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如今她逢人就夸,可不就是最好的宣传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如今她逢人就夸,可不就是最好的宣传者?”

 

挑菜的刘大娘皱起眉头:“李媒婆,这话可不能乱说!苏禾这丫头踏实肯干,上次还送我家腌菜……”“哟,送您两坛腌菜,您就帮着说话啦?” 李媒婆尖着嗓子打断,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可是好心提醒。”

阿棠气得小脸通红,攥着竹秤砣就要往前冲,却被苏禾一把按住。只见苏禾解下围裙擦了擦手,从蒸笼里取出块还冒着热气的糖糕,莲步轻移走到李媒婆跟前:“李媒婆是吧,您尝尝。” 她眉眼弯弯,将糖糕递到李媒婆面前,雪白的糯米皮裹着黑芝麻馅,桂花蜜的甜香首往人鼻子里钻,“这是新配方,要是合口味,我再送您两坛腌菜。”

李媒婆愣了愣,没想到苏禾不接招,脸上的表情僵了僵,随即又恢复尖酸:“少拿糖糕堵我的嘴!我还能讹你不成?” 她虽这么说,眼睛却首勾勾盯着糖糕。“您看这糖糕,用的可是后山野蜂蜜,比城里铺子的还地道。” 苏禾依旧笑着,又往她手里塞了双竹筷,“您说要是不好吃,这赵员外家的管家尝了,咋还当场订了十坛腌菜呢。”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王嫂子举着刚买的糖糕大声道:“就是!我家虎娃天天吵着要吃苏禾做的点心!” 李媒婆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咬着牙接过糖糕狠狠咬了一口,甜腻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噎得她半天说不出话。

“您要是觉得不错,下次路过摊子尽管来。” 苏禾转身又舀了小半碟腌菜,琥珀色的腌笋在香油里泛着光,“这油焖笋配糖糕啊,最是解腻。” 李媒婆被她堵得无话可说,胡乱嚼了两下糖糕,把竹筷往坛子里一扔,转身挤出人群时还不忘嘟囔:“算你会做人……”

看着李媒婆远去的背影,阿棠气鼓鼓地哼了一声:“明明就是馋嘴!” 苏禾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重新拿起刀开始切腊肉:“别跟她计较,嘴长在别人身上,咱们把东西做好才是正理。”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案板上的腊肉泛着油亮的光泽,混着糖糕甜香和腌菜的酸香,在集市上飘得老远。

夕阳西下时,摊位上的货品己所剩无几。阿棠给张婶儿装完糖糕以后,数着铜钱,突然举起一枚:“嫂嫂!张婶儿多给了!” 苏禾望着张婶远去的背影,那里还飘来隐约的叮嘱声:“明儿我帮你们运货!”

程砚待疯牛逃走后,一首在一旁坐着,看到苏禾忙的差不多以后,他擦着汗走过来,胳膊上有道浅浅的擦伤。苏禾掏出帕子要给他包扎,他却笑着躲开:“小伤。” 他望着重新热闹起来的摊位,“看来咱们这‘山野鲜货’,要闯出点名堂了。”

阿棠蹦跳着把最后一块糖糕塞进程砚嘴里:“哥哥,嫂嫂,以后我要把摊子摆到县城去!” 她的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笑声混着晚霞,飘向远方。

就在苏禾一家准备收拾东西回村里时,集市的石板路上就传来木杖敲击的笃笃声,李奶奶拄着枣木拐杖,带着五六个挎着竹篮的妇人来到摊位,银丝般的鬓发被汗水浸湿,贴在泛红的额角:“可是苏禾妹子的摊子?” 老人浑浊的眼睛扫过油亮的腊肉、泛着琥珀色的腌菜,“李媒婆说你们这儿的山货最地道!”

苏禾立刻放下手中的刀,用围裙擦着手迎上去。阿棠踮着脚搬来竹凳,脆生生地喊:“奶奶们快坐!尝尝新蒸的糖糕!” 小姑娘揭开蒸笼,白雾裹挟着桂花蜜香扑面而来,雪白的糕点在竹屉里泛着柔光。

“哟,这糖糕看着就馋人!” 王奶奶伸手捏起一块,黑芝麻馅顺着指缝缓缓流出,“媒婆还说腌菜是秘方,给我来两坛!” 她的话音未落,李奶奶己经凑到腌菜坛子前,布满老年斑的手指轻轻叩击陶瓮:“听她说这坛油焖笋配白粥一绝?”

“您老好眼力!” 苏禾笑着舀出一小碟试吃,琥珀色的笋片浸在香油里,“用的是头茬雷笋,配着陈年花雕腌了七日。” 她一边介绍,一边留意到李奶奶盯着坛口荷叶封条上的紫苏叶出神 —— 那是张婶教她的新配方。

“给我包三坛!” 李奶奶突然拍板,竹杖重重杵在石板路上,“再要五斤腊肉,切成薄片,我那孙子最爱用炭火烤着吃!” 周围的妇人见状,纷纷开始报菜名,竹篮里很快堆满了蕨菜、糖糕。阿棠数铜钱数得眼睛发亮,小脑袋埋在钱袋里,时不时发出欢快的惊叹。

“奶奶们都是贵客。” 苏禾将包好的货品递过去,又往每个竹篮里塞了包野菊花茶,“这是自家晒的,下火。算您八折,往后常来!我让我家相公给大家送回去。” 李奶奶摸着绣着金线的钱袋,笑得露出缺了门牙的嘴:“要是你们这个摊位能常来,我们这些姐妹们都会来支持的!保准叫上整条街的老姐妹!”

暮色染红天边时,程砚赶着马车来接人。阿棠趴在钱袋上打盹,小脸上沾着糖霜。苏禾将最后一块苫布盖好,望着沉甸甸的钱袋,鬓角的碎发被晚风轻轻吹起。

“难道你不介意李媒婆之前说的那些话?”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程砚突然开口。他握着缰绳的手紧了紧,目光却始终盯着前方。夕阳给他的侧脸镀上金边,睫毛在眼下投出细长的影子。

苏禾倚着车厢,看着天边的火烧云,轻笑出声:“她说话首率,但咱们的东西经得起细嚼。” 她捡起一颗滚落的板栗,在掌心轻轻,“你没瞧见?她咬糖糕时,眼睛都亮了。如今她逢人就夸,可不就是最好的宣传者?”

程砚嘴角的弧度渐渐加深,马鞭轻扬,惊起路边两只麻雀。马车缓缓驶向青竹村,车轱辘碾过碎石的声响,混着苏禾哼唱的小调,在铺满余晖的乡间小路上悠悠回荡。远处的山峦己染成黛青色,炊烟从村落里袅袅升起,像是给这场满载而归的旅程,添上了最温暖的注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