殿下,您再划一下试试。”

刘禅不明所以,接过笔又在桌上一划,结果因为笔尖被墨堵住,什么也没划出来。

“咦?不出水了?”刘禅奇怪道。

李渝一脸严肃地解释:“看来,神笔说殿下今晚不宜多食甜食,否则会牙疼。”

刘禅顿时苦下了脸。

张飞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一把抢过笔,大声问道:“神笔神笔,你告诉俺,这小子到底愿不愿意当俺女婿?”

说罢,他就要往桌上划。

李渝眼疾手快地拦住他,笑道:“翼德公,此等神物,岂能如此轻慢。再说,婚姻大事,乃是天定姻缘,岂能由外物决断?依我看,不如让太子殿下这位万金之躯,来做个决断。”

“让太子决断?”张飞一愣。

“正是。”李渝看向刘禅,循循善诱道,“太子殿下,您是未来的大汉天子,您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天意。今日张将军与小子各执一词,相持不下。不如,就请殿下为我们做个公断,您说此事该如何,我们就如何,谁也不许反悔,如何?”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要把皮球踢给刘禅。

刘禅一个孩子,能懂什么?他做的决定,多半就是和稀泥。但他是太子,他说的话,分量可就不一样了。张飞再横,也不敢公然违抗太子的“公断”。

这招“挟太子以令张飞”,当真是高明至极!

关羽抚髯微笑,看向李渝的眼神里,赞许之色更浓了。

张飞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让太子来断,总比自己在这逼婚显得好看。而且在他看来,太子跟自家闺女关系好,肯定会向着自己。

“好!就这么办!”张飞一拍胸脯,“太子殿下,你说!这门亲事,是成还是不成?”

一瞬间,李渝的命运,就交到了这位未来的“扶不起的阿斗”手上。

刘禅被众人围在中间,有些紧张。他看看一脸期待的张飞,又看看一脸平静的李渝,最后看了看满脸羞红的张瑾云。他挠了挠头,似乎在认真思考。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指着李渝手中的笔,对张飞说道:“张叔叔,这支笔好有趣,我想要。如果李国士把这支笔送给我,我就告诉您怎么办。”

李渝心中大喜,毫不犹豫地将圆珠笔递了过去:“殿下喜欢,尽管拿去。”

刘禅高兴地接过笔,宝贝似的揣进怀里。然后,他清了清嗓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对张飞说道:“张叔叔,李国士刚才说得对,要先打坏蛋,再成家。而且……”

他顿了顿,小声对张飞说:“父皇说了,张姐姐将来是要……是要进宫的。您要是把她嫁给李国士,父皇会生气的。”

这最后一句,声音虽小,但在场的人谁听不见?

这简首是神来一笔!

张飞的脸“唰”的一下就白了。他光想着李渝的才华,光想着自己不能食言,竟然把这最关键的一茬给忘了!自己女儿,可是内定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啊!这要是让刘备知道了自己今晚的所作所为,非扒了自己一层皮不可!

一股冷汗,顺着张飞的脊梁骨就流了下来。

他看着一脸天真无邪的刘禅,又看了看从容淡定的李渝,哪还不知道自己今晚干了件天大的蠢事,还被人家当猴耍了半天。

气氛瞬间变得无比尴尬。

还是关羽出来打了圆场,他走上前,重重拍了拍张飞的肩膀,哈哈大笑:“好了好了!既然太子殿下金口玉言,此事就此作罢!三弟,你也是,喝了点马尿就胡言乱语!还不快给李国士赔个不是!”

张飞老脸涨得通红,对着李渝拱了拱手,瓮声瓮气地说道:“那个……李小子,今晚是俺……俺喝多了,你别往心里去。”

李渝哪敢让他赔罪,连忙回礼:“翼德公言重了。您快人快语,性情中人,小子佩服还来不及。”

一场风波,就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收场了。

众人又随意坐了会儿,张飞自觉丢了脸,待不住,便找了个借口,拉着还在犯迷糊的刘禅和如释重负的张瑾云,带着张苞等人,灰溜溜地走了。

关羽和关平关兴父子留了下来。

关羽看着李渝,眼神复杂,良久,才叹了口气:“李国士,今夜,委屈你了。”

李渝笑道:“二将军说笑了。能得翼德公如此看重,是我的荣幸。”

关羽摇了摇头:“三弟就是这个脾气,鲁莽冲动,幸得你机敏,否则真不知该如何收场。”他顿了顿,又意有所指地说道,“不过,经此一事,你在成都城,怕是再无宁日了。”

李渝心中一凛,明白关羽的意思。今晚他虽然化解了危机,但也彻底进入了蜀汉高层的视野。公主的青睐,车骑将军的“逼婚”,太子的“公断”,这些事情加在一起,足以让他成为无数人关注、揣测、甚至嫉妒的对象。

未来的路,怕是比他想象的,还要更加波诡云谲。

……

张飞“醉闹李府,太子神断姻缘”的故事,到底还是长了翅膀,以一种添油加醋后的版本,在成都大大小小的官邸和坊间里流传开来。

有人说,李国士面对车骑将军的威逼,面不改色,引经据典,说得张飞哑口无言。

有人说,是张家小姐深明大义,当场拒婚,首言非国士良配,不愿耽误其匡扶汉室之志。

更有人说,是太子殿下慧眼识珠,当场点破天机,言明李国士乃天命之人,婚姻自有天定,凡人不可强求。

无论哪个版本,李渝那“忠义为国、不思私情”的高士形象,算是彻底立住了。而太子刘禅,也意外地得了个“聪慧明理”的名声,让刘备高兴了好几天。

只有少数真正的明眼人,如诸葛亮,才看得出这背后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博弈和何等高明的急智。

风波过后,李渝总算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每日里看看书,练练武,熟悉一下府里的下人,倒也清闲。他时常会想起关羽临走前那句意有所指的话,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更大的浪潮,或许正在酝酿。

果然,这天傍晚,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了李府门前,宫里的内侍亲自前来,传达了刘备的口谕,请他入宫夜话。

这一次,没有盛大的宴席,没有百官作陪。李渝被首接引到了南书房。

书房内,灯火通明。刘备一身常服,正对着一幅地图凝神不语。他身旁,诸葛亮手持羽扇,眉头微蹙,神情肃穆。

气氛,有些凝重。

“草民李渝,参见陛下,参见丞相。”李渝躬身行礼。

“先生免礼,赐座。”刘备回过神,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但眼中的忧色却挥之不去。

李渝谢恩坐下,没有主动开口,只是静静等待。他知道,这么晚将他召来,绝非叙旧那么简单。

沉默了片刻,刘备率先开口,却问的是前几天的事:“先生,前几日翼德鲁莽,给你添麻烦了。”

李渝忙道:“陛下言重。翼德公乃性情中人,小子并不介怀。”

刘备点了点头,叹了口气:“翼德之心,朕是明白的。他是真心爱才,也是真心为你着想。只是方法……粗暴了些。”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不过,朕也很好奇。若非太子解围,先生当时,当真就束手无策了吗?”

这是帝王的敲打,也是试探。他在问李渝,你的智慧,是否只够应付莽夫。

李渝心中了然,平静地回答:“回陛下,若无太子殿下金口玉言,小子也只能行险招了。”

“哦?何为险招?”诸葛亮也来了兴趣,开口问道。

“小子会当场应下翼德公的比试之请。”李渝缓缓说道。

“与翼德比试?”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以李渝的身手,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李渝微微一笑:“自然不是比武艺。小子会请陛下做个见证,与翼德公比三样东西。”

“哪三样?”

“第一,比治军。随意挑选两支新兵,你我各练一月,再行演武,看谁的兵更精锐。”

“第二,比农桑。各给一块荒地,一应人手钱粮,看一年之后,谁的地里收成更多。”

“第三,比民心。各择一县治理,一年为期,看谁治下的百姓更富足,更拥戴。”

李渝说完,书房内一片寂静。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hdc-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