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部周五例会。温晴提前整理好会议资料,推开会议室的门,却发现气氛有些异样。
周诗雨坐在陆沉旁边的位置,正拿着一份文件说着什么,看到温晴进来,声音戛然而止,嘴角勾起一抹冷淡的弧度。
其他几个成员的目光在温晴和周诗雨之间微妙地游移。
会议开始,讨论读书会主题。温晴提出结合“行为经济学”和“文学叙事”的跨学科方案,刚说到一半,就被周诗雨打断。
“温晴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周诗雨语气温和,眼神却锐利,“不过,我们学习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金融、经管专业的学生。过于偏向文学,可能偏离核心需求,也浪费部门资源。对吧,陆部长?”她把问题抛给陆沉。
陆沉眉头微蹙:“跨学科交流是部门今年的重点方向之一,温晴的方案有探索价值。”
“探索可以,但要考虑实际效果。”周诗雨立刻接话,翻开一份报表,“看看上期温晴负责的英语角活动数据,参与人数创新低,反馈也很一般。
精力还是应该放在更成熟、更有保障的项目上。”她将报表推到陆沉面前,指尖在“温晴负责”几个字上点了点。
温晴的脸瞬间涨红。那期英语角遇上了全校通选课考试周,参与人数少是客观原因。周诗雨此刻翻旧账,用意再明显不过。
“数据要看具体背景...”温晴试图解释。
“背景就是执行者的预判和调整能力不足。”周诗雨毫不客气地打断,目光转向其他人,“我提议,下期读书会还是由张凯负责金融经典导读,更稳妥。大家意见如何?”
会议室一片沉默,没人敢接话。张凯尴尬地低下头。所有人都看向陆沉。
陆沉的目光扫过那份被刻意强调的报表,又看向脸色发白、紧抿着嘴唇的温晴。他合上手中的笔,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
“活动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单一数据不能否定执行者的能力。温晴的跨学科方案思路新颖,细节也很完善。”
他拿起温晴提交的方案书,“我支持尝试。具体分工——”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周诗雨,“周副部长负责外联和场地,温晴负责内容设计和嘉宾邀请,张凯协助。有异议吗?”
周诗雨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陆沉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明确地维护温晴,甚至用职位称呼强调分工。
她张了张嘴,最终在陆沉沉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下,只挤出一个生硬的字:“没。”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低气压中结束。温晴收拾东西时,手还有些抖。陆沉走过来,拿起她落在桌上的笔,自然地递给她。
“别在意。”他低声说,只有她能听见,“你做得很棒。”
温晴抬头看他,他眼中是清晰的信任和支持,还有一丝未消的冷意。
这份维护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刚才的委屈和难堪。她用力点点头:“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bb0hc-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