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学堂的「毕业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3章 学堂的「毕业礼」

 

青竹村的晨雾还未散去,阿棠站在学堂门口,红头绳上系着新摘的野菊花。她怀里抱着二十七个用蜂蜡封好的牛皮纸袋,掌心沁出的汗渍在纸袋上洇出小片阴影。今天是青竹学堂首批学生毕业的日子,昨夜她在油灯下熬到子时,才把最后一份毕业礼的封条烫好。

“阿棠姐姐,柱子把陷阱设在鹰嘴崖了!” 狗蛋儿气喘吁吁地跑来,裤腿上沾着新鲜的草汁,“他说要捕只最大的野兔给你看!” 阿棠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远处的山林,想起三年前那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小男孩,如今己能熟练布置猎户的绳套陷阱。

学堂内,丫丫正蹲在灶台前,面前摆着二十个陶瓮。她往最后一个瓮里撒完野山椒碎,抬头时鼻尖沾着点盐粒:“阿棠姐姐,你说真的有人能尝出二十种咸菜的区别吗?” 阿棠蹲下身,用竹筷挑起一片腌黄瓜:“当然能,就像你能分出哪种野菜适合春天腌,哪种要等霜降后。”

角落里,小石头正对着羊皮纸凝神。他手中的炭笔在《蜂源地图》上划出流畅的弧线,标出的新蜂巢位置旁注着细密的小字:“此处松针多,蜜带松香。” 阿棠走过时,看见他耳后新添的刀疤 —— 那是上个月带猎队进山时被荆棘划的,如今却成了他作为 “山林守护使” 的勋章。

巳时三刻,晒谷场中央的老槐树下,毕业典礼正式开始。苏禾穿着新做的蓝布衫,衣襟上绣着学生们送的蜂纹,手中捧着一摞用野山椒叶装订的《青竹手作手册》。程砚站在她身旁,腰间别着给学生们打的猎刀,刀柄上的竹纹雕刻还带着新鲜的刀削痕迹。

“孩子们,” 苏禾的声音混着槐花香,“今天你们要交的不是笔墨答卷,是用山野食材和生存本事写的‘真文章’。” 她望向柱子,后者正抱着只活蹦乱跳的野兔从山林里钻出来,兔脚上缠着的正是他自制的藤条陷阱,“柱子,说说你的‘答卷’。”

“这野兔是用‘十字交叉陷阱’捕的,” 少年的脸涨得通红,“先用野莓引它踩中机关,绳套就会自动收紧。” 他转头看向小石头,“石头哥教我看兔粪判断出没时间,说的粪球说明兔子刚路过。”

丫丫的咸菜阵很快摆开,二十个陶瓮在阳光下泛着不同的光泽:翡翠色的野山椒脆笋、金黄的蜂蜜渍胡萝卜、深紫的紫苏腌李子。“这坛是用雪水腌的,” 她指着最左边的瓮,“冬天的雪水冰过,腌菜格外脆。” 王二婶凑过去闻了闻,忽然抹起眼泪:“跟我娘当年做的一个味儿……”

小石头的《蜂源地图》展开时,围观的村民发出惊呼。羊皮纸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春、夏、秋、冬西季的蜜源,还贴心地画了避蜂路线。“春天去南坡采野樱蜜,” 他用炭笔点着地图,“秋天北坡的野菊蜜最浓,要带烟熏筒防马蜂。” 程砚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一把刻着 “石” 字的猎刀:“好样的,比我十六岁时强多了。”

苏禾开始分发《青竹手作手册》,每个扉页都用蜂蜜写着不同的寄语。给柱子的写着 “陷阱如人生,需留三分退路”,给丫丫的是 “咸甜酸辣皆滋味,守住本心即秘方”。当她把最后一本递给小石头时,少年忽然红了眼眶:“苏先生,我能把地图刻在学堂的柱子上吗?”

“当然能,” 苏禾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这地图会是青竹村的传家宝。” 她转身时,看见州府学府的马车停在晒谷场边缘,管事捧着红绸包裹的礼盒走下来。

“恭喜青竹学堂首批学生毕业!” 管事展开礼盒,露出用活字印刷的精美毕业证书。每一张证书上都刻有学生的名字和学堂的印记,象征着他们在这里度过的宝贵时光和所学到的宝贵知识。

苏禾和程砚站在一旁,目光中满是欣慰与骄傲。他们看着这些孩子们从懵懂无知到如今的独当一面,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些毕业证书,不仅仅是对孩子们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美好祝愿。

管事将毕业证书一一递到学生们手中,他们接过证书,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晒谷场上,村民们纷纷鼓掌祝贺,孩子们的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苏禾和程砚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孩子们纷纷走上前来,与苏禾和程砚拥抱告别。他们感谢学堂给予他们的知识与关怀,更感谢苏禾和程砚像父母一样给予他们的温暖与鼓励。

苏禾和程砚一一送别孩子们,首到最后一个人影消失在山路的尽头。他们转身望向学堂,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期待着更多像这些孩子一样怀揣梦想与希望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