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月满中秋芋艿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月满中秋芋艿鸭

 

秋意渐浓,天高云淡。巷口的梧桐树梢染上第一抹金黄时,中秋的圆月己悄然爬上“陈记”后院低矮的屋檐。小院里张灯结彩,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用心:老赵头送来的两盏红灯笼挂在廊下,映得青石板暖融融的;菜畦边新扎了一圈细竹篱笆,挂着陈母手剪的“福”字窗花;墙角那瓮百年老井沿边,也贴了一方小小的“井泉童子”红纸,祈求水源丰沛,家宅安宁。

二十万的阴霾散去,如同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日子并未翻天覆地,“陈记”依旧是那个清晨炸油条、晌午卖响铃、傍晚飘饭香的小店。只是,墙角那个旧铁盒不再被塞得鼓鼓囊囊,陈建国点钱时,眉宇间也少了那份化不开的沉郁。彪哥在隔壁工地找了份长工,王阿婆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慢慢溜达了,常颤巍巍地给菜畦里的“玉簪青”浇点水,嘴里念叨着“好苗子”。

中秋夜,月华如水,澄澈地洒满小院。石桌上己摆好了几样小菜:陈母卤的喷香豆干,彪哥送来的盐水花生,还有一小碟油亮亮的酱黄瓜。主位空着,放着一碗热气腾腾、堆成小山似的白米饭。

“爸,妈,彪哥,阿婆,开饭了!”陈默端着一个沉甸甸、冒着滚滚热气的粗陶盆,从灶间走出。浓郁的、带着肉香、油脂香和泥土清甜的气息瞬间霸占了小院的每一个角落,与清冽的月光交织在一起。

盆中,便是今晚的压轴——【月满中秋芋艿鸭】!

一只的麻鸭,斩成大小适中的块状,经过先煎后焖,呈现出的酱红色,皮酥肉烂,油光发亮。簇拥在鸭块周围的,是滚刀块的新芋艿(小芋头),吸饱了鸭油和酱汁,表皮微皱,呈现出粉糯的半透明质地,边缘挂着浓稠的酱汁。深褐色的汤汁浓稠油亮,咕嘟着细小的气泡,里面沉着几颗的栗子(老赵头送的),几朵吸饱了精华的香菇(陈母晒的),还有几段新采的“玉簪青”葱白,己被焖煮得软烂入味,释放出深沉的葱香。

没有系统的提示音,只有食材在时光与火候中交融的本真呼唤。

“哎哟!真香!这鸭子,看着就烂乎!”老赵头搓着手,眼睛放光。

王阿婆眯着眼笑,用拐杖点点地:“好,好,团团圆圆,香香喷喷!”

彪哥默默地将阿婆的椅子往前挪了挪。

陈建国深吸一口气,脸上是纯粹的期待:“快,默子,给大伙儿分分!”

陈默拿起大勺,先给王阿婆舀了一大块鸭腿肉和几块粉糯的芋艿,淋上浓稠的汤汁。接着是彪哥、老赵头、父母,最后才给自己。每一碗都堆得冒尖,鸭肉酥烂,芋艿粉糯,栗子香甜,香菇肥厚,浸在油亮醇厚的汤汁里。

众人围坐,月光是最好的灯盏。陈建国端起一小杯自酿的米酒:“来,今儿中秋,月圆人团圆!咱‘陈记’能过这个安生节,托大家的福!干了!”

“干了!”

“团圆!”

“好日子!”

粗糙的酒杯轻轻相碰,清冽的米酒入喉,带着微醺的暖意。

陈默夹起一块芋艿送入口中。粉!糯!绵!沙!芋艿特有的清甜泥土气息被鸭油的丰腴和酱汁的醇厚完美包裹、提升,入口即化,只在舌尖留下无尽的满足。再夹起一块鸭肉,轻轻一嗦,酥烂的鸭肉便脱骨而下,皮脂的香糯、瘦肉的纤维感、以及深入骨髓的浓郁酱香在口中层层绽放。汤汁更是精华所在,浓稠地挂在米饭上,咸鲜中带着芋艿的微甜、栗子的甘香、香菇的菌鲜和“玉簪青”葱白焖煮后特有的深沉风味,拌着热腾腾的白米饭,每一口都是对辛劳最好的犒赏。

“嗯!这芋艿绝了!粉糯糯,香喷喷!”老赵头吃得满嘴油光,赞不绝口。

“鸭子也烂,入味!这汤汁拌饭,神仙不换!”陈建国扒拉着碗里的饭,一脸享受。

王阿婆小口吃着鸭肉,脸上是安详的笑容:“香……真香……日子就该这么过……”

彪哥没说话,只是埋头吃着,添饭的动作比平时快了几分。

陈母看着大家吃得香,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大富大贵的喧嚣。只有月光、小院、围坐的亲友,和一碗用心烹制、热气腾腾的芋艿鸭。碗筷的轻响,满足的喟叹,偶尔响起的笑语,交织成中秋夜最动人的乐章。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陈记”的屋瓦、菜畦和每个人的肩头。墙角那瓮百年老井的水面,倒映着一轮圆满的银盘,也倒映着石桌旁这一圈被食物、温情和新生希望所包围的身影。

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经历过山重水复,终迎来此刻月圆人安的柳暗花明。这碗饱含土地馈赠与人间温情的芋艿鸭,便是生活,最圆满的滋味。

【月华如水,烟火长明。】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afb0-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