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数学的转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数学的转机

 

省赛成绩公布那天,下了一场绵密的春雨。

我站在教学楼公告栏前,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脚边汇成小小的水洼。名单上我的名字排在二等奖那一栏,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但真正让我心跳加速的是指导老师那一栏——陈墨两个字清晰得刺眼。

“恭喜。”

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猛地转身,伞面上的雨水甩出一道弧线。陈墨老师站在离我两步远的地方,没打伞,黑色风衣的肩膀己经被雨水洇出深色的痕迹。他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最上面那张是省赛获奖名单的复印件。

“谢谢老师。”我下意识把伞往他那边倾斜,“您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他简短地回答,却没有躲进我的伞下,而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考得不错。”

这句评价让我鼻子一酸。为了这个“不错”,我熬了多少夜,做了多少题,又在日记里写了多少不敢给他看的心里话。雨水打在公告栏的玻璃上,模糊了那些名字,却让他的轮廓在雨幕中愈发清晰。

“最后大题,”他突然说,“你的解法很特别。”

我惊讶地抬头。那道题我用了非标准解法,连监考老师都皱眉看了半天。

“周三下午我有空。”他递给我一张便签,上面写着一个校外图书馆的地址,“三点,308自习室。”

便签被雨水打湿了一角,墨迹微微晕开。等我回过神,他己经走远了,挺拔的背影在雨中渐渐模糊,像一幅被水洗过的水墨画。

周三那天,我提前一小时就到了图书馆。308是个靠窗的小自习室,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新叶,在桌面上投下摇曳的光斑。我摊开习题集,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门被轻轻推开时,我正对着窗外的梧桐发呆。陈墨老师今天没穿正装,而是一件深蓝色毛衣,衬得肤色越发冷白。他放下公文包,取出几本厚厚的资料,动作利落得像在课堂上写板书。

“先从错题开始。”他推过来一份批改过的试卷,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标注。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讲解的声音始终平稳低沉,像一条安静的河流。偶尔我卡壳时,他会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辅助线,指节敲击桌面的节奏和他讲课时的习惯一模一样。当阳光移到他侧脸时,我能看清他睫毛在眼下投下的阴影,还有鬓角处一根显眼的白发,他才二十八岁啊。

“累了?”他突然抬头。

我慌忙摇头,钢笔却在纸上划出长长的蓝色痕迹。他看了一眼那个突兀的线条,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休息十分钟。”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两个纸杯,倒上热水。热气氤氲中,茶包的标签轻轻晃动是薰衣草味的,我最喜欢的那个牌子。这个细节太过私人,让我捧着杯子的手微微发抖。

“老师怎么知道...”

“周老师说的。”他啜了一口茶,“她说你交的读后感里提过。”

阳光突然变得很烫。那篇读后感是上学期交的,我写的是《追风筝的人》,里面随口提到主角喝薰衣草茶的场景让我想起妈妈。陈墨老师居然记得,或者说,他居然会去问周老师。

下半场的辅导更加专注。当他讲到一道立体几何题时,突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几何模型——那是他自己做的,用蓝色亚克力板拼接而成的二十面体,在阳光下折射出梦幻的光斑。

“有时候,”他转动着模型,“换个角度看问题就简单了。”

光斑在天花板上跳跃,有一瞬间落在我手背上,像一个小小的吻。我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指尖碰到了模型的另一面——也碰到了他的手指。我们同时缩回手,二十面体在桌面上转了几圈,最后停在一道彩虹里。

辅导结束时己经五点半。他收拾资料的动作很慢,像是在等什么。我终于鼓起勇气:“老师,下次还能辅导我吗?”

窗外,雨后的阳光给梧桐叶镶上金边。他合上公文包,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下周三,三点。”

就这五个字,却让我回家的脚步轻快得像踩在云上。路过学校花坛时,我发现那几株三色堇在雨后开得更加鲜艳,紫色的花瓣上还挂着水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画了个二十面体,旁边写道:

“ 今天他给我看了世界的另一面。

那些冰冷的公式和定理,

原来也能折射出彩虹。

下周三,三点,

我要带一包薰衣草茶。”

合上日记本,我取出抽屉深处的玻璃罐,里面收藏着各种颜色的糖纸、电影票根,还有他给我的所有便签。最新加入的是一张图书馆的预约单,背面有他随手画的解题示意图,角落里还蹭到了一点蓝色墨水,像颗小小的星星。

周三很快又到了。这次我提前泡好了薰衣草茶,装在保温杯里带过去。308自习室的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看见陈墨老师正对着窗外发呆,手里转着那支德国钢笔,省赛时他借给我的那支。

听到动静,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我手里的保温杯上。阳光穿过杯身,在地板上投下紫色的光晕。

“老师要尝尝吗?”我声音发颤,“是薰衣草!”

他接过杯子时,指尖碰到我的手背,温暖而干燥。那一刻,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替我们说那些说不出口的话。

辅导结束时,他突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书:《数学与诗》。扉页上有他的签名,日期是去年冬天——正是流言最盛的时候。

“适合你。”他只说了这三个字。

回家的公交车上,我翻开书,发现里面夹着一张便签:“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礼物。——C.M.”

便签背面有个极小的墨点,凑近看才发现是个未完成的三色堇简笔画。我着那个小小的图案,突然明白,这大概是他能给我的,最接近告白的言语。

车窗外,暮色中的城市华灯初上。每一扇亮起的窗户后,或许都藏着一个未完成的故事。而我紧紧抱着那本书,仿佛抱着整个世界最温柔的奥秘。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a00-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