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里陆沉填写着繁杂的复学申请和课程重修确认单。
温晴安静地坐在旁边的等候椅上,手里拿着文件夹,里面分门别类地整理着陆沉需要提交的所有证明材料复印件、医院开具的特殊情况说明、陈教授签字的导师确认函…当陆沉遇到某个条款需要确认时,她总能立刻从文件夹里抽出对应的文件递过去,或者轻声提醒他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赞叹:“同学,你这助手真专业!”
陆沉抬起头,看向温晴,眼中带着笑:“嗯,是我专属的。”
陈教授办公室,气氛有些凝重。陈志远看着陆沉提交的国内课题开题报告,眉头紧锁:“陆沉啊,这个选题方向,跟你之前的国际项目比,深度和前沿性都差了不少。可惜,太可惜了!”他重重叹了口气。
陆沉站得笔首,语气沉稳而坦诚:“教授,我明白。但这是基于我目前实际情况能做的最好选择。
我会尽全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最扎实、最有应用价值。”他看了一眼安静坐在沙发上的温晴,“而且,我相信,重要的不是起点在哪里,而是能走多远。”
陈教授的目光扫过陆沉坚定的眼神,又落在温晴身上。女孩安静地坐着,眼神清澈,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支持感。
他沉默片刻,最终在开题报告上签下名字,语气缓和了许多:“行吧。记住你的话,要做出彩。需要什么资料,或者遇到困难,随时来找我。”
医院缴费处长长的队伍缓慢移动。陆沉看着单据上不菲的数字,眉头下意识地蹙起。
温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从自己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抽出一部分现金,很自然地递到陆沉手里,然后接过单据去排队。
动作流畅,没有一丝施舍的意味,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并肩分担。陆沉看着她排队的背影,握紧了手中带着她体温的现金,心头滚烫。
深夜。台灯下,陆沉对着电脑屏幕,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金融模型的演算部分。
温晴则盘腿坐在地板的垫子上,膝盖上摊着“语晴”工作室的市场推广方案,旁边还放着一本摊开的《肾病居家护理手册》。
她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偶尔抬头看看陆沉专注的侧脸,在他水杯空了的时候,无声地起身续上温水。
键盘声和翻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令人安心的韵律。有时陆沉遇到瓶颈,会习惯性地揉揉太阳穴。
温晴便会放下手中的东西,起身走到他身后,手指力道适中地按上他的太阳穴和紧绷的肩颈。
陆沉会舒服地喟叹一声,身体微微后仰,靠在她身上,闭着眼,任由她的指尖驱散疲惫。
“这里,”温晴有时会指着护理手册上的某一条,“王护士说,阿姨这个阶段饮食要注意低钾,食谱得再调整一下。”
“好,我记下了。”陆沉睁开眼,在电脑旁贴着的便利贴上记下要点。
那张便利贴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母亲每天的体征变化、用药时间、复诊日期,还有温晴提醒的各种注意事项。
他们的交流变得简洁而高效,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和共同抵御风雨的默契。不需要太多解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
那些冷战时期的隔阂与猜疑,在共同守护生命、共同面对生活琐碎的过程中,被一点点磨平、融化,沉淀成更深厚的信任与依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0hc-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