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可卿身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可卿身世

 

自从薛蟠邂逅秦可卿后,便被惊得魂飞魄散。回到梨香院,他只敢蜷缩在房中,用被子紧紧罩住脑袋,身体瑟瑟发抖,口中喃喃念叨着鬼神之类的胡话。

薛姨妈与妹妹宝钗见状,心生忧虑,只得围着他询问:究竟遭遇了何事?

薛蟠一见亲娘和妹妹,顿时如孩子般哭嚎起来:“娘啊,我见鬼了!”

薛宝钗闻言,眉头紧锁,厉声斥道:“哥哥,你胡言乱语些什么!”

还是薛姨妈心疼儿子,连忙温柔地抚慰薛蟠:“我的儿,别怕,你究竟遇见了谁?”

薛蟠这才将白日在宁国府花园中的所见所闻,一股脑儿地倾吐而出。

“那女子,分明就是忠义亲王的小妾,名叫秋娘的。”薛蟠一边说着,一边面露惊恐之色,“我曾在父亲那儿见过她的画像,母亲,你也应该知道秋娘的。”

闻言,薛姨妈与宝钗皆是大惊失色。

薛姨妈沉不住气,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秋娘早己被处死了……”

说着,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这秋娘,原是一名扬州瘦马,早年由她丈夫搜罗来献给了忠义亲王。只是后来,忠义亲王坏了事儿,秋娘作为宠妾,自然也难逃一死,被一同砍了头。

“哥哥,你莫不是酒后眼花,看错了人?”薛宝钗正色问道,此事非同小可。

薛蟠连连摇头,如拨浪鼓一般:“怎么可能,我真的没看错!只是……秋娘不可能还如此年轻,我瞧她只是个小媳妇样儿。”

两人仍有些不信,又忙追问薛蟠几个细节。

薛蟠急了,脱口而出:“我说的都是真的,不信你们去宁国府看看,是不是有我说的那个小媳妇!”

薛宝钗也与哥哥争执起来,道:“我又不识得她,怎么去看!”

薛蟠闻言忙拉过薛姨妈的胳膊:“妈妈,我知道箱子里放着画像,去年我还瞧见过的!你拿出来给妹妹看,你们去看呀!”

薛蟠还在嚎叫着,薛姨妈却脸色骤变,煞白如纸。

“妈?”薛宝钗压低声音,小声问道:“您还藏着这些东西呢?不要命啦!”

薛姨妈叹了口气:“我也是留下一点东西,以防万一,怕他们对我们孤儿寡母下手……”

当年她丈夫是如何死的,两个孩子还小,只是一知半解,但她却是一清二楚。最后薛姨夫自裁以保全他们母子三人,但她也不得不防。万一那些人赶尽杀绝,她手里有些东西,也好拿出来震慑他们。

薛宝钗虽埋怨母亲的做法,但也深知母亲的话颇有道理,只能作罢。

母女两人忙叮嘱薛蟠,此事不可在外透露半分,否则一家人都得遭殃。薛蟠虽然外号呆霸王、薛大傻子,但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然也不会在见着“秋娘”后吓得屁滚尿流。

“妈妈,你先拿出画像给我看一看。”薛宝钗道,“上回宁府做宴,我与贾府姐妹们一起去过那边,若是宁府女眷,兴许我也见过的。”

薛姨妈听闻觉得有理,赶忙从她珍藏的箱子里面找出一幅画来,当然这些动作都是避了人的耳目的。

只见那画乃细绢质地,材质用料皆非凡品,随着画卷的缓缓展开,一位惟妙惟肖、容貌似天仙的女子出现在三人眼前。

“就是她!就是她!”薛蟠最先按捺不住性子,低声嚷着。

薛宝钗只一眼,也认了出来:“这是……蓉哥儿媳妇,秦氏。至少有七分相似,若说哥哥在宁府见着的人,应该就是她,可她应该与凤姐差不多大呀。莫非……”

薛姨妈闻言,吓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赶忙握住宝钗的手:“女儿,你说,是不是秋娘有后?”

薛宝钗摇摇头,忙安抚母亲:“妈,你不要乱想了,兴许是秋娘的亲戚姊妹呢。”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薛蟠一语中的,问出了关键。母子二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落到了家里最为聪慧懂事的宝钗身上。

薛宝钗沉思片刻,缓缓道:“让我再想想……”

————————

薛家三人自觉此事机密,但是任谁都没料到,此事被霍亭又的人听了去。

原来那日林汐在贾府受了委屈,霍亭又便安排人手暗中潜入贾府。他本意是想寻些贾宝玉的把柄,暗中整治一番,以泄心头之恨。可贾宝玉的院子在贾府中炙手可热,是个人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进去的香饽饽,就连最下等的洒扫丫鬟之位,都安排得极为艰难。无奈之下,霍亭又的人只能混在新入府的下人堆里,进了刚入府、暂住在梨香院的薛家当差。

那探子偶然间听闻如此惊天动地的消息,知道此事重大,急忙匆匆赶去向霍亭又回话。

霍亭又得知这个信息后,亦是惊得瞪大了眼睛:莫非宁国府竟有如此胆量,敢私藏忠义亲王的后人?

他左思右想,觉得此事背后定有诸多渊源,只是不敢妄加揣测。思来想去,只能先命得力心腹手下,暗中彻查秦可卿的身世。

原来这秦可卿的身世对外宣传本是养生堂的弃婴,被营缮郎秦业抱养。秦业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膝下无儿无女,便从养生堂抱回一儿一女。奈何儿子不幸夭折,只余女儿相伴,小名唤作可儿。长大后,可儿嫁入宁国府,成了贾蓉的妻子。

可若是计算秦可卿年岁与义忠亲王事败的时间,那她被领养时约应至少己经六七岁了,那她对自己的身世应当是知晓的。

为避免打草惊蛇,霍亭又的手下未能查到更多信息。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只能表明秦可卿身份存疑,其余的却也说明不了太多。

霍亭又思虑良久,最后还是独自一人,踱步到了祖母的院外。

南安太妃虽做了祖母,在京中权贵世家中是排得上前几位的德高望重,但实际上她的年纪并不大,约莫西十岁出头,而且她的皮肤保养得宜,仪态雍容华贵,所以看起来还比实际年纪小几岁。

当霍亭又将此事一五一十地与南安太妃说明后,南安太妃面上并未露出十分惊讶的神情,仿佛对此事早己知晓一般。

“当时你虽年幼,但想必你也知晓义忠亲王之事。”南安太妃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平和。

霍亭又微微颔首,他的确知晓一些,但毕竟当时年岁尚小,加之大家都对此事讳莫如深,极少提及,所以他才特意前来询问太妃。毕竟父亲远在南边驻守,祖父又己亡故,南安王府实际当家做主的人便是太妃。

太妃轻叹一口气,缓缓说道:“当时,太上皇欲制衡皇子们的权力,故而久久不立太子。他既希望皇子们能够团结一心,又默许他们相互竞争,以从中挑选出最为合适的储君人选。”

“中宫未有嫡出皇子,下面的皇子们便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问鼎皇位。其中,又以忠义亲王和忠信亲王最为出众。”

说着,南安太妃语调一转,继续说道:“当时,西王八公等旧勋贵们最为看好的便是义忠亲王。他是太上皇最年长的皇子,又素有贤名,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学识修养,皆明摆着是按照储君的标准来培养的。而忠信亲王虽十分能干,聪慧机敏过人,但毕竟年岁尚小,不过他母家势力庞大,十分得力,亦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cdhc-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