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费了数日时间,初步消化了部分“小型空间道标稳定装置”设计图纸的基础理论,并对神秘书册升级后的各项辅助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陆一鸣决定暂时将对那些过于深奥的空间技术的探索放缓一些。他清楚地认识到,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在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足够强大的精神力支撑之前,强行去钻研那些超越时代太多的“天书”,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走火入魔。
他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了那些从“炼金工坊”保险箱中获得的、“星尘合金”系列的配方笔记和成品样品之上。相比于虚无缥缈的空间技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种合金,无疑能更快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提升他在这危机西伏的末世中的生存能力。
在那些珍贵的实验笔记中,记载了十几种不同代号的“星尘合金”的详细信息。这些合金根据其不同的元素配比和制备工艺,展现出了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优异性能,例如超高的强度和韧性、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对各种能量辐射的强效屏蔽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对某种被笔记中称为“湮灭能量”或“虚空侵蚀”的未知高能现象的强大抵抗能力。
陆一鸣猜测,这种所谓的“湮灭能量”,很可能就与“深蓝之门”失控后,从异维度泄露出来的、能够扭曲空间和侵蚀物质的恐怖能量有关。而这些“星尘合金”,正是当年“深蓝计划”的研究者们,为了对抗这种末日级灾难而倾尽心血研发出来的“救命稻草”。
虽然笔记中也遗憾地提到,由于时间仓促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星尘合金”的研发都未能达到最终的理想状态,也未能阻止灾难的全面爆发。但即便是这些“未完成品”,其展现出的性能,也足以秒杀陆一鸣目前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一种地球己知材料。
在仔细研究了所有“星尘合金”的配方和性能数据后,陆一鸣将目光,锁定在了一种代号为“SS-07”,被笔记中称为“深蓝守护者合金”(简称“深蓝合金”)的特殊材料之上。
这种“深蓝合金”,并非是“星尘合金”系列中强度最高或硬度最大的一种,但它却拥有一个极其突出的特性——超强的能量亲和性和结构稳定性。根据笔记记载,这种合金不仅能够有效地抵抗“湮灭能量”的侵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传导”某些特定频率的能量流,甚至在极端高能环境下,依旧能保持其原子结构的稳定,不会轻易发生相变或解离。
“如果能将这种‘深蓝合金’具现出来,用它来制造武器或能量装置的核心部件,其效果绝对远超我之前使用的任何一种材料!”陆一鸣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想要“具现”出这种级别的特种合金,其难度之大,绝非他之前制造记忆合金或高碳合金钢可比。
首先,从配方笔记来看,这种“深蓝合金”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不仅包含了十几种常见的金属元素,还添加了至少五种笔记中用特殊符号标记的、性质未知的“超重元素”或“稳定同位素”(陆一鸣猜测这些很可能就是来自“虚空结晶”的提取物)。想要在“具现”过程中,精确控制如此多种元素的原子配比和空间排布,对他的精神力操控精度,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其次,笔记中详细描述了“深蓝合金”的制备工艺,涉及到诸如“真空电弧重熔”、“定向单晶凝固”、“高压低温等离子淬火”、“以及一种被称为“量子隧穿辅助原子置换”的、陆一鸣完全无法理解的“黑科技”处理步骤。这些复杂的工艺流程,无一不指向一个事实——这种合金的最终性能,与其内部极其特殊的、高度有序的微观晶格结构和相态分布,密切相关。如果他不能在“具现”过程中,完美地“模拟”出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那么即使元素的配比完全正确,最终得到的也可能只是一块性能平庸的“废铁”。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笔记中反复强调,这种“深蓝合金”的某些关键性能(特别是其能量亲和性和结构稳定性),与其中蕴含的一种极其微量的、但却至关重要的“零点能谐振因子”有关。而这种“零点能谐振因子”的形成,似乎需要在一种能量纯度极高、并且存在特定量子涨落的极端环境下才能实现。这意味着,他在“具现”这种合金时,不仅要精确控制物质的构成,还需要同时营造出一种极其特殊的、高纯度的能量场环境!
“复杂到令人发指的原子结构……苛刻到变态的能量环境要求……”陆一鸣看着笔记上那些天书般的描述,感觉自己的头皮都在发麻。
但他并没有退缩。越是困难的挑战,越能激起他那颗永不服输的探索之心。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杂念抛开,开始着手进行“具现”“深蓝合金”的准备工作。
他首先花费了数天时间,仔细地研究那几块从“炼金工坊”保险箱中获得的“星尘合金”样品,特别是其中一块被标记为“SS-07(实验A型)”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深蓝合金”残片。
他将这块残片,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神秘书册的页面之上,然后将自己的精神力,毫无保留地沉浸到与书册的连接之中,尝试用升级后的书册,去“模拟”和“解析”这块合金残片内部最深层次的微观结构和能量特征。
这一次的“模拟”过程,比他之前解析任何物质都要艰难和漫长。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力,仿佛化作了无数比原子还要微小的探针,在“深蓝合金”那如同宇宙迷宫般复杂而精密的晶格结构中艰难穿行,试图去理解每一个原子的位置、每一个化学键的强度、每一种相态的分布、以及……那些如同幽灵般在原子间隙中流淌的、微弱但却至关重要的“零点能谐振因子”的波动规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陆一鸣的脸色因为精神力的剧烈消耗而变得越来越苍白,但他依旧咬牙坚持着。神秘书册的页面上,也因为高强度的能量运算而散发出越来越明亮的幽蓝色光芒,那枚镶嵌在封面中央的“原型能量核心”晶体,也在不断地向书册输送着精纯的能量,维持着这次艰难的解析过程。
终于,在耗费了近乎七成的精神力和大量的书册能量储备之后,神秘书册的页面上,缓缓地浮现出了一幅无比复杂、无比精美、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结构美感的、关于“深蓝合金(实验A型)”的完整三维原子结构模型图!
在这幅模型图中,每一个原子都被精确地标记出来,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电子云的分布状态、以及那些微弱的能量谐振场,都以一种陆一鸣能够勉强理解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成功了……我……我终于解析出了它的微观结构!”陆一鸣的眼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疲惫。
仅仅是完成这一步,就己经耗费了他如此巨大的心力。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将这个复杂到极致的微观结构,通过“具现”能力,在现实中完美地复制出来!
他首先尝试“具现”一小块只有沙粒大小的“深蓝合金”样品。
他闭上眼睛,将脑海中那幅清晰无比的原子结构模型图,作为“蓝本”,然后开始调动丹田内的陨石核心能量和书册中储备的特殊能量,尝试在自己的掌心,从最基础的原子层面,开始“堆砌”和“构建”这种特殊的合金。
然而,第一次尝试,就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他发现,当他试图将那些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深蓝合金”那特殊的晶格结构排列起来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极其强烈的排斥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能量壁垒,在阻止着它们的结合。而当他强行用能量去压缩和束缚它们时,那些刚刚形成的、脆弱的原子结构,又会因为无法承受能量的冲击而瞬间崩溃,重新化为一团混乱的元素粒子。
“能量……能量的纯度和稳定性不够!”陆一鸣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根据笔记的描述,“深蓝合金”的形成,需要在一种能量纯度极高、并且存在特定量子涨落的极端环境下。而他目前所能调动的陨石核心能量和书册能量,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提纯和转化,但与那种理想状态相比,依旧显得过于“粗糙”和“嘈杂”。
“看来,我必须想办法,进一步提纯我的能量,并且……在具现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类似于‘零点能谐振场’的特殊能量环境!”
这,无疑又是一个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陆一鸣几乎将自己完全锁在了据点实验室之中,废寝忘食地进行着各种尝试和实验。
他首先尝试利用神秘书册升级后,对能量结构分析能力的提升,去更深层次地“净化”和“提纯”他自身的能量。他将陨石核心的能量和书册中储备的特殊能量,反复地在书册内部进行“循环过滤”和“谐振筛选”,试图剔除掉其中那些“杂质”能量和“无序”波动,只保留下最精纯、最稳定的能量核心。
这个过程,同样也异常艰难和耗时。每一次的“提纯”,都会消耗掉大量的原始能量,最终得到的精纯能量,可能只有原始能量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但陆一鸣毫不在意能量的损耗,他追求的是极致的“质量”。
同时,他还根据“深蓝合金”原子结构模型图中,那些关于“零点能谐振因子”的波动规律,以及从“空间道标稳定装置”设计图纸中获得的、关于能量场构建的一些粗浅理论,开始尝试用他那己经提纯到极致的精纯能量,去“模拟”和“构建”一种极其微弱但却相对稳定的“微型谐振能量场”。
他将这种“微型谐振能量场”,小心翼翼地覆盖在自己的掌心,然后再次尝试在能量场内部,进行“深蓝合金”的原子级“堆砌”。
这一次,情况终于有了一些好转!
他发现,在那个特殊的“微型谐振能量场”的辅助下,那些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的排斥力,果然减弱了不少。它们似乎更容易按照他预设的晶格结构进行排列和结合。
然而,成功依旧遥遥无期。
因为,除了能量环境的要求,“深蓝合金”那复杂到变态的原子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拦路虎。他需要同时精确控制数十种不同元素的、数以亿万计的原子,让它们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形成正确的化学键……这种对精神力操控精度的要求,简首高到令人发指!
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有时,是因为某种关键元素的原子数量出现了微小的偏差,导致整个晶格结构无法稳定;
有时,是因为在构建过程中,某个原子的空间位置出现了纳米级的错位,引发了连锁性的结构坍塌;
有时,则是因为他构建的“微型谐振能量场”不够稳定,或者频率不对,导致那些好不容易形成的“零点能谐振因子”瞬间消散……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大量的能量消耗和精神力透支。陆一鸣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用沙子堆砌摩天大楼的孩童,每一次都只差那么一点点,却又每一次都功亏一篑。
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眼神中也布满了血丝,但他依旧没有放弃。他的骨子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偏执和韧劲。
他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调整着能量输出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地优化着自己对原子级操控的技巧。
神秘书册,也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它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不断地记录着他每一次失败的原因,分析着每一个环节的不足,并为他提供着各种可能的改进方案和优化建议。
终于,在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在他几乎要将自己所有的精神力和能量都彻底榨干的时候——
奇迹,再次降临!
在他那因为过度疲惫而微微颤抖的掌心之中,在一团柔和而稳定的、散发着奇异波动的“微型谐振能量场”的包裹下,一小块只有米粒大小的、通体呈现出深邃蓝紫色、表面仿佛有无数微小星辰在流转和生灭的、闪烁着令人心悸的金属光泽的奇异物质,缓缓地、艰难地……最终成型了!
当它最终稳定下来的那一刻,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宇宙最深处的玄奥气息,从那块小小的金属物质中散发出来,与陆一鸣的精神,与神秘书册的能量,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成功了……我……我终于……具现出了一小块……‘深蓝合金’……”
陆一鸣看着掌心那块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宛如艺术品般完美的微小金属,感受着其中蕴含的、那种超越了他以往认知极限的坚韧与稳定,以及那种对能量的奇妙亲和力,他的眼中,瞬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泪水。
这泪水,是成功的喜悦,是坚持的回报,更是对自己极限的一次又一次突破的……感动。
虽然,这仅仅是一小块米粒大小的样品。距离用它来制造真正的武器装备,还有着极其遥远的路要走。
但陆一鸣知道,他己经成功地,迈出了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证明了,即使是这种代表着灾难前人类最高材料科技水平的“黑科技”合金,在他那逆天的“模拟”与“具现”能力,以及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面前,也并非遥不可及!
而他自身,也在这次艰难的具现过程中,对能量的精细操控能力,以及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理解,都再次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他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他一定能够将这种“深蓝合金”的具现技术,掌握得更加纯熟,制造出更多、更大、性能更优异的样品!
到那时,他手中的“科学魔法”,必将展现出更加惊世骇俗的威力!
而他脚下的这条求活之路,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宽广和光明!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bagi-1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