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日子像被按下了0.5倍速键。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炊烟、稻田和泥土混合的气息。时间在帮奶奶择菜、陪爷爷下棋、和发小漫无目的的闲逛中悄然流淌。
没有实验室的紧张,没有峰会的喧嚣,也没有咖啡馆的忙碌,只有一种平实而温暖的烟火气。
凌羡渔感觉自己像一棵被重新栽回熟悉土壤的植物,那些在都市校园里被挤压、被冰封的枝叶,在故土温润的滋养下,悄然舒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她刻意不去想京华,不去想那个名字。
暑假她特意回了爷爷奶奶家,他们习惯住在乡下老家。
在老家,她只是偶尔在帮奶奶翻晒稻谷的间隙,抬头看见湛蓝天空中飞过的鸟群,或者在傍晚坐在院中竹椅上,听着蝉鸣渐歇、蛙声初起时,那个在咖啡馆暮色中微微颔首的身影,会毫无预兆地闯入脑海,带来一阵短暂的心悸和随之而来的平静。
庄栀蝶和苏浅陌的视频通话成了日常。
庄栀蝶对咖啡馆告别的细节盘问了不下十遍,每次听完都激动地尖叫,信誓旦旦地说“江神绝对对你有意思!那个点头就是铁证!”苏浅陌则更关心她的稿子和老家的美食。
凌羡渔笑着应付庄栀蝶的八卦,分享着老家的琐碎,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更踏实。
她开始整理暑假积累的素材和笔记,为开学后的工作做准备。
翻看那些关于“星尘”项目的采访记录、数据分析和自己写下的密密麻麻的思考时,心境己然不同。
不再是仰望星辰的卑微,而是带着一种参与其中的、平视的专注。江临渊那句“高度认可”像一枚勋章,别在她心上,让她更有底气去挖掘更深层的故事。
某天傍晚,她陪着爷爷在村头的老榕树下纳凉。
爷爷摇着蒲扇,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慢悠悠地说:“小渔啊,在外面读书,要像这稻子一样,根扎得深,穗才沉得稳。遇到风雨,弯弯腰,过去了,照样能立起来。”
凌羡渔靠着爷爷的肩膀,看着天边被晚霞染红的云层,轻轻“嗯”了一声。爷爷朴素的话语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心底最后一丝因露营风波残留的阴霾和自我怀疑。
她想起峰会上孤立无援的绝望,想起被当众揭穿的羞耻,也想起那只坚定握住她手腕的手,想起咖啡馆里他眼底冰层融化的微光。
是的,根要扎深。她的根,在故土的坚韧里,也在自己日益增长的专业能力和勇气里。风雨会来,但弯下腰,是为了积蓄重新挺立的力量。
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候,凌羡渔收到了秦深发来的信息:
【羡渔,开学前露营小分队准备搞个小型‘复盘局’,就在学校后门那家新开的私房菜馆,时间定在返校前一天晚上。能来吗?周熙铖拍胸脯说他请客赔罪(主要是向你赔罪)。】
露营小分队……凌羡渔看着信息,指尖微微一顿。这意味着,江临渊很可能也会在。
她看着窗外院子里奶奶晾晒的花布,在阳光下随风轻轻摆动。
心里掠过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和……一丝隐隐的期待。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躲在岩石后哭泣的女孩了。
她回复:【好。我一定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caedb-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