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下邳书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7章 下邳书院

 

建安六年冬,下邳书院新刷的丹漆尚未干透,飞檐斗拱间己萦绕着墨香。

陈珪拄着雕花竹杖立在讲堂前,看着徐岳摆弄算筹的身影、胡昭整理律典的背影,还有士燮与蔡讽低声论经的侧影,忽觉这座耗时一年改建的学宫,倒像是乱世中意外绽放的奇葩。

铜铃轻响,曹铄的玄色锦袍掠过青石阶。

堂内众人正要起身,却见他疾步上前按住众人肩膀:"诸位先生万勿多礼!昔年燕昭王筑黄金台,清晨便立在台下迎贤;今日我竟让诸位久候,实在惭愧。"

话音未落,他己对着满堂鸿儒深深一揖,束发的玉冠险些滑落。

满堂寂静,唯有檐角风铃叮咚作响。

徐岳手中的算筹"哗啦"散落,胡昭扶着律法竹简的手指微微发颤——自秦始皇称皇帝以来,哪有诸侯对臣子行此大礼?更遑论曹铄己是坐拥三州的一方雄主。

"在议事之前,我有一言。"曹铄首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震惊的面庞,"从今日起,右将军治下,不以言论获罪。"

这句话如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浪。

蔡讽手中的《诗经》竹简"啪"地掉在案上,士燮端着茶盏的手剧烈颤抖,茶汤泼在新制的葛布长衫上。

自董仲舒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朝廷便将儒家经义化作禁锢思想的枷锁。

武帝时的"腹诽之罪"、宣帝时的"妖言惑众",多少文人因片语获罪,连司马迁受宫刑,也不过是因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

"先生们可知为何?"曹铄忽然轻笑,袍袖扫过墙上的《六经图》,"自始皇帝废分封、立郡县,天下再无诸侯并立之局。

皇权没了竞争者,便如独苗生长在温室,看似茁壮,实则愈发畏惧风雨。"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于是要'罢黜百家',要'非圣无法者诛',要让天下人只说一种话、只信一种道——可这样的天下,与一潭死水何异?"

胡昭抚着银须的手顿住。他想起自己的弟子司马懿,曹操数次邀请,他却不愿入仕,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悲凉。

徐岳则盯着曹铄腰间的玉佩,那枚螭龙纹玉珏的造型,竟与传闻中曹铄推行新政时打破的世家玉璧如出一辙。

"我要的,"曹铄的声音突然激昂,"是百家争鸣的治下!是哪怕有人指着我的鼻子骂,也能喝着茶听完的治下!"

曹铄猛地推开雕花窗棂,寒风卷着雪粒扑进讲堂,"唯有思想不受禁锢,这天下才有破局的希望!"

窗外,新栽的桃李树在寒风中摇曳,枝头花苞仿佛随时会绽放。

堂内众人望着这个年轻的诸侯,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既荒诞又震撼——在皇权愈发保守、思想愈发禁锢的乱世,竟有人要逆着千年洪流,重开一个思想自由的天地。

下邳书院的雕花窗棂结满冰花,青铜炭盆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却烘不暖满堂紧绷的气氛。

士燮的貂裘披风扫过雕花长案,震得案头《春秋》竹简簌簌作响:"主公若行此道,便是将'不忠'二字刻在旗上!天下大族、儒家门生,哪个肯容?"

曹铄解下染霜的玄色大氅,露出内里绣着玄鸟纹的锦袍。

他缓步走到堂前,靴底碾碎几片不知何时飘落的雪粒:"士老可还记得,当年卫嗣君为五十金而囚胥靡,百姓却甘愿为其赴死?为何?"

曹铄突然转身,袍袖带起一阵劲风,将炭盆火星卷上半空,"因为胥靡虽贱,却是卫国万千子民的缩影!"

祢衡倚着朱漆廊柱差点笑出声来,这一年,他跟着曹铄,听了太多新观点。

曹铄目光扫过满堂或惊或疑的面孔,猛地扯开衣襟:"看看这天下!"

他的声音混着呼啸的北风,震得窗纸哗哗作响,"是谁在田间挥汗如雨,让我们有粟米充饥?是谁在工坊日夜敲打,让我们有甲胄防身?是谁在边塞风餐露宿,让我们高枕无忧?"

他的指尖重重戳向地面,仿佛要将青砖戳穿:"是扛着锄头的农夫,是推着独轮车的商贩,是背着药箱的郎中!还有他们的儿子丈夫在保护我们的安全。

他们纳的税银堆成了我们的粮仓,流的血汗筑起了我们的城墙!"

说到激动处,曹铄抓起案上青铜爵,将滚烫的茶水泼在《周礼》经注上,墨迹瞬间晕染成狰狞的血色,"当灵帝卖官鬻爵,设西园八校尉时,所谓'忠君',不过是权贵们吸食民脂的遮羞布!"

士燮的胡须剧烈颤抖:"可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曹铄突然抓起炭夹,将通红的炭块掷向堂外雪地。

白雾蒸腾间,他的声音冷得如同冰棱:"若天子昏聩,纵容权臣横征暴敛,致百姓易子而食,这'忠'字,岂不是助纣为虐的刀?"

曹铄指向窗外隐约可见的流民安置所,那里飘来若有若无的药香,"文景之治为何名垂青史?不是因为皇帝圣明,而是因为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室外仿佛突然有人放声长歌,苍凉的曲调混着风雪在廊下回荡。

曹铄却缓缓闭上眼,任由雪粒落在睫毛上:"诸位,当我们谈论'忠'时,究竟是要忠于那把龙椅,还是要忠于千千万万在寒风中挣扎求生的百姓?"

他睁开眼,眸中跳动着比炭火更炽热的光,"若让我在愚忠与苍生间抉择——"话音戛然而止,唯有风雪拍窗的声音,似在替他回答。

"如果我们不求改变,数千年后,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还会轮流上演。

下邳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里代表着今后我们的方向,我们是选择一条重复走过的路,还是所有的人思考一条新的道路。

在坐的人,也包括我曹铄,都是生来不用为吃穿发愁的人,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自己,更应该看到听到底层百姓的哀嚎。

他们也是人,也有权利在这天下挺起脊梁,他们不应该是附庸…更不应该是大家私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efi0-1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