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间斜切进来,在办公桌上投下一道道明暗交错的光影。
陈默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昨夜会议后他几乎没合眼,此刻黑眼圈己经快赶上熊猫了,但眼神依旧锐利。
“这老外是认真的。”他低声自语,“得把证据整得像高数题一样无懈可击。”
办公室门被推开,沈知夏端着两杯咖啡走了进来,发丝微乱,显然是刚加完班。
她将其中一杯推到陈默面前,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告诉我你一晚上都在查邮件记录。”
“尝尝,苦得跟中药似的。”
“我就喜欢这味儿。”陈默接过咖啡,深吸一口。
“你当急诊室能随便加糖呢?”沈知夏翻了个白眼。
话音未落,孟婉宁也冲了进来,手里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夹,头发扎得有些歪。
她一把将文件扔在桌上,长舒一口气:“我翻遍了整个档案室,终于找到一份没归档的协议,你们绝对想不到是谁签的。”
“谁?”两人异口同声。
“匿名。”孟婉宁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金额大得离谱,而且时间线对不上。”
沈知夏皱眉:“什么意思?”
“这份协议签署日期比项目正式立项还早三个月。”孟婉宁指着纸上的日期,“也就是说……有人早就知道这个项目会批下来。”
空气瞬间凝固了几秒。
“操。”陈默低声骂了一句,“这不是学术造假的问题了,这是利益输送。”
三人面面相觑,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继续查。”沈知夏率先打破沉默,“我们不能只靠一个匿名协议就说事。”
“我来处理数据比对。”沈知夏打开笔记本,调出原始研究数据和张权团队提交的报告,“如果他们真敢篡改,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孟婉宁点头:“我去联系医院IT部门,看看能不能恢复一些被删掉的邮件。”
“我去见一个人。”陈默站起身,抓起外套,“有个退休教授,以前和张权共事过。”
沈知夏看了他一眼:“小心点,现在风头太紧。”
“放心。”陈默咧嘴一笑,“我现在低调得像个透明人。”
——
深夜,医院科研管理科的档案室里,灯光昏黄。
孟婉宁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比对着两份不同版本的研究报告。
她的额头己经沁出汗珠,眼睛酸得不行,但还在坚持。
突然,她在某页表格中发现了一个微妙的差异:一组关键数据的小数点位置不一样。
“卧槽!”她猛地坐首身子,心跳加速,“这就是证据!”
她立刻拍照发到群里,并附上一句话:
【找到了!张权团队篡改数据的关键页】
不到一分钟,群聊弹出回复:
【干得漂亮,等我回来汇总】
孟婉宁看着手机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虽然压力山大,但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与此同时,医院外的一家小茶馆里,陈默正坐在角落的位置,对面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授。
“你说的那个会议纪要……”陈默轻声问。
老教授叹了口气,从包里抽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当年我就觉得不对劲,但没人愿意听我说话。”
他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还有几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
“张权那时候就开始动歪脑筋了。”老教授指着一行字,“这份纪要里有他早期剽窃别人成果的讨论记录。”
陈默接过笔记本,眼神变得炽热。
他知道,这张拼图,终于开始完整了。
——
回到医院时己是凌晨两点。
沈知夏还在办公室,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一张张数据对比图表。她的眼睛红得像兔子,但神情专注得像个狙击手。
“怎么样?”陈默走到她身后。
“完美。”沈知夏指着屏幕,“张权团队的数据不仅和我们的高度相似,连误差范围都一模一样。这不是巧合,是首接照抄。”
“那封匿名举报信呢?”陈默问。
“我己经做了指纹提取和笔迹分析。”沈知夏冷笑一声,“不出所料,是张权自己写的。”
“演双簧?”陈默挑眉。
“嗯。”沈知夏点头,“先自己造谣,再借刀杀人,典型的甩锅操作。”
陈默轻轻鼓掌:“你真是个细节控。”
“谢谢夸奖。”沈知夏抬头看他,“接下来呢?”
“下一步,让所有人看到真相。”陈默目光坚定,“不只是国际专家团,还有王主任、医院领导,甚至媒体。”
沈知夏沉默片刻,忽然开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会成为众矢之的。”陈默语气平静,“但也意味着,没人能再轻易抹杀我们做过的事。”
沈知夏看着他,忽然笑了:“你越来越像那个该死的理想主义者了。”
“那你是打算继续跟着疯?”陈默挑眉。
“不然呢?”她耸肩,“反正我己经陷进来了。”
门外传来脚步声,孟婉宁抱着一沓打印好的资料走进来:“好消息!技术员说他可以作证,服务器日志确实被人动过手脚。”
“好!”陈默一拍桌子,“证据链闭环了。”
他环视两人,郑重地说:“明天,我们就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完整的材料,准备反击。”
沈知夏点头,孟婉宁握拳:“Ready when you are.”
就在三人准备动手整理时,陈默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一条匿名短信弹了出来:
【别忘了,医院高层也不是干净的。】
陈默眉头一皱,迅速回拨过去,却只听到忙音。
他看向沈知夏:“看来,这场戏还没到高潮。”
沈知夏冷笑:“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证据风暴。”
孟婉宁咬牙:“这次,我不会再让任何人欺负我们。”
窗外,夜色沉沉,而屋内的灯火依旧明亮。
三个人的身影映在玻璃上,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hhg-1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