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商队的骆驼啃食着戈壁滩上的骆驼刺,阿棠蹲在沙丘上,炭笔在羊皮纸上洇出个毛边的圆 —— 那是她对双峰驼的第一幅速写。寒风卷着细沙掠过发梢,她摸了摸腰间的皮质挎包,里面装着苏禾塞的《青竹腌菜手记》,扉页的蜂蜡火折压出道浅痕,像极了青竹村晒谷场上的竹篾纹路。
“小娘子,该上路了。” 波斯使者的头巾在夕阳下泛着古铜色,他伸手扶她起身时,阿棠注意到对方袖口的银镯纹路与柳氏的祖传之物分毫不差。骆驼队重新启程时,她的速写本被风掀开,露出夹着的辣白菜干标本,在暮色中泛着琥珀色的光。
夜宿驿站时,阿棠借着驼油灯的光记录第一天见闻。羊皮纸上歪歪扭扭写着:“波斯人用椰枣腌肉,却不知野山椒可去腥。今日见商队用粗盐腌黄瓜,涩味浸骨,明日需教他们用蜂蜜水浸制。” 窗外传来骆驼的低鸣,她摸了摸程砚送的蜂蜡火折,火苗跃起的瞬间,映出帐外波斯侍女好奇的脸。
“这是什么?” 侍女指着她笔下的辣白菜坛子。阿棠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这是青竹村的宝贝,用山泉水、野山椒和蜂蜜腌的,可好吃啦!” 她连说带比划,忽然想起苏禾教她的波斯语儿歌,便轻轻哼唱起来。侍女眼中亮起星光,跟着她用生疏的发音念:“野山椒,蜂蜜拌,坛子里睡三天半……”
撒马尔罕的烈日炙烤着石板路,阿棠蹲在驿站厨房,看着波斯厨师将黄瓜泡进咸水里。她皱眉掀开自己的陶罐,青竹村的山泉水晃出涟漪,与当地的盐碱水形成鲜明对比。“这样腌出来的菜会发酸。” 她用炭笔在灶台画了个圈,“要先用清水泡去盐分,再用蜂蜜、野山椒和香叶腌。”
厨师们面面相觑,有人嘀咕:“小姑娘懂什么?” 阿棠不说话,从挎包掏出块辣白菜干,掰碎了放进他们的汤锅里。片刻后,酸辣鲜香的气息弥漫开来,几个厨师眼睛一亮,纷纷竖起大拇指。
可到了晚上,阿棠却发起了高烧。波斯使者送来的药汤带着浓烈的藏红花味,她喝了两口便吐出来,攥着苏禾给的腌菜汤罐子掉眼泪。迷迷糊糊中,她想起程砚说的 “每隔十里燃蜂蜡”,便摸出火折在帐外点了一小堆蜂蜡。幽蓝的火光里,她仿佛看见青竹村的萤火虫飞进帐来,带来苏禾熬的蜂蜜水味道。
次日清晨,阿棠惊喜地发现烧退了。她抱着陶罐跑到厨房,用波斯语大声宣布:“腌菜要用青竹村的水和法子,不然会生病!” 厨师们虽半信半疑,却还是照做了。当新腌的辣白菜出坛时,连驿站老板都忍不住称赞:“这味道,像极了我祖母做的酸黄瓜!”
阿棠趁机翻开速写本,记下:“撒马尔罕的黄瓜偏粗短,宜切滚刀块;当地香叶辛辣,需减半使用。水土不服时,蜂蜡火折可驱寒,腌菜汤能暖胃。” 她咬了口自己腌的辣白菜,酸辣中带着蜂蜜的甜,恍惚间觉得自己离青竹村又近了些。
波斯王庭的穹顶在阳光下闪烁,阿棠站在镀金的御膳房前,手心全是汗。她穿着苏禾绣的蓝布裙,裙角绣着青竹村的蜂纹,与王庭侍女的纱丽形成奇妙对比。波斯王子笑着接过她递的辣白菜陶罐,用银刀切开蜂蜡封条时,周围响起一片惊叹。
“这蜡封的纹路,竟像我们的星月图腾。” 王子指着坛口的竹叶纹,眼中泛起好奇。阿棠壮着胆子开口:“这是青竹村的竹纹,蜜蜂会在蜡上留下翅膀的印子。” 她掏出速写本,翻到画着竹蜂共舞的一页,“看,这就是蜜蜂采蜜时留下的痕迹,像不像天上的星星?”
王子哈哈大笑,将陶罐递给侍从:“如此独特的手艺,真令人大开眼界。阿棠小娘子,你能否教我如何腌制这美味的辣白菜?”
阿棠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当然可以,王子殿下。不过,腌菜如做人,得用心去学,才能得其精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棠成了波斯王庭的座上宾。她不仅教会了波斯厨师们如何腌制辣白菜,还与王庭的工匠们分享了自己在青竹村学到的雕刻技艺。每当夜深人静时,她还会借着月光,在羊皮纸上记录下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阿棠踏上了归途。她站在船头,望着那片渐渐远去的波斯海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这一路走来,她不仅将青竹村的文化与故事传递给了波斯人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当阿棠再次踏上青竹村的土地时,己是春暖花开之时。她穿着波斯风格的纱丽,腰间系着程砚送的银质腰链,脚上踏着绣着竹纹的布鞋,仿佛一朵盛开的异域之花。
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远道而归的姑娘。阿棠笑着分发从波斯带回的礼物,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她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夜幕降临,青竹村的晒谷场上燃起了一堆篝火。阿棠围着火堆,用波斯语唱起了那首在异国他乡学会的儿歌。歌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将青竹村与波斯紧紧相连。
而此刻,远在波斯的王子也正凝视着星空,心中默念着阿棠的名字。他知道,虽然他们相隔万里,但那份由腌菜坛子搭起的友谊之桥,将永远连接着东方与西方,让文化与故事在彼此间流淌,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