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校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8章 校尉

 

洛阳南宫的德阳殿内。

小黄门手捧鎏金托盘,上面整齐码放着各地送来的战报竹简。

灵帝斜倚在龙椅上,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腰间玉佩。

“陛下,皇甫将军颍川捷报!” 张让尖细的嗓音在大殿回荡,“阵斩黄巾贼首波才,歼敌三万!”

侍中杨赐出列奏道:“此乃陛下洪福,天佑大汉。皇甫义真不愧为当世名将。”

话音未落,

又一名小黄门疾步入殿:“启禀陛下,朱儁将军南阳大捷!生擒贼帅张曼成!”

殿中文武顿时议论纷纷。

司徒袁隗捋须微笑:“看来黄巾之乱指日可平矣。”

就在此时,一名羽林郎匆匆进殿,跪地呈上一卷竹简:“冀州急报!”

张让接过展开,眉头渐渐皱起:“董卓上表,言广宗城坚,己转攻下曲阳…… 然半月未克……”

“废物!” 灵帝突然拍案而起,吓得殿中众人齐齐跪倒。

“卢植在时,尚能困张角于广宗。董仲颖倒好,放着贼首不攻,跑去打什么下曲阳!”

侍御史王允趁机进言:“董卓迁延不进,当治其罪!”

正当此时,

殿外又传来通报:“青州北海战报到 ——”

张让展开竹简,快速浏览后禀道:“孔融奏称,北海大破黄巾渠帅管亥,斩首万余。武安国及时增援,观阳县令楚轩…… 协同作战……”

“楚轩?” 一首沉默的大将军何进突然开口,“可是前番在观阳大破周明,又在长广智取管承的那个楚轩?”

杨赐若有所思:“此子近来屡立战功,孔文举的奏报中,倒是次次都有其名。”

偏殿角落,一个身着绛色官袍的年轻官员悄悄在简牍上记下 “楚轩” 二字。

他是尚书台的郎官,专门负责整理各地将领的功过记录。

散朝后,何进与袁绍并肩而行。

袁绍低声道:“大将军可注意到今日战报?那楚轩……”

“本初也发现了?” 何进眯起眼睛,“孔文举的奏报写得漂亮,但细看便知,若无楚轩,北海早失。此子…… 或可大用。”

次日朝会上,德阳殿内檀香缭绕。

灵帝斜倚在龙座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枚和田玉璧。

“陛下,”

一旁张让捧着诏书草案尖声道,“老奴以为,北海太守孔融当封都亭侯,以彰其……”

“且慢!” 大将军何进突然出列,腰间玉带随着动作叮咚作响:“臣以为,北海之功,首在楚轩。观其连战连捷,当授中郎将之职!”

侍中杨赐轻咳一声:“大将军此言差矣。楚轩虽勇,然资历尚浅。都亭侯乃显爵,正合孔文举名士身份。”

殿角突然传来一声轻笑。

众人回首,只见谏议大夫陶谦捋须道:“老臣倒觉得,不如各得其所。孔融重名,可授虚爵;楚轩善战,当予实职。”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最终,灵帝不耐烦地挥手:“就依陶大夫之议。孔融封都亭靖侯,楚轩…… 那个谁,授校尉吧。”

“陛下,”

大鸿胪袁隗手持玉笏出列,声音在殿内回荡:“今张角困守广宗,其弟张宝据守下曲阳。皇甫将军虽北上,然贼势犹盛……”

他话音未落,光禄勋杨彪突然打断:“臣以为,当调北海楚轩所部北上助战!”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

侍御史王允立即附和:“杨公此言甚善!楚轩连破管承、管亥,正是可用之才。”

站在武官首列的何进微微颔首,

“不可!” 突然一声厉喝响起。

众人回首,只见太仆黄琬快步出列:“北海新定,岂可轻调守将?若黄巾复起……”

“黄公多虑了。” 杨彪不紧不慢地反驳,“武安国己升骑都尉,足可镇守北海。倒是冀州……”

他故意顿了顿,“若让张角残部流窜青州,北海岂能独安?”

就在此时张让尖细的嗓音突然响起:

“陛下,老奴以为此议甚妥。楚轩既为校尉,正当为国效力。”

灵帝打了个哈欠,

随意地挥了挥手:“准了。着楚轩即日率部北上,归皇甫嵩节制。”

退朝后,尚书台内灯火通明。

年轻的尚书郎荀彧正在草拟诏书,突然笔锋一顿。

他面前摊开着三份文书:孔融的请功奏章、武安国的密报,以及暗探从北海送来的战况实录。

“有意思。” 荀彧轻声道,在诏书上写下 “楚轩” 二字时,笔力格外遒劲。

三日后,一队羽林骑分赴各地宣旨:

在北海太守府,孔融跪接诏书时,指尖微微发颤。

都亭靖侯的爵位虽是荣耀,却无半分实权。

他余光瞥见身旁武安国喜形于色的模样,心中暗叹。

与此同时,北海军营中炊烟袅袅。

楚轩正在帐内与诸将议事,忽听帐外亲兵高声禀报:“报!朝廷使者到!”

帐帘掀起时,刺目的阳光随着使者一同闯入。

使者环视帐内诸将,目光最后落在楚轩身上:“楚司马接旨!”

“臣,楚轩听诏。”

使者展开诏书,浑厚的声音在帐内回荡:“观阳别部司马楚轩,讨贼有功,即日起封校尉之职,同时着校尉楚轩即率本部精兵北上冀州,归左中郎将皇甫嵩节制,共讨张宝残部……”

当读到 “若建殊勋,当擢中郎将,别领一军” 时,使者的语气微妙地加重了几分。

帐中诸将闻言,眼中皆闪过精光。

臧霸的络腮胡子激动得微微颤动,太史慈则下意识握紧了佩剑。

唯有楚轩神色如常,只是叩首的姿势更加端正:“臣,领旨谢恩。”

使者离去后,臧霸忍不住压低声音道:“军侯,这‘别领一军’……”

楚轩轻轻抚过诏书上凸起的印玺纹路:“朝廷这是在给我们画饼。”

他忽然轻笑一声,“不过,正合我意。”

当夜,太守府内灯火通明。

孔融盯着案上的调兵文书,手中毛笔迟迟未能落下。

孙邵小心翼翼地提醒:“主公,再不批复,恐落人口实!”

“批!当然要批!” 孔融突然冷笑,挥毫在文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批复。

墨迹未干,他又唤来心腹:“去告诉武安国,北海的守军一个都不准拨给楚轩!”

翌日拂晓,北海军营战旗猎猎。

令人意外的是,前来送行的除了将士家眷,还有不少受过楚轩恩惠的百姓。

一个拄拐的老丈颤巍巍地捧着一包蒸饼:“将军此去,一路小心!”

楚轩翻身下马,亲手接过蒸饼:“老丈放心,待天下太平,某再回来尝您家的黍饼。”

太史慈清点完兵马,皱眉低报:“军侯,武安国果然未拨一兵一卒。我们只有本部一千五百人马。”

“一千五足矣。” 楚轩望向北方天际,“传令,全军开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fh0f-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