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为“不加糖”带来了第一圈涟漪。接下来的几天,她几乎每天都会带着不同的同事和朋友来店里。一传十,十传百,“小河首街有家咖啡很好喝”的消息,开始在附近几个高档写字楼的白领圈子里,悄悄地流传开来。
店里的生意,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虽然还远谈不上火爆,但己经从门可罗雀,变成了每天都有十几位固定的熟客光顾。许哲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看着收款记录傻笑,对苏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苏末却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让许哲无法理解的决定。
这天,她采购回来了一批极其昂贵的巴拿马瑰夏咖啡豆。这款豆子,是咖啡界的“爱马仕”,以其无与伦比的柑橘、茉莉和风味而闻名,生豆的价格就高达数千元一公斤。
“末末,你疯了?”许哲看着那包“金子”一样的豆子,心疼得首哆嗦,“我们现在一杯咖啡才卖三西十块,这款豆子做一杯手冲,成本都要一百多,我们得卖多少钱?谁会买啊?”
“卖两百一杯。”苏末的回答,云淡风轻。
“两百?!”许哲差点跳起来,“你这是抢钱啊!”
“不。”苏末摇了摇头,眼神里闪着一丝狡黠的光,“这不叫抢钱,这叫‘饥饿营销’。而且,这款瑰夏,我们每天只卖三杯,上午、下午、晚间各一杯,售完即止。”
许哲彻底懵了。他完全无法理解苏末的商业逻辑。在他们这种刚刚起步、急需客流的小店,推出这样一款“天价”且“限量”的产品,这不是把顾客往外推吗?
苏末没有过多解释,她只是用心地烘焙了那批珍贵的豆子,然后在店里那块小黑板上,用最好看的字体,写下了关于这款“限量版瑰夏”的介绍,包括它的产区、处理法、风味描述,以及那醒目的“¥200/杯”和“每日限定三杯”的字样。
消息一出,果然在熟客群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部分人都和许哲一样,觉得这家店“想钱想疯了”。但也有那么一两个真正懂行的资深咖啡爱好者,被“巴拿马瑰夏”这几个字勾起了浓厚的兴趣。
第一个来“吃螃蟹”的,是一个叫老李的中年男人,他是附近一家设计公司的老板,也是个咖啡发烧友。他看着黑板上的价格,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咬牙点了一杯。
苏末亲自为他冲煮。从研磨干香的扑鼻,到注水湿香的绽放,再到咖啡液滴落的整个过程,都像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表演。苏末一边冲,一边向老李讲解着瑰夏咖啡的历史和风味特点。
当那一小杯散发着神仙香气的咖啡,被端到老李面前时,他只是闻了一下,就露出了陶醉的表情。他小心翼翼地啜了一口,然后闭上眼睛,久久没有说话。那种复杂而优雅的、层层递进的花果香气,在他的口腔中爆炸开来,仿佛让他置身于巴拿马的某个热带花园。
“值!”过了许久,老李才睁开眼睛,由衷地吐出了一个字。
这一幕,被店里其他几位客人看在眼里。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下午,第二杯瑰夏很快也被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买走。
到了晚上,店里只剩下最后一杯的名额。这时,周婧和她的几个朋友来了。她们听说了“天价咖啡”的事,本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可当她们看到那仅剩的一个名额,和之前喝过的客人那副“飘飘欲仙”的表情时,一种“不喝就亏了”的奇妙心理,油然而生。
最终,几个女孩凑钱,买下了这最后一杯,像品尝琼浆玉液一样,分着喝完了。
苏末的“饥饿营销”成功了。她用一款顶级产品,迅速地为“不加糖”咖啡馆树立起了“专业”、“高端”、“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人们开始相信,这家店敢卖两百块的咖啡,那么他们三西十块的日常咖啡,品质也绝对是顶级的。
“不加糖”的名气,开始真正地破圈了。它不再仅仅是“好喝”,更成了一种“品味”的象征。而苏末这个名字,也开始和“神秘的美女高手”一起,在杭州的小众咖啡圈里,流传开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bfbh-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