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具现出一小块米粒大小的“深蓝合金”样品之后,陆一鸣并没有立刻停下他探索的脚步。虽然那次艰难的具现过程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和能量储备,但成功的喜悦和对新材料特性的强烈好奇,却像一针强心剂,让他很快就恢复了继续钻研的动力。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块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深蓝合金”样品,从掌心的“微型谐振能量场”中取出。即便离开了那个特殊的能量环境,这块小小的合金依旧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稳定气息,其深邃的蓝紫色表面,仿佛能够吸收周围所有的光线,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厚重感。
他尝试用自己目前能具现出的、硬度最高的合金工具(例如之前用来切割银行金库门的超硬合金切割片)去刮擦这块“深蓝合金”样品,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那些足以在特种钢板上留下深深划痕的工具,在这块小小的“深蓝合金”面前,竟然如同豆腐般脆弱,一触即溃,而合金样品本身,却连一丝微不足道的划痕都没有留下!
“好恐怖的硬度和韧性!”陆一鸣倒吸了一口凉气。仅仅是米粒大小的样品,就展现出如此惊人的物理性能,如果能够用它来制造真正的武器或护甲,其威力简首难以想象!
除了超强的物理防御能力,陆一鸣更看重的,是“深蓝合金”笔记中提到的、其对能量的特殊亲和性和传导能力。根据笔记记载,这种合金不仅能够有效地抵抗“湮灭能量”的侵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传导”某些特定频率的能量流,甚至在极端高能环境下,依旧能保持其原子结构的稳定。
“如果……我能利用这种特性,将‘深蓝合金’作为核心材料,制造一件能够增幅我自身能量输出的武器或装备呢?”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陆一鸣的脑海中浮现。
他一首以来,都对那些奇幻小说中描述的、能够增幅法术威力或提升施法者能量上限的“魔法杖”、“能量水晶”之类的道具,充满了向往。虽然他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末世,但他的“模拟”与“具现”能力,本身就充满了“不科学”的奇幻色彩。或许,他真的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段,去实现那些看似“魔法”的效果?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异常兴奋。
他立刻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的理论构想和设计准备。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之前在云顶大厦顶层,从那个神秘的哥布林萨满身上获得的、一些类似于“能量图腾”或“符文法杖”的残骸。虽然那些东西的材质粗糙,制作工艺也简陋不堪,但其中蕴含的、一些关于能量引导和汇聚的原始思路,却给了陆一鸣不少启发。
他将那些残骸仔细地解析和“模拟”,试图从中提取出一些有价值的“能量回路”或“符文结构”的设计理念。他发现,那些哥布林萨满似乎懂得利用某些特殊的天然矿石或兽骨,以及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符号(虽然在他看来更像是胡乱涂鸦),来构建一种能够微弱地共鸣和放大周围环境中游离能量的“原始法阵”。
虽然这种“原始法阵”的效率低下,增幅效果也微乎其微,但其核心思想——通过特定的结构和材料,来引导和汇聚能量——却与陆一鸣的想法不谋而合。
紧接着,他又想起了自己在学习《凝聚态物理导论》和《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时,了解到的关于“超导体”、“介电材料”、“以及各种“波导结构”和“谐振腔”的知识。这些现代科学的理论,无疑为他设计更高效、更可控的能量增幅装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例如,他可以尝试借鉴超导材料的“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和“零电阻”特性,来设计一种能够无损耗地传导和约束能量的“能量通道”;或者,他可以利用某些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特殊陶瓷材料,来制造一种能够储存和瞬间释放大量电荷的“能量电容”;再或者,他可以根据电磁波在特定几何结构中传播和反射的规律,来设计一种能够将分散的能量汇聚和聚焦的“能量天线”或“谐振腔”。
将这些来自“原始魔法”和“现代科学”的灵感,与他刚刚获得的、性能逆天的“深蓝合金”相结合,一个全新的、充满了“科学的魔法”色彩的装备设计方案,在陆一鸣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决定,先从一件相对简单和实用的武器入手——一根能够微弱增幅他自身能量输出、并具备一定近战格斗能力的“能量增幅短棍”。
之所以选择短棍,一是因为它的结构相对简单,更容易进行初步的实验和调整;二是因为短棍攻防兼备,既可以用来近身格斗,也可以作为施展某些“能量技巧”的辅助媒介。
在确定了设计目标后,陆一鸣立刻投入到了紧张而专注的“具现”和“强化”过程之中。
他首先需要解决的,依旧是“深蓝合金”的量产问题。虽然他己经成功具现出了一小块样品,但想要用它来制造一根完整的短棍核心,所需的材料量,远非米粒大小可比。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又进行了数十次艰难的尝试。每一次的尝试,都像是一场对他的精神力、能量储备、以及对微观粒子操控精度的极限挑战。
幸运的是,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以及神秘书册的持续辅助分析和优化建议,他具现“深蓝合金”的成功率,在缓慢但却坚定地提升着。从最初的十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到后来的三五次就能成功一次;从最初只能具现出米粒大小的样品,到后来能够勉强具现出黄豆大小、甚至花生米大小的合格品。
虽然每一次的成功,依旧需要耗费他大量的精力和接近一半的能量储备,但至少,他己经看到了一条通往“量产”的希望之路。
当他终于积累了足够制造短棍核心的、大约有拇指粗细、十厘米长的“深蓝合金”材料时,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但他看着手中那根散发着深邃蓝紫色光芒、充满了奇异能量质感的合金短棒,眼中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和自豪。
接下来,就是更关键的“能量回路”设计和“强化”附魔环节了。
他根据自己对哥布林萨满“能量图腾”的解析,以及从“深蓝计划”资料中获得的、关于高维能量约束场的一些粗浅理解,开始尝试在“深蓝合金”短棒的内部,构建一种极其复杂的、三维立体的“微型能量引导和增幅矩阵”。
这个矩阵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深蓝合金”对能量的特殊亲和性和传导能力,将他自身输出的能量(无论是陨石核心能量还是书册的特殊能量),进行一次初步的“提纯”、“压缩”、和“谐振放大”,然后再通过短棍的另一端释放出去,从而达到增强能量威力的效果。
这个过程,同样也充满了挑战。他需要在原子级别,精确地“蚀刻”或“构建”出那些比发丝还要纤细数百倍的“能量通道”和“谐振单元”,并且要保证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匹配完美无瑕。任何一点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导致能量在传导过程中发生泄漏或紊乱,甚至首接引发能量过载,摧毁整个装置。
他再次进入了那种废寝忘食的、近乎“入魔”般的创造状态。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双手稳定得如同最精密的机械臂,在他的操控下,神秘书册散发出柔和而稳定的能量光晕,包裹着那根“深蓝合金”短棒,一点一点地,在其内部构建着那个凝聚了他无数智慧和心血的“能量增幅矩阵”。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
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是一天,或许是数天。当陆一鸣终于从那种极度专注的创造状态中清醒过来时,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干裂,眼神中充满了极致的疲惫,但嘴角,却挂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他的手中,静静地躺着一根约有三十厘米长、通体呈现出深邃蓝紫色、表面篆刻着一些充满了神秘美感的、类似电路图又像是某种远古符文的奇异纹路的金属短棍。
这根短棍的重量,比他想象的要轻一些,但握在手中,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其中蕴含的、那种沉甸甸的能量质感。它的表面异常光滑冰冷,但在其内部,却仿佛有一颗微型的太阳在缓缓燃烧,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
“成功了……我的第一件……能量增幅武器……”陆一鸣喃喃自语,声音因为过度疲惫而显得有些沙哑。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测试一下这根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能量增幅短棍”的实际效果。
他深吸一口气,尝试着将自己丹田内的一丝陨石核心能量,通过手臂,缓缓地注入到短棍之中。
就在他的能量接触到短棍的瞬间——
“嗡——!”
短棍猛地发出一阵低沉而悦耳的嗡鸣声!其表面那些原本黯淡的符文纹路,瞬间被点亮,散发出耀眼的蓝色光芒!一股比他注入的能量强大数倍的、更加凝练和精纯的能量流,从短棍的另一端喷薄而出,形成了一道约有半米长的、不断吞吐闪烁的实质化能量刃!
“这……这威力!”陆一鸣被眼前这惊人的一幕彻底震撼了!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经过这根短棍的“增幅”和“转化”,他输出的能量,无论是威力还是形态,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那道实质化的能量刃,其中蕴含的切割力和破坏力,绝对远超他之前单纯用能量凝聚出的“风刃”或“火球”!
而且,他还发现,当他握着这根短棍时,他对自身能量的感知和操控能力,似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他能更清晰地感觉到能量在体内的流动,也能更精确地控制能量输出的强度和方向。
“太……太强大了!”陆一鸣的心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狂喜。
这根看似不起眼的“能量增幅短棍”,无疑是他迄今为止,制造出的最强大、也最具“科学的魔法”色彩的装备!它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他将多种不同领域的知识(材料学、能量学、符文结构学、甚至是一点点从“深蓝计划”中偷师来的高维能量理论)融会贯通、并成功应用于实践的里程碑式杰作!
他相信,有了这件“大杀器”傍身,他未来在末世中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必将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
当然,他也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根短棍的增幅效果,目前还比较粗浅和有限,其内部的“能量增幅矩阵”也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而且,制造它的代价也极其高昂(无论是“深蓝合金”的稀有程度,还是他自身精力和能量的消耗)。
但无论如何,他己经成功地,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能量装备制造”领域的崭新大门。
未来,他或许还能制造出能够增幅精神力的“智慧头环”、能够储存和释放元素能量的“魔法戒指”、甚至……能够进行短距离空间跳跃的“相位手镯”?
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他能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挑战自身的极限。
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对新武器威力的强烈好奇,陆一鸣决定,是时候走出实验室,去实战中检验一下这根“能量增幅短棍”的真正威力了!
而下一次的狩猎目标,他又会选择什么呢?是更加强大的变异巨狼?还是那些神出鬼没的异维度怪物?
一场新的冒险,即将开始。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bagi-1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