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坤·黍香载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坤·黍香载德

 

晨光漫过黄土塬时,七星灶在程愈掌心轻旋如陶轮。乾卦金纹在灶台流转生辉,却压得路边野花低垂了头。林小满俯身轻触蔫黄的蒲公英,星砂从指缝渗入根系:"地脉在畏怯过盛的阳气。"

"天地交泰,当以坤德化之。"程愈的星晷没入松软红土,晷针在泥里画出六断的坤卦。雪团忽然跃上土坡,千机铃震落簌簌尘沙,露出底下沉睡的陶土祭坛——七百尊手掌大的陶土小人正环抱着中央地母像。

十里炊烟起处,有位老妇人在晒场摆弄黍穗。她银发间插着麦秆簪,粗布衣襟浸着新谷香,脚下陶瓮里浮沉着的黍粒。见三人走近,老妇笑着捧起金灿灿的谷堆:"远客可要尝尝新收的胭脂黍?"

林小满的五行袋突然轻颤,青玉药杵表面浮现细密纹路——那些黍粒竟都生着天然的坤卦六断斑纹。程愈的二十八宿珠串垂落土中,红玉星轨映出老妇心口流转的暖黄光晕:"大娘用精血滋养黍田二十年了吧?"

老妇指尖抚过龟裂的陶瓮,瓮身突然绽放出青苔小花:"那年大旱,我抱着最后一把黍种跪在塬上。地母说,若肯以心血为引..."她掀开衣袖,腕间蜿蜒的疤痕己生出嫩绿藤芽。

七星灶感应到坤卦气息自动展开,阴阳双火首次交融成太极图。林小满取来塬顶晨露,混着星砂注入陶釜:"您把生机分给了整片旱塬。"灶火腾起的刹那,七百尊陶土小人突然哼起古老的耘田调。

老妇的幻境在黍香中展开。众人看见她跪在干裂的田埂上,腕间血珠坠入黍种;看见枯黄的黍苗在她歌声里舒展新叶;看见饥民捧着金灿灿的黍穗在她门前跪成麦浪。幻境最后定格在星夜——她独自躺在龟裂的祭坛上,任由地脉根须从心口生长,将方圆百里的旱土化作沃野。

"坤德在生养,不在牺牲。"程愈的离火锤引动井宿星力,星茧裹住从陶瓮里生出的嫩芽,"您把魂魄化作了黍田的春雨。"

林小满将七星灶熬好的黍米粥捧到老妇面前,琥珀色的粥汤里沉浮着星砂凝成的坤卦。老妇饮下一口,腕间疤痕忽然绽开成迎春花:"原来厚德载物,不是独自扛起所有..."她笑着看那些陶土小人蹦跳着分解黍穗,七百尊小陶人背上渐渐浮现村民的笑脸。

“没错。坤卦,似地,自然有厚德载物之性,包容万物,做人当如大地般宽厚仁慈。”程愈的蓍草在指尖翻转。

雪团跃上最高的陶瓮,千机铃震落积蓄二十年的苦雨。老妇银发间钻出翠绿藤蔓,麦秆簪化作流光没入七星灶,坤卦纹路在灶台绽开成萱草花纹。地脉欢鸣声中,她将心口抽出的地脉精魄凝成青玉镯:"此镯能调和地气,愿它助你们..."

暮色浸染黍田时,七百尊陶人正将黍穗分给归家的农人。林小满腕间玉镯泛着暖光,七星灶的裂纹被新生坤卦温柔填补。程愈望着远处重新流淌的春溪,星晷上的阴阳鱼终于相拥成圆。

"天清地宁。"程愈的蓍草随风轻摆。雪团叼着半穗胭脂黍跃上驴车,金瞳里映出南方水泽的波光。晚风掠过开满地丁花的祭坛,那些曾被旱魃灼伤的陶瓮里,正传出新醅的醉人芬芳。

七星灶在夕照中轻旋,乾卦金纹与坤卦青芒如天地相合。林小满将剩余的黍粥分给嬉闹的孩童,看见每个陶碗底都生出一枚小小的坤卦。老妇人坐在开满迎春花的藤架下,腕间新生的花枝正随着炊烟轻轻摇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0chi0-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