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酸汤罐里的山海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4章 酸汤罐里的山海谣

 

青竹村的晨雾还未散去,苏禾蹲在溪边清洗野山椒,指尖被辣汁染得通红。竹篮里的木姜子泛着油绿光泽,与陶罐里的酸汤相遇时,发出滋滋的轻响,惊得水面的倒影碎成金箔。她想起三个月前,那位裹着苗银头饰的妇人掀开竹帘时,檐角铜铃与颈间银饰碰撞出的清越声响。

“苏娘子,可愿换些苗家酸汤?” 妇人将陶罐轻轻搁在青石板上,酸香混着木姜子的辛辣扑面而来,“我家阿爹说,这汤里浸着雷公山的云雾。” 苏禾抬头,看见对方袖口绣着的蕨纹,与三年前波斯商队带来的织锦纹样竟有七分相似。

当晚,青竹山野的灶膛第一次燃起苗家的松明火。程砚握着猎刀将野猪肉切薄片,刀刃在火光中映出苏禾皱眉的模样:“这酸汤要煮七次?” 她往陶罐里添了勺野蜂蜜,琥珀色的液体与赤红的酸汤交融,蒸腾的热气里,木姜子的香气愈发浓烈。

“阿娘说,酸汤是有魂的。” 苗家妇人用竹筷拨弄着汤里的木姜子,“头次煮鱼,二次炖肉,三次……” 她忽然住口,目光落在苏禾腕间的银镯上,那朵莲花纹路与她腰间的苗银图腾悄然重合。

酸汤沸腾的声响里,苏禾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的米铺里来过一位苗族客商,腰间挂着的酸汤陶罐与眼前这个别无二致。那人临走时留下半块酸鱼肉,咸酸的滋味里裹着陌生的山岚气息,竟与今日如出一辙。

“试试?” 她将酸汤鱼盛进粗瓷碗,野山椒的红与木姜子的绿在汤中浮沉。程砚咬下第一口时,瞳孔骤然收缩 —— 酸汤的醇厚混着野猪肉的鲜嫩,竟比波斯王子送的藏红花炖肉更有层次。苗家妇人笑了,银饰在火光中晃出细碎的光:“苏娘子可愿学这酸汤腌菜?我用苗家酸角换你的蜂蜜。”

三日后,青竹村的晒谷场摆起了酸汤坛子。苏禾按照妇人的指点,将野山椒、木姜子、酸角层层码放,最后浇上煮沸晾凉的酸汤。当坛口的蜂蜡封条与苗家的蕨纹银饰轻轻相触,她忽然听见远处山道传来铜铃声,与记忆中苗族客商的驼铃遥相呼应。

“这腌菜要埋在梨花树下。” 妇人用苗语低吟着古老的歌谣,“待梨花开时,酸汤便得了天地的精魂。” 苏禾摸着坛身新刻的蕨纹,想起妇人说的 “九黎秘酿”,指尖忽然触到凹凸不平的刻痕 —— 那是用苗文写的 “山海相通”。

梨花落尽时,酸汤腌菜开坛了。苏禾用竹筷夹起一片野猪肉,酸香混着蜜甜扑面而来,竟比春日的溪水更清冽。苗家妇人取下头上的银冠,露出藏在发间的酸汤秘方:“阿爹说,这方子传了九代,今日终于遇着懂它的人。”

消息传到州府时,沈掌柜的马车正碾过青石板。他掀开锦缎车帘,金丝眼镜在酸汤腌菜的热气中蒙上白雾:“苏娘子这是要把苗家的月亮也腌进坛里?” 他递过西域商人的订单,羊皮纸上用朱砂标着 “酸汤肥牛” 西个大字。

深秋的苗寨飘起细雨,苏禾站在雷公山的吊脚楼前,看着妇人将最后一坛酸汤埋入梨花树下。远处的梯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风带来青竹村的蜂蜜香,与苗家的酸汤气息缠绕在一起,织成一匹跨越山海的锦缎。

“明年梨花盛开时,我带青竹村的蜂蜜来换酸汤。” 苏禾握着妇人的手,银镯与苗银碰撞出清响。妇人点头,指腹抚过她腕间的莲花:“阿爹说,山与海本就该相连。”

当第一辆载着酸汤腌菜的马车驶出苗寨,青竹村的晒谷场上,一坛坛酸汤腌菜整齐排列,沐浴在秋日的暖阳下。苏禾站在一旁,目光温柔地拂过每一坛腌菜,仿佛在注视着自己的孩子。程砚和阿棠则忙着将腌菜装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随着马车的远去,青竹村的村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围聚在晒谷场上。他们议论纷纷,对苏禾的创新赞不绝口。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笑道:“苏娘子真是咱们村的福星,这酸汤腌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苏禾微笑着回应着村民们的祝贺,心中却暗自思量。她知道,这次的成功只是开始,要想让青竹村真正富裕起来,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努力。于是,她决定趁热打铁,继续研发新的腌菜品种,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将青竹村的腌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禾带领着村民们忙碌起来。他们采摘野菜、腌制酸汤、打包发货……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而苏禾的酸汤腌菜也凭借着独特的口感和精致的包装,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随着生意的日益红火,青竹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新家具,孩子们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苏禾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

站在晒谷场上,苏禾望着远处忙碌的村民和络绎不绝的马车,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是这片土地养育了她,也是这片土地给了她无尽的灵感和力量。而她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回报这片土地,让青竹村变得更加美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if0h-1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