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掠过天台,裹挟着湿意与凉意。林晚星合上电脑盖,这动作好似一道无声指令,大伙心里都明白,接下来可不只是观察那么简单,而是要出击了。
然而在这场风暴的正中心,有个人选了另一种战斗方式——不用代码,不靠策略,就凭汗水,还有球鞋与地板摩擦的声响。
陆飞站在篮球场边,弯下腰,手指灵活地穿梭在鞋带间,将鞋带系紧。他压根儿不知道啥“Projeega”,也不关心那神秘组织藏在哪栋楼里。他心里就惦记着一件事:再这么下去,校队主力的位置可就保不住喽。
教练撂下狠话,“文化课不过关,省赛资格选拔就别想参加了。”这话对他来说,比输一场球还让他难受,胸口像被堵了块大石头似的。
凌晨五点半,天还没完全亮,操场黑得像被人狠狠泼了一大摊墨汁。陆飞打开手机闪光灯,微弱的光照着跑道,他迈开腿开始慢跑。冷风灌进鼻子,冻得鼻腔首发酸,脚踝那块旧伤也跟着隐隐作痛。
他想起上次扭伤,是在市联赛上,为了抢个关键篮板,落地时一脚踩在了对方球员脚上。虽说只是轻微扭伤,可到现在,训练量大了,就会有股说不出的钝痛,像针在扎一样。“妈的……”他咬咬牙,从兜里掏出肌效贴,贴在脚踝上,接着跑。
一圈,两圈,三圈……他默默数着步子,调整着呼吸节奏,生怕岔气。这种鬼天气跑步,就怕肺部不舒服,他可不想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今天的三对三对抗赛。
跑到第五圈时,突然,旁边传来一阵脚步声。“学长你真像漫画里的主角。”一个带着羞涩的声音从旁边冒出来。陆飞转头一看,是个穿运动背心的高一新生,正喘着粗气,冲着他笑呢。
他先是一愣,紧接着咧嘴笑道:“那你就是配角咯?”两人相视一笑,又往前跑去。
下午,训练室里,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窗户上,像无数小石子在敲打。原本安排好的三对三比赛临时取消,改成体能加练。陆飞瞅着满屋子的杠铃和哑铃,眉头皱成了一团,心里一阵烦躁。
“教练,咱能不能把力量训练和篮球结合起来?”他走上前问道。教练正拿毛巾擦汗,听到这话,眉毛一挑:“咋个结合法?”
“像负重运球冲刺,或者绑沙袋跳投。”陆飞认真地说着,“这样既能练体能,还能保持手感。”教练没吭声,只是点了点头。“行吧,那就试试。”
陆飞马上招呼几个队友一起准备道具,又喊周晓然帮忙放点音乐提提神。她麻溜地打开蓝牙音箱,节奏强烈的Rap响了起来。“这玩意儿还真管用。”陆飞边运球边点头,“节奏感强,动作都更带劲了。”
这时,沈雨桐路过体育馆门口,听了几句,小声嘟囔了一句:“水汽太重,运势不佳。”她顿了顿,看了眼场内训练的情况,转身悄悄走了。
傍晚,篮球场空荡荡的,就陆飞一个人还在加练。他的手腕开始微微颤抖,连续三次三分出手,球都偏出了篮筐。“操……”他捡起球,靠在篮板上坐下,揉了揉手。
白天训练量太大,整条手臂抖得厉害。他抬头看着篮筐,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前几天和陈默聊天的内容。“你知道吗,其实投篮是有数学模型的。”当时陈默拿着笔,在纸上画了条抛物线,“最佳角度大概是72度左右,弧线太高或太低都影响命中率。”
当时他听得一头雾水,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也有点道理。他站起身,调整好姿势,单手抛球,嘴里念叨着:“72度角……72度角……”
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哐当”一声进了篮筐。“成了!”他兴奋地喊了出来。
第二天傍晚,陆飞抱着训练包走进教练办公室。“我想参加省赛资格赛。”
教练坐在椅子上,埋头翻着手里的资料,头都没抬一下。“文化课呢?”
“我这次月考进步了十几分。”陆飞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学习类比训练笔记,把知识点和篮球术语结合起来了。”
教练翻开笔记本,看到上面写着:“罚球 = 选择题”“快攻 = 时间管理”“防守战术 = 阅读理解题型归纳”。他停了一下,接着往下翻。
“我还打算考试完马上复盘分析,就跟打完比赛总结经验一样。”教练终于抬起头,看着他。“你是认真的?”“嗯。”
沉默了几秒,教练合上笔记本,语气缓和了些。“那你先通过这次月考。”陆飞点点头,转身离开。
走出办公室,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教练还在翻那本笔记,在“罚球=选择题”那一页停留了好一会儿。
李老师路过篮球场,正好听见陆飞嘴里不停念叨“72度角”。她停下脚步,看着这个平时不爱学习的体育生,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这孩子……”她轻声嘀咕,“居然在研究投篮的角度?”她没去打扰他,只是默默记下了这句话。
夜幕降临,篮球场上只剩一盏孤零零的灯。陆飞一个人在练习罚球,球一次次穿过篮网,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兼顾好学业和篮球,但他清楚,只要不放弃,就还有机会。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星星不多,月亮却很亮。他深吸一口气,又开始投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cgbf-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