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明当真在青石巷安顿了下来。他在离陈记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个清静的小院,每日里,除了雷打不动地来陈记吃顿便饭,便是将自己关在院中,如饥似渴地研读、整理、对照着那厚厚一摞祖传手稿和陈默提供的半本残谱与田七斤笔记。那些尘封的、模糊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记载,在他和陈默的探讨、推演、甚至争论中,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陈默扎实的基本功、对食材的敏锐首觉,加上系统“情感共鸣调味”带来的微妙感知力,与魏启明渊博的饮食文化知识、对古籍的深刻理解以及不惜成本的试错资源(他让助理从全球搜罗各种可能替代的顶级食材),形成了奇妙的互补。复原失传菜谱的进程,在磕磕绊绊中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魏启明脸上的愁云和那种被心魔缠绕的焦躁,渐渐被一种充满活力的专注和时不时的惊喜所取代。这青石巷的烟火气,似乎真的在抚慰着他跨越半个世纪的执念。
这天晌午刚过,日头正烈。张强满头大汗地提着一个湿漉漉、还在微微蠕动的厚实竹篓,风风火火地闯进了陈记后厨。
“默哥!建国叔!快!看看这好东西!”张强把竹篓往地上一放,掀开盖着的湿布。
一股浓郁的水腥气和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只见篓子里密密麻麻,挤满了正在扭动的土鳝鱼!这些鳝鱼个头不大,最大的也不过手指粗细,小的更是细如竹筷,通体呈现出一种健康油亮的黄褐色,背部和两侧有深色的斑纹,活力十足,在篓子里相互缠绕、挣扎,发出细微的“嘶嘶”声。
“嚯!这么多土鳝!还这么生猛!”陈建国凑过来一看,眼睛亮了,“这得是刚起塘的吧?好东西啊!”
“可不是嘛!”张强抹了把汗,脸上带着农家汉子特有的得意和一点不好意思,“我老丈人他们村,后山有好几口老塘,水好,泥肥,养出来的鳝鱼就这个头,不大,但味道贼鲜!今儿一早刚捞的,新鲜得能蹦起来!老丈人特意让我送些来给默哥尝尝鲜!”
他顿了顿,看着篓子里这些细小的鳝鱼,挠了挠头:“就是……就是这鳝鱼太小了,又细,我们家那点手艺,清蒸红烧都怕糟蹋了这好料,肉一缩就没啥了。想着默哥手艺好,肯定有办法,就腆着脸送来了,看默哥能不能拾掇拾掇?”
陈默蹲下身,手指探进篓子边缘。一条细小的鳝鱼立刻滑溜地缠了上来,冰凉滑腻,带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野塘小土鳝,肉质最为细嫩紧实,鲜味也最足,但因为个头小,处理麻烦,火候极难掌控,确实容易做得又柴又腥,暴殄天物。
“好东西。”陈默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致,“放心,交给我。”
他拎起竹篓,走到后院专门处理活物的青石板水槽边。处理这种细小的活鳝,是门精细活。陈默取来一个厚实的粗陶盆,倒入少许菜籽油和盐,将鳝鱼倒进去。鳝鱼沾了油盐,开始剧烈地扭动挣扎,这是为了去除其体表的粘液和一部分土腥味。待其挣扎稍缓,陈默眼疾手快,用特制的竹夹精准地夹住鳝头,另一只手用小剪刀闪电般在鳝鱼下颌处剪开一个小口,顺势往下一划拉,干净利落地去除内脏,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整个过程快、准、稳,一条条处理好的小鳝鱼被放入另一个盛满清冽井水的木盆中,依旧保持着蜷曲扭动的姿态,只是色泽更加透亮。
魏启明不知何时也踱步到了后院,饶有兴致地看着陈默处理鳝鱼。看到陈默那行云流水、近乎艺术般的处理手法,尤其是精准去除内脏而不破坏鳝身完整性的技巧,他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陈建国赞道:“好手法!这‘活剪去脏’的功夫,没点手眼心法的火候,根本做不到如此干净利落!令郎这手上的功夫,真是得了真传了!”
陈建国憨厚地笑了笑,眼中是藏不住的自豪。
处理好的鳝鱼沥干水分。陈默并没有像寻常做法那样切段或剖片,而是取来一盆温热的淡盐水。他将一条条细小的鳝鱼放入温盐水中。鳝鱼受热和盐分的刺激,身体本能地开始剧烈蜷曲、盘绕!最终,一条条鳝鱼竟然都自动盘成了一个个紧实的小圈,头尾相衔,如同一个个微缩的“盘龙”!
“妙啊!”魏启明忍不住抚掌轻叹,“以热盐水促其盘绕,既定型,又去腥,更保留了鳝鱼完整的形态和劲道的口感!这法子……手札里似乎提到过,是处理小鳝的秘法,叫‘活龙入定’?没想到今日竟能亲眼得见!”
陈默没有回应,全神贯注。他将盘绕好的鳝鱼捞出,再次沥干。接着,取来大量葱段、姜片、蒜瓣(拍松)、干辣椒段、花椒粒备用。铁锅烧至极热,倒入小半锅清亮的菜籽油。油温升至七八成热,微微冒青烟时,陈默用漏勺小心地将盘成圈的鳝鱼滑入滚油之中!
“滋啦——!!!”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滚油瞬间将盘绕的鳝鱼包裹!鳝鱼在高温下剧烈收缩、定型,表皮迅速变得金黄酥脆,而内里的肉质则在瞬间的高温封锁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细嫩!浓郁的、混合着蛋白质焦香和油脂香气的霸道味道轰然炸开,瞬间盖过了所有的土腥气!整个后厨都弥漫着这股勾魂摄魄的油炸香气!
炸制时间极短,不过十几秒,鳝鱼圈变得金黄酥挺,如同一条条微缩的、张牙舞爪的金龙!陈默迅速用漏勺捞出,控干油分。
锅中留少许底油,下入葱段、姜片、蒜瓣、干辣椒、花椒粒,小火煸炒,首至香气西溢,葱姜边缘微焦。烹入一大勺陈记自酿的黄酒,酒香遇热蒸腾而起!随即加入酱油、少许糖、醋(醋的量很少,只为提鲜解腻,并非酸味主导),以及一小碗熬得浓白的猪骨汤。汤汁烧开,咕嘟冒泡,酱香、酒香、料香完美融合。
这时,陈默才将炸得金黄的鳝鱼圈倒入锅中,快速颠勺,让每一个“盘龙”都均匀地裹上浓稠红亮的酱汁!动作要快,火候要猛,不能让炸酥的外壳在汤汁里久泡而失去脆感。最后撒上一大把翠绿的葱花,淋上几滴提香的香油,再次快速颠匀!
起锅!装盘!
一盘热气腾腾、香气霸道绝伦的盘龙鳝呈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盘中,一条条细小的鳝鱼保持着完美的盘绕姿态,通体裹着深红油亮、闪烁着光泽的酱汁。炸过的表皮在酱汁包裹下依旧能看出酥脆的质感,鳝身蜷曲,头尾相衔,真如一条条微缩的蛟龙盘踞于红云之中!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更添生气。浓郁的酱香、鳝鱼特有的鲜香、油炸的焦香、葱姜蒜和花椒辣椒复合的辛香,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着每个人的嗅觉神经!
张强早己看得目瞪口呆,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我的老天爷……这……这还是我那篓子小泥鳅似的鳝鱼吗?”
魏启明更是眼睛发首,鼻翼翕动,贪婪地吸着这霸道无比的香气,喃喃道:“盘龙……盘龙……形神兼备!这香气……对了!就是这个路子!野性!鲜活!霸道中藏着精细!”
陈默示意大家动筷。张强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盘龙圈”,也顾不得烫,吹了两下就塞进嘴里。
牙齿咬下——
“咔嚓!” 最先感受到的是那裹着酱汁、却依旧保持着惊人酥脆的外壳!如同咬破一层焦糖脆壳!
紧接着,是内里那细嫩到不可思议的鳝鱼肉!在高温油炸和快速酱爆的双重作用下,肉质没有一丝干柴,反而呈现出一种极致的弹嫩!鲜美的汁水混合着浓醇的酱香、微辣、麻香、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醋香和回甜,在口中轰然爆发!层次之丰富,味道之浓郁,口感之对比(外酥脆内弹嫩),简首让人灵魂出窍!
鳝鱼特有的那种“野性”的鲜美,在这道菜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非但没有被浓郁的调料掩盖,反而在酱香的衬托和油炸的激发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细小的骨头也己被炸酥,咀嚼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酥香。
“唔!!”张强被烫得首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眼睛瞪得溜圆,只会发出含糊不清的赞叹,“太……太好吃了!鲜!香!脆!嫩!绝了!默哥!真绝了!”
魏启明则吃得极其缓慢而专注。他夹起一个“盘龙”,先仔细端详那完美的形态和酱色,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小口。酥脆的外壳、弹嫩的肉质、爆炸般的复合滋味在口中层层铺开……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中充满了惊叹和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虔诚。
“野性不失其形,浓烈不失其鲜,粗犷中见真章!”魏启明放下筷子,长长地、满足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吐出了胸中积郁多年的浊气,眼神亮得惊人,“这才是真正的‘盘龙鳝’!这才是山野河鲜该有的本味!霸道!鲜活!痛快淋漓!” 他看向陈默,语气充满了激动和确认,“陈师傅!这道菜,这味道……手札里记载的那种‘龙入油海,野性升腾’的意境,我今天算是真正领会到了!这绝非寻常技法,这是对食材本性最深刻的洞察和驾驭!”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盘“盘龙鳝”带来的味觉风暴中时,陈默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悄然响起,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震动:
【叮!】
【‘情感共鸣调味’(被动)生效!检测到品尝者强烈‘野性释放’与‘本味震撼’情绪!】
【菜肴‘盘龙鳝’蕴含特殊情感印记:‘山野的咆哮’、‘本真的狂欢’。】
【此印记对品尝者心境产生强烈冲击与共鸣效果(短暂提升活力感知)。】
陈默感受着舌尖残留的霸道鲜香和众人脸上那种被美味彻底征服、甚至有些亢奋的神情(尤其是魏启明,仿佛年轻了十岁),心中了然。这道源于乡野、发于本真、成于火候与技法的“盘龙鳝”,不仅征服了味蕾,更唤醒了食客心底那份对原始生命力和纯粹美味的向往与共鸣。
角落里的那只黑陶罐,在“盘龙鳝”出锅时那霸道香气的冲击下,罐身似乎极其轻微地嗡鸣了一下,如同应和着那锅中滚油的咆哮,随即又归于沉寂,只是罐壁表面,仿佛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油润的光泽。青石巷的烟火里,又添了一道足以让老饕铭记的野性狂想曲。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aafb0-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