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仍有疑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仍有疑点

 

“内心的仇恨得以宣泄后,他迫切渴望回归宁静。”苏米的视线从陆亦知的脸庞移至问讯室的门上,仿佛能穿透门扉,直视室内的黄大明。

陆亦知推开门,心中想着怎么从黄大明口中验证苏米所言。

他历经无数狡猾凶残、负隅顽抗之徒,却鲜少遇见如黄大明这般憨厚老实的罪犯。

尤为令人诧异的是,黄大明毫无隐瞒之意,坦言自已十年来始终在寻觅那位身带玫瑰花纹身的女子,却始终未果。

两个多月前,即在八月的一个夜晚,他蹲坐在店铺门口,悠然地吸着烟,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一位站在不远处路灯下的女子身上。

路灯柔和的光线恰好洒在她的肩颈之上,这一幕瞬间触动了黄大明的心弦。

那图案,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之中,正是他十年来苦苦寻觅的“玫瑰花”。然而,这朵花儿虽美,却似乎隐藏着鲜血与罪恶的阴影。

黄大明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迈步向那女子走去。但就在这时,她突然转身进了鸿运超市。

不久之后,超市内便传来了争吵声,伴随着激烈的肢体冲突。

黄大明挤入围观的人群,只见那位女子正与一名男子——余超,激烈地争执。事态迅速升级,最终有人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察很快赶到现场,开始处理这起纠纷。

黄大明站在人群中,静静地听着周围人的议论。从他们的谈话中,他震惊地得知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余超竟在六年前那位女子。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黄大明久久无法平静。

因为两名涉案人员被警方带走,黄大明不得不打消了即刻杀害那名女子的念头。他意识到,杀害她并非易事,且应让她承受更深的痛苦。

等余超回来后,黄大明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超市购物中,不经意地询问起那日的情形。

余超显得极为懊恼,直呼:“那女人真是无耻至极。”尽管他未详述与女子的纠葛,但黄大明还是从中得知了女子的姓名——方芳,以及她的工作地点。

自此,每当方芳踏入余超的超市,黄大明便跟在她身后。他甚至还去了红星娱乐城,不惜花费重金将方芳邀至包厢,共度欢歌时光。

正是那次,黄大明确认了方芳正是当年和儿子一起步入长柳巷的那个人。

她轻描淡写地提及纹身已伴随她十年之久,而至于刚至红星不久,不过是因为刚从老家来到平城。

酒精的催化下,方芳竟对素昧平生的黄大明敞开了心扉,倾诉了诸多过往。

她自曝曾伤害过一名少年,并坦言这些年来自已已饱受报应之苦:孩子智力受损,自已亦身患重病。

黄大明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质问方芳:“你是如何害了一个无辜的男孩?”

方芳显得有些醉意朦胧,她轻倚在黄大明身旁,回忆起那日的情景:“十年前,我在街头偶遇一个男孩,出于一时的无聊,我邀请他尝试一些刺激的活动,他竟未加思索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一同前往一条偏僻的小巷,未曾料到,随后竟有一人出现,将那个男孩刺伤。”

她轻抿了一口酒,继续说道:“事后我得知,那个男孩不幸离世,真是令人惋惜。”

“难道不是你下的手?”黄大明竭力克制着自已的情绪,方芳则摇头否认:“不是我,是另一个人,我甚至不认识他。”

然而,黄大明对此并不买账,他坚信是方芳害死了自已的儿子。自此,他每晚都守候在红星娱乐城外,暗中跟踪着下班的方芳。

11月5日那晚,黄大明再次来到娱乐城,却未能如愿见到方芳的身影。他只好假扮顾客,试图点她的名,却被另一位名叫常艳的女子接待,并告知方芳已请假不在。

黄大明无法从常艳口中问出方芳的去向,只能无奈返回,却意外目睹她从出租车上走下。

“真是厚颜无耻。”黄大明愤怒地拍打着身前的挡板,“她竟然还在从事那种勾当。”

黄大明决定等待,直到那些不速之客离去,他才踏入屋内。

方芳见到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轻佻地问道:“怎么?你也想试试?五百块,不讲价。”

黄大明怒火中烧,猛地一推,将方芳压倒在床上。方芳却依然嬉笑:“急什么,先给钱啊。”

然而,第一下榔头的重击已狠狠落在她的脸上,方芳似乎还未意识到危险的降临。紧接着,第二下、第三下……连续的重击让她终于发出绝望的惨叫。

但她的惨叫很快被外面的雷鸣和雨声所淹没,仅仅两声之后,便戛然而止。方芳的生命,就这样在无情的暴力下消逝。

黄大明已记不清自已挥舞了多少次榔头,当他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望着眼前血肉模糊的尸体,一股刺骨的寒意席卷全身。他惊恐地丢下榔头,转身逃离了现场。

刚抵达自家店铺门前,目睹余超自超市而出,步入巷弄深处。黄大明则隐匿于门扉之后,目光紧随巷中动静。

没多久,余超跌跌撞撞自巷中奔出,黄大明闭目凝神,暗自揣度余超是否已察觉自已存在,然而余超却未曾有丝毫探寻之举。

及至陆亦知与苏米首次踏入面馆,其举止亦全然未将黄大明视为嫌疑人。

“为什么要对我们说十年前的事?”陆亦知之问,他也很好奇。

黄大明抬眼,凝视陆亦知,缓缓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和你们说,这件事一直压在心头很难受。”

苏米分析道:“依犯罪心理学而言,罪犯行凶而未遭揭露,往往心生得意,很想让人知道,也很欣赏自已的杰作,这就是为什么凶案的凶手重返现场的原因。”

“虽有黄大明有口供,然凶器之上,却留有王斌之指纹。”陆亦知并未因黄大明的落网而稍感轻松。

苏米斜倚沙发,陷入沉思:“我一直在想,常艳说的男人,方芳父母也提到过,她来平城是因为一个男人,但是这个人却始终未见踪影。”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a0gcdb-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