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秦魏相争的,实则为河西。
谁占据这一块战略要地,扼守函谷关和离石要塞,谁就能对另外一方构成战略威胁。
知己知彼,为了彻底了解河西地貌,魏璟自来到河西就从未放弃对河西探查。
战局一定,他就派人分批对大山逐一巡查,寻访猎户,安抚老秦人,从他们口中得到地图中没有的细节,排查到河西地图中的漏洞。
这次大战, 龙贾暴露不足,但魏璟相信通过这次大战后,他会对战局更有把握的。
秦军这次攻打河西,损失七万新军,有龙贾驻守,翻不起大浪的。
魏璟和龙贾推算沙盘,收拾河西残局,内侍传太子申召见。
对太子申捣乱,魏璟很是不满,告诉内侍自己没空。
内侍走后不久,太子申来到。
“殿下亲至,不知有什么要紧?”魏璟微微拱手,眼底无波无澜。
“好个公子璟!”魏申怒极反笑,“越来越放肆,派人喊你不懂,非要本太子亲自过来。”
“河西军情如火,我和龙贾老将军商议着,请太子回府稍候。”
“秦兵撤退了,哪来的军情。”
魏璟对太子申的暴跳如雷,根本不理会。
“自然有重要军情。”
“好呀,你连父王的旨意不听,不早点回大梁,有何居心。”太子申剑魏璟不听指挥,搬出大魏王。
魏璟视线重新落回沙盘,语调凝霜:“末将自有分晓。殿下,请。”那“请”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父王旨意,我哪里敢不从,只是我大军在河西勘察地形,等事情终了,然后再班师。”
太子申不依不饶,“你屡次抗命,信不信本太子收拾你啊。”
魏璟做出退步了,太子申还无理取闹,上了火气,道:“不知太子要怎么处置我呢?”
看魏璟在和他顶嘴,太子申压抑不了火气,举起拳头对着魏璟的脸上打了过去。
“本太子赏你一拳。”
太子申养尊处优,没有经过训练,魏璟不同,有金手指的强化,在几次大战中学到搏击技能,太子申如何是敌手。
还没等太子申的拳头靠近,魏璟后人至,在太子申的左脸打一勾拳,脸颊上出现一个大大的红印,鲜血从嘴巴流出来。
这还未完。
魏璟又是一脚,太子申以水平姿势飞到墙边,撞在墙上。
“给我滚。”魏璟大喊。
“你们在看什么呀,还不赶快把这逆贼抓起来。”
太子申艰难从地上爬起来,擦了擦嘴边的血迹。
周围的士卒一动不动,像是没听见。
“喊不动,我帮你,来人。”
“到。“士卒相应。
“把太子抬回府上。”
“是。”士卒带着太子申往外走。
“你敢打我,等我回去大梁有你好受的,还有你们这些不知死活的下等士卒,也饶不了你们。”太子申发出无能狂怒。
魏璟眼睛一瞪,拳头握紧就要再打。
太子申刚挨过揍,吓得够呛,一看这架势,屁滚尿流地逃出了营帐。
太子一走,老将龙贾满脸担忧:“统帅,太子毕竟是未来的魏王。您今天这样得罪他,回大梁后恐怕会有麻烦啊。”
“未来的魏王?” 魏璟不屑地笑了,“就他?一个废物点心,也配当魏国的王?老将军,你说是不是?”
“这......” 这话太大逆不道了,龙贾心头一跳,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老将军,你还没明白吗?” 魏璟脸色严肃起来,“让这种人当上魏王,魏国还有希望吗?”
太子平时装得像个明君,实际根本不是那块料。
而公子璟呢?以前也是个纨绔,可自从齐魏大战起,他先是救了被围的大将军庞涓,后来在秦魏大战中更是力挽狂澜,大破秦军。
要龙贾选,他当然选公子璟当太子。
可他只是个将军,哪能替魏王做这个主?
魏璟见龙贾还在犹豫,提高声音喝道:“龙老将军!你想清楚没有?”
龙贾心头一紧,明白魏璟这是要他站队了。
他该忠于魏王,还是为了魏国的前途?心里七上八下,乱得很。
“老将军。” 魏璟声音沉痛,“想想死在桂陵、马陵的三万魏武卒精锐,想想河西战死的八万魏军兄弟,这样的惨事,你还想再发生一次吗?”
对啊! 那三万精锐,八万大军,不就是被无能的公子卬害死的吗?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要是太子即位,让公子卬那帮人掌权,魏国还能有好?
还能指望再出一个公子璟这样的统帅?不行! 为了魏国,拼了!龙贾猛地下了决心。
“统帅!” 龙贾单膝跪地,抱拳行礼,“从今往后,我龙贾这条命就是您的!您但有吩咐,我万死不辞。”
魏璟大喜。
龙贾在军中资历老,人脉广,有他支持,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就更稳了。
再立些功劳,就能牢牢掌握魏国军队。
有了枪杆子,才能掌握大权!
“老将军快请起!” 魏璟赶紧扶起龙贾,郑重说道:“我魏璟在此立誓,有生之年,必带领魏国统一中原,有违此誓,犹如此发!” 说完,他割下自己一缕头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割发如断头!龙贾见魏璟发下如此重誓,深信不疑,激动再次跪拜磕头:“魏国有统帅,魏国必兴。”
两手相握,相视而笑。
......
魏国都城大梁,只有几个百姓迎接。
秦魏大战,都城百姓无动于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魏国平民晋升通道少,贵族阶层垄断官职,不像秦国军功授爵。
百姓参军打仗多是给征调,战场杀敌,有赏钱算是天大运气,搞不好埋骨异地。
因此,没有魏国尚武之风不起。
龙贾在河西驻守多年,亲眼见过卫鞅变法后的秦国,也经历了离石要塞的血战。
一个国家一旦尚武变法,能爆发出多么可怕的力量。
唉,要是魏国也能像秦国那样变法图强,该有多好。”
吴起时的魏武卒和魏惠王时的魏武卒,那是两回事,体格选拔要求更严,战场杀敌,生活好,待遇高,奖励房子和耕地。
龙贾就是在吴起时期,跟随征战,从伍长、什长、百夫长和千夫长,逐渐锤炼为军中猛将。
可惜到了魏惠王这个时期,待遇缩水严重,魏武卒自然打了几折,百姓主动参军的意愿也就低了。
魏璟点头,也想变法。
秦国强大战力来源是军功授爵,百姓为改变命运,参军信念非常强烈。
但他现在实力还不够,战国变法的艰难他心知肚明,韩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要变法,先得牢牢抓住军权。只要枪杆子在握,变法阻力就小多了。
“老将军,”魏璟谨慎说,“变法这事,眼下不能在朝堂上提。韩国的教训就在眼前啊。”
龙贾也明白变法的困难。
魏国那些老贵族势力庞大,根基深厚,不是当初一穷二白的秦国可比。
魏国西面环敌,万一因为变法闹起内乱,国家就危险了。
魏璟一行人便沿着驰道,向大梁王宫而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ebaa-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