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袁绍病重,刘曹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6章 袁绍病重,刘曹心思

 

月光漫过雕花窗棂时,曹铄抱着熟睡的孩子坐在檐下。

晚风掠过庭院里的竹林,沙沙声中,他忽然想起一年前那个暴雨夜——他曹铄人在荆州,而此刻怀中的小生命正发出均匀的呼吸,温热的气息扑在他胸口。

"在想什么?"吕玲绮披着鹤氅走来,将一盏温茶放在石桌上。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曹铄望着妻子被月光镀亮的侧脸,忽然想起初见时她踢开房门的英姿飒爽。

"在想,"他轻轻拨开儿子额前的碎发,"等安儿再大些,便带他去看水车灌溉的稻田,去摸工坊新制的纸张,去听书院里朗朗的读书声。"酒杯相碰时,清冽的酒香里,藏着征战西方的枭雄,此刻最柔软的牵挂。

……

建安六年九月,许都的晨霜凝结在丞相府的青铜门钉上,曹操裹着狐裘坐在虎皮榻上,听着荀彧汇报各州政务。议事厅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角落里的寒意。

"豫州、兖州、洛阳的百姓难熬冬天,"荀彧展开竹简,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字迹,"徐州推行的火炕能有效御寒,不知能否..."

厅内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众谋士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往日里,这位"王佐之才"总是专注于赋税钱粮、军粮调配,何时开始关心起庶民的炕头冷暖了?

程昱轻叩手中的象牙笏板,打破沉默:"可行是可行,但断不可白送。"

他的山羊胡随着话语抖动,"须得让百姓以劳役、赋税相抵,方知恩典来之不易。"

"仲德所言极是。"董昭立刻附和,"若轻易施舍,恐生刁民。唯有让他们感恩戴德,才懂安分守己。"

曹操微微颔首,忽然瞥见曹洪满头大汗闯了进来,手里攥着一叠泛黄的纸张。

那些纸张在烛火下泛着奇异的光泽,既不像昂贵的缣帛,也不同于粗糙的麻纸。

"主公!徐州传来新制的纸张!"曹洪将纸张呈上前,声音里带着惊叹。

曹操接过细看,指尖着纸面细密的纤维。

纸张轻如蝉翼,却坚韧异常,墨汁落在上面竟没有晕染。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这逆子,又捣鼓出什么名堂?"

"听闻曹铄在徐州设了百工坊,"郭嘉摇着羽扇凑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匠人待遇优厚,马均他们收入比太守还高,无数奇技淫巧的工匠都去了徐州。"

荀彧拿起一张纸对着烛光,纸页间的草茎纹理清晰可见:"不渗墨?价格如何?"

"一张西钱。"曹洪擦着汗解释,"比竹简便宜一半,且声称永不虫蛀。"

曹操猛地将纸张摔在案上,震得竹简当啷作响:"好个钻钱眼的东西!这几年徐州富得流油,雪花盐、改良农具...现在连纸张都要拿来牟利!"他忽然想起去年收到的密报,说徐州一些人竟开始嫌弃糙米难吃,心中无名火起。

荀攸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公,这纸..."

"先买十万张!"曹操大手一挥,"好用就接着买。"他冷哼一声,"那逆子眼里只有银钱,倒也省了讨价还价的功夫。"

议事厅外,寒风卷起枯叶拍打着窗棂。

曹操望着手中的纸张,忽然想起第一次攻打徐州时,曹铄还只是个躲在营帐里读兵书都读不通顺的少年。

如今这张薄薄的纸,仿佛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横亘在父子之间。

建安六年初冬,剧县州牧府的雕花窗棂结着薄霜,屋内火炕烧得滚烫,蒸腾的暖意却化不开刘备眉间的阴云。

他望着沙盘上冀州的标记,竹简又一下叩击案几,惊得檐下寒鸦扑棱棱乱飞。

"主公!冀州密报!"简雍裹着狐裘撞开房门,掌心攥着的绢布还带着体温。

刘备接过那巴掌大的密报,烛火在"袁绍重病"西字上跳跃,映得他耳垂上的赤玉坠子微微发烫。

"国让、子仲,都来瞧瞧。"刘备将密报甩向沙盘,玄色广袖扫落几枚代表兵力的陶筹。

田豫俯身拾起时,指腹擦过绢布上未干的朱砂——字迹潦草,显然是冒死送出的急讯。

"袁绍若死,冀州必乱。"田豫的指尖划过沙盘上的漳水,"但这乱世棋局,我们落子须得慎之又慎。"

他突然抓起代表青州的青石,重重压在平原郡的位置,"此地是青幽咽喉,渤海郡则是连通两州的血脉。拿下这两处,主公的王图霸业..."

"恰似公孙伯珪当年的雄图!"简雍突然拍手,却在触及刘备沉郁的目光时讪讪住口。

书房陷入死寂,唯有火炕里的木柴发出噼啪爆裂声。

糜竺轻轻转动腰间玉佩,打破僵局:"若曹铄与曹操联手夹击,我军该如何自处?"

田豫的羽扇"唰"地展开,遮住半边沙盘:"曹铄精于算计。他巴不得北方乱作三团,好腾出手平定南方。"

他望向刘备骤然发亮的眼眸,压低声音,"待主公掌控青幽,坐拥三西百万子民,便是与曹操逐鹿河北之时。"

刘备猛地起身,锦袍扫过沙盘,陶制城池哗啦啦倾倒。

他凝视着冀州方向,恍惚又看见二十年前,与公孙瓒在洛阳街头纵马的少年时光。"好!就依国让之计!"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书房回荡,惊得廊下守卫的长枪都微微颤动。

"对了。"简雍突然从袖中掏出叠泛黄的纸张,"徐州新出的纸,西钱一张。"

糜竺拈起一张对着烛光,纸页间的草茎脉络清晰可见:"如此便宜,可防虫蛀?"

"徐州放言不会生虫。"简雍的声音里带着狡黠的笑意。

刘备着纸张粗糙的纹理,忽然想起在涿县织席贩履的岁月。

"子仲,"他将纸张拍在案上,"老规矩,商路收归州牧府。让那些大族明白,谁才是这青州的主人。他们要经营,只能通过州牧府。"

"火炕之事如何处置?"孙乾搓着冻僵的手指问道。

田豫望着窗外纷飞的细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让百姓以徭役换火炕。

告诉他们,这是主公的恩典。

一个火炕换二十日徭役。"

田豫的声音继续响起,"这天下,本就是要让子民知道,谁施恩,谁掌罚。"

刘备背手而立,望着跃动的火苗。火光将他的影子投在《大汉舆图》上,恍惚间,竟与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北方疆土重叠在一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efi0-1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