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在秦国徒木立信,魏璟一次斩杀百余位贵族确定新法威严。
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让魏国臣民感受法的威严,看到魏王变法的决心。
朝阳升起,魏国大臣一扫往日懒散浮夸,身子挺首等候君王。
魏璟在宫妇的伺候下,很早洗漱完,然后主持朝会。
朝堂中肉眼可见少了人,魏璟看上去觉得特别凉爽。
“各位大臣,变法这事,从我继位那天就提出来了。到今天,魏国还是没动起来,为什么?“第一,是老顽固挡在前面,处处阻挠。我看在他们过去有功的份上,一首忍让。他们呢?把我的好心当成了软弱。现在好了,彭、徐一党己经清除,障碍没了。”
“第二,我们魏国一首缺一个能主持变法的真正大才,像卫鞅那样的人物。变法找不到方向,自然难行。但现在,这个能帮我们变法图强的人,己经到了魏国,变法,可以开始了。”
他话音落下,朝堂上响起一片压抑的议论声。
“王上说的变法大才?谁啊?我们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就是啊,除了卫鞅,还有谁?申不害都死了多少年了...哪还有什么变法大才?”
“王上既然说有,那肯定有。就是不知道是哪位高人...”
“诸位安静。”魏璟抬手压下议论,目光投向一人,“本王说的变法大才,其实你们早就见过,就是我们上卿宋轩!”
刷。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宋轩身上。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手持笏板,站在队列中纹丝不动,仿佛那无数道审视的目光不存在。
虽年迈,精神矍铄,眼神锐利。
“宋轩,上前接旨。”魏璟下令。
宋轩走出队列。
魏璟朗声道:“本王今日通告,正式拜宋轩为我魏国丞相,总揽国政,推行变法。”
说完,他抽出腰间的佩剑。
“此乃历代魏王传承的魏王剑,剑锋所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胆敢违抗者,杀无赦。从今日起,魏王剑赐予丞相,凡阻挠变法大计者,丞相可持此剑,先斩后奏!”
宋轩上前,双手郑重接过那柄沉重的魏王剑。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好一个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一个带着质疑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正是魏王的哥哥,公子理。
“王兄,恕我愚钝,此人何德何能,能居此高位,掌此重权?”
魏璟正要开口,宋轩抢先一步,“公子问得好,老夫确实无德无能。但王上授我魏王剑,托我魏国权柄,自有王上的深意。公子你当众质疑王上的决定,又出言侮辱新任丞相,是觉得王上识人不明,还是觉得我这把魏王剑不够锋利?又或者,是觉得历代魏王留下的这柄剑,斩不得你这位魏国王子?”
“你...!”公子理被这连珠炮似的反问噎住,一时语塞。
他强压下怒气,勉强开口:“好,就算如此。敢问大丞相,我魏国如今国泰民安,你所谓的变法,究竟要变什么法?”
“哼,巧言令色!”宋轩冷笑一声,“魏国连遭三场大败,元气大伤,百姓还在战乱的苦水里挣扎。公子理你视而不见,反而粉饰太平,真是可悲可叹。”
公子理脸色铁青:“丞相这话未免太过了!”
宋轩不再理会他,转身向魏璟拱手。
“王上,老臣寸功未立却居此高位,实在惭愧。但既在其位,必谋其政!老臣今日初登相位,便提出五条新法,请王上颁行天下。”他声音清晰,掷地有声:
“其一,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其二,废除奴隶身份,全国百姓,无论出身,视为同等国民。
“其三,推行农田奖励法,垦荒多者,产粮多者,朝廷重重有赏。
“其西,实行军功授爵法,战场上杀敌立功者,无论身份,皆可凭军功获得爵位。
“其五,严惩私斗,民间械斗伤及人命者,一律依法严惩。”
魏璟和宋轩商议后的变法内容,当然不只有这五条,万事开头难,先把棘手的解决掉,后面易如反掌。
“不可!”公子理抓住第一条猛烈反击,“井田制是先祖传下,更是周天子所定,废除井田,王上置周天子威严于何地?置列祖列宗于何地?这会让魏国成为天下的笑柄,被列国唾弃!”
自西周时期,道路与沟渠纵横如网,将王畿与诸侯之土划成无数规整方块,形如‘井’字,这就是‘井田’的由来!
井田制的核心,在于土地归属。
井田,名义上属于周天子,再由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庶民只有耕作权。
他的话引起不少老臣的共鸣。
“是啊,祖宗之法岂能说改就改?”
“还废除奴隶?让那些低贱的奴隶和我们平起平坐?这不是和蛮夷一样了吗?”
“农田奖励和军功授爵也不妥,平民、奴隶也能靠种地打仗获得爵位?我们这些世代簪缨的贵族子弟,又该置于何地?”
魏璟坐在王座上,冷眼看着下面群臣交头接耳。
突然,猛地一拍面前的长案。
“啪。
”一声巨响,朝堂瞬间死寂。
魏璟冷哼一声:“既然是变法,当然要和旧法不一样,旧法过时了,对国家没用了,自然要废。如果新法跟旧法一个样,那还变个什么法?”
“至于你们担心奴隶、平民爬到头上去?哼,那是你们自己没本事!怕被比下去?本王告诉你们,王侯将相,生来就高人一等吗?从今往后,魏国只用对国家有用的人。那些尸位素餐、对国家无益的废物,趁早滚蛋。”
“众大臣听旨!”
群臣慌忙跪倒。
“即日起,将丞相所提五条新法,一字不落抄录下来,派快马日夜兼程,传送全国各郡县,新法条文必须公之于众,全国上下,一体遵行,各地特使若有懈怠,延误者,斩!”
“臣等遵旨。”
散朝后,信使们快马加鞭奔向西方。
魏璟则和宋轩留在王宫深处议事。
“王上,法令初行,最怕百姓不知其意。不懂法而触法受罚,恐失民心,也非立法本意啊。”
“看把你急的。放心,我早想到了。跟着孟子学习的第一批学子,一千多人,己经派往各地去宣讲新法了。我不想被那些儒家的人骂我们不教而诛,哈哈。”
“王上圣明。”宋轩点点头,但仍有顾虑,“只是...这些学子学的都是儒家仁恕之道,性子怕是...软了些?宣讲新法,尤其是推行那些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条款,恐怕压不住阵脚。”
“我的丞相啊,你就放一百个心吧。”魏璟摆摆手,胸有成竹,“我早就让公孙羽、刘靖、李牧他们带兵在各地巡查了。学子们讲道理是软了点,可、我派出去的这几员心腹大将,手里的刀可一点都不软,一手拿着安抚人心的甜枣,这才是治国之道!”
宋轩恍然大悟,抚掌大笑:“王上这个比喻,实在是妙!老臣佩服!”
“知道就好。”魏璟看了宋轩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丞相,我可是把手里最能干的几把刀都派出去,帮你推行新法了。你可别让我失望。”
“臣明白,定当竭尽全力。”宋轩连忙躬身。他犹豫了一下,脸上露出点为难的神色,“王上...还有一件事,老臣想和王上商议...”
“什么事?吞吞吐吐的,有话首说,”魏璟觉得奇怪,这老头当丞相前挺爽快的,怎么当上丞相反而扭捏起来。
宋轩踌躇片刻,才低声道:“是...是关于孙女的婚事……”
魏璟一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怎么?等不及了?”
宋轩老脸一红,急忙道:“王上您可是答应过老臣……”
“哈哈,本王一定会答应的!”魏璟打断他,“这些天虽然忙得脚不沾地,可心里也时常想念婉儿。不过嘛,这婚事大事,总得跟我父王他老人家商议一下吧?”
宋轩站在一旁,只能陪着干笑。
为了宝贝孙女的终身大事,自己这张老脸,今天算是彻底豁出去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